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义耳-马略特定律的拓展及应用研究
2018-02-05鲁从勖牛海波
鲁从勖 牛海波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1 导言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售货员为顾客从货架上取下一瓶啤酒时,啤酒瓶在售货员手中炸裂了,而货架上的啤酒瓶却安然无恙。气功师给空酒瓶注入多半瓶水,一手握住瓶口,用另一只手掌猛拍瓶口,酒瓶炸裂了。这是气功的作用吗?气功有这样大的能量吗?如果不给瓶中注水,他能拍破酒瓶吗?又如运输液态化学物质如汽油、甲醇、硫酸等的槽罐车,常在运输途中发生罐体泄漏,而在汽车启动之前却不泄漏。这些事故多发生在运动状态下,似乎与“动态”有关。还有石油化工厂的储油罐“静止”不动,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发生爆燃。这些事故好像又与“动态”无关。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研究者从水锤效应[1,2]、摩擦及容器本身应力分布[3]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故的共同点,首先都有气液两态共存的容器,然后在事故发生前后的瞬间,环境温度变化不大,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等温过程,因此我们试图从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出发,对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实质进行探讨。
2 波义耳-马略特定律的拓展
2.1 非平衡状态下的波义耳-马略特定律
波马定律指出:一定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4]。即
(1)
式(1)中的压强p和体积V,都是在稳定状态下测得的物理量,因此上述方程是一个平衡态方程,适用于平衡态(静态),对式(1)进行微分,有
(2)
(3)
式(3)是气液两态共存容器中的非平衡态波马定律。显然当容器内没有液体时,Vw=0,式(3)自然回归到式(2),可见式(3)是包括气液两态共存容器在内的具有更广泛意义的波马定律。
2.2 容器中气液共存时波马定律的探讨
以上将波马定律扩展到气液两态共存的条件下,下面用波马定律对气液两态共存容器中的物理现象作进一步的探索。
定义容器中没有液体时,气体的体积V,与容器内有液体时,气体的体积V-Vw之比为K。则
(4)
将式(4)代入式(3)得到
(5)
式(5)指出,在气液两态共存的容器中压强的增加率,是容器内没有液体时,气体体积压缩率的K倍。当容器内没有液体时,Vw=0,K=1。而当容器内有液体时K>1,K有放大作用,所以称K为放大倍率。这有点像杠杆原理,而且容器内液体越多,K值就越大,好像杠杆的支点越靠近阻力点,杠杆的放大效果越显著一样。这些现象充分显示出式(5)具有类似杠杆原理的特征。而决定杠杆原理作用的关键是放大倍率K值。因此,有必要对K值做进一步探讨。令V=1,Vw按V的百分数取值,作K—Vw的数据表如表1所示,
利用表1数据作图。如图1所示,每当注入液体占去容器内所剩空间一半时,K值就增加1倍。容器内注入的液体越多,K值就上升得越快,尤其当Vw=0.90(V)以后,K值更以两位数倍增!因此我们据此推测汽车油箱漏油、水箱漏水都存在于那些加油、加水太满的车辆。运输液态化学物质的槽罐车,在运输途中发生罐体泄漏,也都是那些过量超载的车辆,皆因罐内K值过大,运输途中挥发加剧,自己引发“气体杠杆”作用的效果所致。
图1 K随Vw变化关系曲线
2.3 对生产生活实例的分析
以某品牌啤酒瓶为例,空酒瓶内气体的体积为650ml,如果瓶中啤酒的体积为600ml。按此数
表1 Vw及K的数据
水在常温下,是不易挥发的液体,所以消防车满载一车水急驶而过从未发生过罐体漏水事故。而汽车水箱的水,是冷却发动机的循环用水,经过多次循环之后,水温升高变成蒸气,此时的水已成为易挥发的液体,水箱加水过多K值过大,运输途中容易发生水箱胀裂而漏水。医生告诫病人,吃饭不要太饱,吃到七八成即可,饭后不要作剧烈运动,也是因为过饱时胃内K值过大,容易发生胃穿孔。
另一种常见的气功师表演拍击酒瓶,先给酒瓶注入多半瓶水,其目的是为了提高K值。他的另一个秘密,是用一只手的姆指和食指间的豁口,将酒瓶口围严不使其漏气,再用另一只手掌猛拍瓶口,由于手掌和手指肌肉富有弹性,猛拍时肌肉受到压缩所产生的-dV,要比手掌直拍瓶口所产生的-dV大好几倍,再乘以K值,酒瓶就不堪一击了。其实这是气功师巧用“气体杠杆”原理的结果。这说明容器内的液体,无挥发性时只要K值够大,在外界压强的作用下,同样也能产生“气体杠杆”作用的效果。这是“外因”引起的“气体杠杆”作用的效果,这些都是非平衡态(动态)下的效果。
