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原因
2018-02-05任秋子肖洁芳
任秋子+肖洁芳
摘 要:网络小说影视改编不是无源之水。从技术上说,它的产生是互联网开通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从受众基础说,广大网民的文学介入奠定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受众基础,即一定数量的社会群体上网写作或进行网络阅读与文学交流;从社会文化说,社会文化变迁是影响影视文化特性、类型的另一股重要力量;从影视与网络小说的关系说,视听传媒载体全面挤压传统的文字媒介载体,“使得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宿命般地走进了一个特殊地历史时期,迫使文学在新的选择面前寻求新的活法①”。
关键词:网络小说;影视改编;技术支持;受众基础;社会文化
1 互联网开通和计算机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在1969年,美国诞生了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这一年计算机联网试验选定了4个网点,分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犹他大学、斯坦福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②阿帕网的实现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革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层面,也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机会。
文顿.瑟夫和鲍勃·坎在1974年提出IP(Internet Protocol)和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协议是指计算机之间专门用于通信交流时的计算机语言,协议作为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进行“交流”的桥梁,从而实现信息间的交换,但只有采用统一的协议才能实现网络间的互通互联。1983年,正是TCP/IP协议提出的第十年,TCP/IP协议成为所有网络的标准协议,被所有网络采纳,与此同时美国全国性互联网真正建立。
1990年至1991年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的设想,他还开发出极其简单的浏览器。1993年,当时还在大学读书的马克.安德森和埃里克·比纳编写了将WWW思想付诸实践的网络浏览器“Mosaic”。马克·安德森毕业后与人合办了“Netscape”公司,“Mosaic”也发展成了“Netscape”浏览器,“Netscape”浏览器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速度,此后联网主机数突破2百万,出现了600个WWW站点。
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商业化进程。在美国政府的工作报告——《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中,对美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即信息高速公路作出了如下定义: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日用电子产品四大部分组成一个完备网络,
目的是为用户随时提供所需信息。具体来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利用光纤、电缆把家家户户的计算机终端进行连接,从而使人们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可随时利用终端设备比如电视、传真机和电脑终端,迅速传递和处理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信息高速公路也可以描述为一种具备多媒体网络传输功能的高速计算机通讯网络③。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使大批企业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商业资本的注入,使互联网得到了商业化开发。互联网的各种潜在价值也被日益挖掘出来,网络作为媒体的价值也是其中之一。
1994年4月20日,中国成为互联网国家大家庭的一名成员,开通了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64K网络通道。根据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表明:截止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增至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0亿人,手机上网人群的比例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50.3%。中国网站总数为423万,年增长26.3%④。
根据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网民规模截止到2016年6月共计7.10亿,远远大于全球3.1个百分点的平均值;我国域名总数为3698万个;我国“.cn”注册量增至到950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的52.7%,高增长率使中国国家“.cn”成为国内注册量最大的域名。同时“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的链接与融合在不断加速,推动“互联网+”移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移动化发展,使社会生活形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日益加强⑤。这些数据表明,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以及网民的增长。
2 广大网民的文学介入奠定受众基础
网络小说影视改编之所以逐渐在中国影视产业界中掀起一波网络小说改编的浪潮,最大原因在于网民进行网上阅读与交流和网络写手上网写作。以互联网为依托,网络空间写作的环境是相对自由的,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每个人都有表达价值取向和意见的自由,甚至打破小说写作是传统作家权利的现象,人人都是文化的制作者和参与者。
影视剧注重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预期,观影人数众多,被称为是大众化、通俗化的娱乐产物。在网络上从事写作或经常写作的人通常被定义为网络写手,相较于传统作家,他们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个性化,网络开放的写作环境使大多网络写手想象力丰富、或对于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能与读者进行良性互动,或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更具敏锐性以及主旨内容贴近生活;二是业余性,虽网络小说写手缺乏专业的写作训练、非科班出身而一度被传统文坛排斥,但网络小说受众群体广泛,有利于网络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取材多元化;同时网络小说是互动模式下的产物,以点击率作为读者对小说的评定依据,高点击率代表该小说具有高人气,自带“粉丝”经济。这正是影响当前影视制作公司大量购买高人气、高质量网络小说版权的直接动机和目的⑥。除了原作的本身,网络小说原著作者本身的超人气,也成为收视率的安全带。可以说明,网络小说在改编成影视剧前,自身就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相当于前期免费宣传,借助网络小说自身高知名度,有利于影视制作方对演员谈片酬的议价能力;同时在供需法则下,好剧本更吸引优秀演员加入其中⑦。
3 社会文化背景区隔更加细致影视文化
80年代到来的时候,中国基本上刚刚从十年“文革”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带有激情的理想主义时代,十年浩劫将中国几乎带到了崩溃的边缘,而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落后的社会现实更能激发知识分子颇具儒家思想色彩的社會使命感,⑧“无论在文学、音乐和绘画、雕塑各个领域里,尽管不断有阻挠,有禁令,有批判,这股新生的自由之风却始终挡不住、骂不倒,在为数庞大的青年知识群中获得空前广泛的一致支持”。⑨出现强调反思力度的伤痕文学、影视剧开始打破文革时期假大空的样板戏、朦胧诗活跃在诗坛、音乐、绘画也开始复兴。80年代时倡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受到精英阶层广泛认同,这一风气同时影响着当时的影视界,此时期拍摄的影视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且在80年代制作公司从经典名著、历史故事和小说是改编的最大热门。
