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2018-02-05丁保国
丁保国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最终能够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中,信息早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更是推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长效动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提出的现实、迫切要求。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1.对信息感受力的培养
小学生在刚接触到信息时,无法对信息有更加深入的感受,因此教材是学生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光从教材中获取信息并不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现实中信息的需求量远远大于教学,且教材中信息表达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拓宽信息渠道,增加他们获取信息的面,让他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培养自己的感受力,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信息意识。
2.对信息注意力的培养
对信息注意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应该合理安排信息的目标、任务,保持他们对于信息的注意力,单一、简单的任务并不能够持久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才能够唤起学生对知识长久的注意。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教学任务进行具体化,将一般、简单的教学任务变成特殊的,或将整个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并將这些目标、任务转化为自身需求,激发学生对信息的自觉注意,以提高任务的完成度和效果。
3.对信息判断力的培养
对信息判断力的培养是指学生要能够准确判断出信息的价值,前提是学生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在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提高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只有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比较等,才能够将其进行系统化、具体化,而这些都需要依靠于学生的信息判断力。在对信息的比对、概括的反复尝试中,学生的判断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实践
1.重组教材培养信息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天性,在他们刚开始接触计算机时,教师就应该结合益智类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如《词语输入方法多》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以接龙游戏进行导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出示关键词“人类”,让学生按照词语接龙的方式自己在电脑中输入相应的结果。然后教师布置“看谁打得快”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们相互之间竞争,看谁在最短的时间(5分钟)内完成的词语接龙数量最多。最后,教师讲解“全拼”输入法输入词组的方法。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小练习,学生不仅对输入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自己的信息意识。
2.小组合作培养信息意识
在小学阶段的小组合作比较简单,一般是将班级中的同学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利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最终带动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影片片头先制作》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在前一节课结课的时候布置相应的任务,即拍摄一小段短片,并将其按照片头、视频、片尾的方式进行编辑,要求每小组上交一件作品。小组内的同学进行再分组,分成视频拍摄、片头资料收集和片尾设计等等。通过一个简单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
3.注重实践培养信息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实践是学习和检验知识的最好方式,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当遇到新问题时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例如《科学课上吹泡泡》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以实验的方式进行导入,实验吹出泡泡,并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引出运动渐变动画的概念。利用创建元件,设置关键起始帧和关键结束帧的方式制作动画。学生自己制作的泡泡可谓丰富多样,不乏充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展示和评价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给予充分的肯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自信心。
4.主动获取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时代中海量的信息处于爆炸状态,因此这些信息都有赖于学生自己去获取,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学会恰当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从而能够将简单的信息直接表现出来,复杂的信息用链接点的方式表达。如《认识网络新朋友》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以中国科普博览网作为起点,让学生在其中自主获取信息,自己学习IE浏览器的操作,对网址、网页、浏览器和超链接等概念有个初步的认识。后续教师的教学过程就相对比较简单了,只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强化即可,这样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应该以教学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会学习、会创新,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