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2018-02-05吴晓红
吴晓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小学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和生活经历较少,理解能力较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将有关的音乐、图片、数据等形象鲜明的素材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式有机地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记忆,开启学生的心智,放飞学生的情愫,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解课文是其最明显的作用,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节,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信息技术与文本初步感知结合,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引导学生对文本新知的感知。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时,先指导学生看第一张图:现在的蜗牛长什么样?再出示第二张图: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长着一对翅膀呢!學生由于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一下子,就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文本重点、难点结合,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教学中要重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1.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记得苏教版教材编写中心的一位专家说过,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内教学一般不要做主动性的讲解,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不理解课文意思,可以看图画。可见,通过图画来解释有关内容是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比如,在教学《咏华山》时,从文字上看,“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学生很少有这样的体验,而两幅图画紧扣文章内容,前者从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看,就能直接感受到“华山真高啊”!后者的两个人居高临下,又使人觉得确实是“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试想,读读优美的文字,看看多彩的图画,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种享受吗?若置身于此情此景,说不定有人也会和寇准一样,吟诵几句好诗呢。再如,教学《骑牛比赛》时,学生对“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不能准确理解,在教学前,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了关于骑牛比赛的录像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不用多讲解,学生通过资料很快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也理解了“技艺高超”这个成语在文中的具体意思。
2.把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面对一幅图画,如果调动了已有的经验,那么就容易入境生情,产生对事物新的认识。如教学《口语交际——春天来啦》时,不同的学生对春天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利用摄像机,摄下田野、果园、花园、小河、树林等不同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想想自己印象中的春天,再看看书上的图画,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角色去体味,必定能听到燕鸣,闻到花香,感到春风的抚摩,然后再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仅能上出一节事半功倍的好课,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3.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语言文字训练结合起来。图画作为辅助读书的工具,尽管能够传递比较多的信息,但它为学习语言文字服务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在学生初步掌握内容以后,用多媒体做背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或看图背诵、复述、分角色表演,或看图写几句话,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来说,肯定有熟悉和陌生之分。有些课文尽管提供了图画,但因学生心中没有相应的知识模块,也难以构建起新的知识来。如《母亲的恩情》《欢乐的泼水节》等对学生来说就比较遥远,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网络中找寻资料,或请教他人。这样的过程,不但有助于学生扩大阅历、丰富自我,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自学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总结课文结合,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一株紫丁香》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的小女孩的体态和神态各是怎样的?她们为什么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她们在门外深情地看着、等着,这说明了什么?由此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的因素很多,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储备少,在理解能力的培养上,有一定的困难。只要我们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