到了90年代,中国的文化风气随之一变,影视文化的内涵也随之发生根本的改变。“发展才是硬道理”使得“经济建设”成为90年代中国社会的核心,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成为社会最主流的价值评判标准。于是,作为社会主题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样影响到文化领域。这形成文化领域两方面的变革:第一,产业化模式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文化事业都被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90年代我国国民才真正感受到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的思想和理念;第二,文化被产业化,“文化场”日益受到“经济场”的制约,商品逻辑和市场逻辑成为影响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准则⑩。“文人影视”逐渐退出中心地位,精英文化从文学的舞台中心退居到文学的边缘。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21世纪,文学语境网络化渐显,受众日益分层,影视改编网络小说的趋势日趋明显,导致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剧逐渐占领影视剧市场。中国影视文化正处于划分阶层的变迁阶段。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来看,影视文化的变迁主要由两种原因造成的:第一,社会结构的变化加剧社会分层。
中国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固有的社会身份制度开始解体,干部/工人区分的档案制度、干部级别制度、限制农民入城的户籍制度等开始在社会上逐渐失去原有的作用,但社会复杂化程度的加剧,使得新的社会阶层开始出现并且日益复杂。比如用工制度的灵活,造就了许多新的职业群体,如个体户、外企、民营、私企等等;另一方面,后天学习成为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凭、学历等获得能够消弭与生俱来的身份认同,从而获取不同的社会资源完成社会化。这些情况都导致了社会分层的加剧,社会中的人口越来越因为其一或者某几项指标而获得不同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导致他们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11。那么,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因为不同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收入等原因而生存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这些环境造就了他们特定的信息需要和审美情趣。第二,商业化体制促使影视文化从传者为中心的理念转移到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电影、电视剧只有获取强大的群众基础才能获得高票房和高收视率。
4 视听时代对文字媒介的全面挤压
影视的魅力最根本是来自于画面和声音,人们往往是通过眼睛观看画面和倾听声音来感受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视听语言和文字符号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意系统不同,视听语言具有更加直观、感性以及现实形象世界连接的特点,视听语言也被认为是更具有感染力的交流媒介。美国传播理论学家库利认为“传播的历史,是所有历史的基础”。而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不同的观点:“不管你是否愿意,它会消灭一种文化,引进另一种文化。媒体是会改变一切。”而希利斯.米勒指出“媒介就是意识形态”。不同时代传播媒介的不同特点,必然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人类精神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12。现存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以书本、报纸、期刊杂志等其他印刷文字媒体为传播方式的,但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支持,传统印刷文字媒介曾一度引以为傲便于携带与保存等优势在视听语言面前不复存在,传统印刷文字媒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播的时效性、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信息的海量性、盈利模式的多样性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视听传媒。而如今,传统印刷文字媒介逐渐走向边缘化,视听传媒已形成明显的视听霸权和接受强权。
也许这也是视听传媒带给人们的魅力所在:人们为什么喜欢看电视、電影?因为人们通过流动的画面和声音的感悟,继而获得情感上的震撼和宣泄,从而收获一种伦理意义上的价值判断。同时,感知图像声音是人们最本能的一种快乐,在追求这种快乐的冲动中,人们完成了从绘画到电视乃至电脑多媒体的媒介技术的变革。这种快乐的奥秘在于,人们对任何理想的追求最终都会落实到自己的“感觉”上才有意义,任何有道理的东西都让我“感觉到它有道理”才能真正为人们所接受,人们的所以活动的价值最终都要归结到感性的愉悦方面。这种愉悦构成了视听文化魅力的思想根源,它同时又是通过画面、声音、少量的文字等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
注释:
① 欧阳有权等.网络小说文学论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2-25
② 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14
③ 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15
④ 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02):76
⑤ 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信息网络安全,2016(08):89
⑥ 孙志超.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前世今生[J].编剧帮,2016
⑦ 孙志超.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前世今生[J].编剧帮,2016
⑧ 祁林.电视文化的观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7
⑨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稿(下)[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1080
⑩ 祁林.电视文化的观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3
11 祁林.电视文化的观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8
12 [美]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参考文献:
[1] 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15
[2]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稿(下)[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080
[3] 祁林.电视文化的观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3
[4] 祁林.电视文化的观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8
[5] 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02):76
[6] 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信息网络安全,2016(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