那么对静止不动的储油罐的爆燃又如何解释呢?笔者对媒体报道中的事故作了一些统计如下:
(1) 2014年4月27日,某炼油厂,次品油储油罐发生爆燃,事前无任何先兆。
(2) 2014年6月12日,某石化厂,原油储油罐发生爆燃。
(3) 2014年6月19日,某化工厂油库发生爆燃。
(4) 2015年4月6日,某石化厂发生漏油着火,引发3个储油罐爆燃。
(5) 2015年7月16日,某石化企业在倒罐作业时,引发3个储油罐爆燃。
(6) 2016年4月22日,某危化品仓储公司发生火灾,可能是汽油储油罐引发。
这些事故都有具体的原因,我们没有调查,不便评述;但从这些统计中,多少可以看出一些规律来。首先都是大型的储液容器, 而且容器内的液体多具有易挥发性和易燃性,其次事故发生的月份,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月份,事故多发生在晚上或清晨,是一日中气温最低的时段。
我们无法得知这些罐内液体的体积Vw,但从报道中得知这些罐体的体积有的2000m3,也有的4000m3和6000m3,我们以2000m3为例,假设当天的最大温差为15℃,钢的线胀系数为α=1.1×10-5;那么2000m3的罐体,由于温差而形成的罐体体积的改变量为0.99m3,我们认为这个体积的改变量就是引起气体体积压缩率的诱因,如果储量过多,K值过大,事故的发生恐怕就很难避免了。
气液两态共存容器本身就是一个气体杠杆装置,当K值过大时,无论是“内因”或者是“外因”,“动态”还是“静态”,只要能引发气体体积的压缩率,就能引发气体杠杆作用的效果,甚至酿成灾难。为了有效地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建议采取如下的措施,减少容器内的储液量,把K值降下来, 给容器顶部安装安全阀,当罐内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阀门自动开启,放出多余的气体,降低罐内的压强。将释放出的气体收集到另外的容器,或者引到远处烧掉,以免造成危害和环境污染。
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有弊也有利,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还要想方设法提高K值。例如举重运动员在出场前,先要用宽皮带将腹部捆紧;赛马时和战马在冲锋前都要先将肚带捆紧,都是为了压缩腹腔原有体积,提高K值便于发力。
3 结语
对于生产及生活中常见的爆炸及泄漏现象,从物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平衡态附近下的波-马定律,探讨了容器中气液两态共存时气体体积与压强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将此理论应用于分析实际生产生活中所发生的的现象,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
[1] 刘国繁, 陈照峰, 王永健, 等. 飞机油箱水锤效应研究方法及进展[J]. 航空工程进展, 2014(01): 1-6. LIU Guofan, CHEN Zhaofeng, WANG Yongjian, et al.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gress of thehydrodynamic ram effect of aircraft fuel tanks[J]. Advances in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 (01): 1-6. (in Chinese)
[2] 李爱茹, 董文明. 浅谈“水锤效应”的危害与消除措施[J]. 科技信息, 2010(09): 731. LI Airu, DONG Wenming. Damage and elimination measure of the hydrodynamic ram effect [J].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09): 731. (in Chinese)
[3] 樊爱珍. 基于有限元法的玻璃啤酒瓶应力分析[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114-117. FAN Aizhen. Analyzing of stress in beer bottle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J].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2): 114-117. (in Chinese)
[4] 汪志诚.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