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浅析
2018-02-05夏青青
夏青青
摘 要:胡经之是中国大陆文艺美学学科的首倡者和建设者,他构筑了以审美活动为其出发点的文艺美学学科体系,将传统美学中处在次要位置的文艺提到中心地位。从创作、文本到接受三个层面,揭示其内在的审美规律。
关键词:文艺美学;审美体验;美的规律
胡经之是中国大陆最早提倡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胡经之少年时读朱光潜的《诗论》,对美学产生了兴趣,他想进一步学习,但是发现当时的文艺评论只有政治批判,不见美学分析。1950年代,深感当时的文艺学、美学受苏联极左僵化理论模式影响,举步维艰,胡经之坚信,研究文学艺术不能没有美学观点。他认为艺术需要美,真善美都是艺术的价值特性。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探索,胡经之提出要建立一门介于文艺学和美学之间的文艺美学,“着重研究艺术活动这一特殊创美活动的特殊规律,以及审美活动规律在艺术领域中的特殊表现。”①在1980年6月召开的中华全国美学学会成立大会上,胡经之正式提出要开拓和发展文艺美学,并就文艺美学学科构想简单称述了自己的看法。在得到多数参会者的支持后,胡经之着手文艺美学学科建设,出版了《文艺美学》专著,构建了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的文艺美学学科体系,将传统美学中处在次要位置的文艺提到中心地位。从创作、文本到接受三個层面及文艺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其内在的审美规律。
首先,是文艺创造(创作)的美学
胡经之的探索首先是找到由生活美向艺术美提升的联结点:实践中的审美活动。他认为审美活动是一个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通过客体对主体的作用进行的。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审美客体唤醒审美主体的旧经验,又引发产生新经验。新旧经验相互碰撞、融合,激发产生当下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作为新的审美经验积累起来,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从而在生活中调节自己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来行动和创造,使实践活动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甚至创造出艺术作品。因此,审美体验可以外化为审美创造。
关于审美体验这一命题,中西文艺学、美学都非常关注。但是胡经之使用这一概念,融合了中西理念。首先,胡经之探讨了审美体验的心理动力。他认为,审美体验属于审美心理深层结构的动力过程问题。他将审美体验和审美经验相区分,认为审美经验所具有积淀性、被动性等特点,是相对静态的、一般的。而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的张力场,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导向性的活动。其次,胡经之从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状态入手,试图揭示审美体验的心理奥秘。其三,胡经之比较深入地发掘了审美体验的特性、层次性和拓展性。
创作者在审美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审美体验,然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化为艺术。关于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特征,胡经之进行了初步探索。他在回答了艺术与审美、艺术与非艺术的关系之后,指出艺术价值的根本在于艺术所发掘出和展示出的人性广度和深度,主要表现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层面上。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不仅表现在这四层关系的揭示上,而且集中表现在艺术的超越性、艺术与未来的连接上。所以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在于艺术的审美超越性,它使人从现实生活中超拔出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其次,是文艺作品的美学
胡经之在艺术美论中首先谈到的就是艺术本体之真。他指出,艺术本体之真在于生命之敞亮和体验之升华。艺术真实就是艺术生命的敞亮。胡经之所理解的艺术真实,就是文学艺术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中主体和客体的审美关系。其中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它反映了作家这个主体和客体真正存在的审美关系,它是作者自己的真实体验,而不是伪造的、搬来的;二是作家与客体的审美关系,是和历史发展必然要求相一致的,是合理的存在,人类理应如此的关系。”②胡经之进一步指出艺术真实在于作家主体体验评价的真实,以及作品反映主客体审美关系的真实。艺术真实与否,归根到底是由艺术家这个主体同世界这个客体的关系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来决定的。
关于艺术美,胡经之认为,艺术之美,存在于这两种东西的结合之中:一是美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形式美,二是美的精神内容的创造——内容美。文学艺术的价值就在于用美的形式完美地体现美的内容。胡经之的重点放在对内容美的论述上。他认为艺术内容的美必须具备这样三个层次:题材本身的美丑;主题本身的崇高、美好以及题材是否完美地体现了主题。
再次,是文艺接受的美学
关于文艺接受的美学,胡经之主要探讨了审美主体特性。他指出,艺术创作的主体性是艺术品的生命所在,而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同样也是艺术存在的重要维度。审美主体对艺术的欣赏是一种能动的艺术审美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审美主体内在建构过程。胡经之进一步归纳审美主体的三个特征:能动性、个体性和体验性。审美主体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主体性,在审美活动中培养自己审美能力,同时还必须对审美对象特征有相当了解和一定的审美体验,才能打破自己狭窄的审美之域,更好地进行艺术享受。只有这样,文学艺术才被欣赏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胡经之的文艺美学体系是从文艺创造的美学,到文艺作品的美学,再到文艺接受的美学,是一种“动态——静态——动态”的创新型结构。同时,它将美学和文艺学融为一炉,使之相互融化渗透,在融化渗透中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寻求文学艺术的独特规律。其文艺美学体系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注释:
① 胡经之.文艺美学(自序)[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06.
② 胡经之.文艺美学[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