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州禽类养殖结构及粪污处理现状浅析

2018-02-05吴昊邢志先杨培昌李春风王蕾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养禽万羽粪污

吴昊,邢志先,杨培昌,李春风,王蕾

(云南省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

1 楚雄地区养禽业发展概况

1.1 养殖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楚雄地区的养禽业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25年间整个地区的禽类养殖规模扩大了5.8倍,禽蛋产量增加了6.9倍,存栏规模及产蛋量每年平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11年和2012年底,存栏量和产蛋量分别突破了1000万羽和1万吨(见表1)。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蛋禽年产的蛋水平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2013年以来,在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的不断深入下,楚雄地区养禽业逐步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改变,生产方式由粗犷式向集约式转变,整体发展方向从重速度向重效益转变,养殖规模增幅较之前降低了近5个百分点。

1.2 规模化发展现状

经过养禽业的规模化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养禽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1年以来逐步从“传统农家饲养-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基地”的方向转变。小型养殖场户的比重逐年降低,而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成为了养禽业发展的方向(见表1)。家禽的饲养总体上实现了生产方式现代化、组织形式合作化、技术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格局,从交通路网分布来看,形成了以楚雄市、南华县、禄丰县等县市为主导的禽业养殖发展区域,交通沿线的养殖量占全州的60%以上。

2 粪污产生情况及其污染现状

2.1 粪便产生情况

楚雄地区养禽场主要以标准化封闭式禽舍,多层阶梯式饲养为主,自动化饮水、喂料、通风、清粪工艺较为普及,粪污产生的来源主要是粪便和饮水。根据《楚雄彝族自治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数据,2016年全州家禽存栏1449.94万羽,禽蛋产量14637t,估算全州养禽场粪便年产生量约为20万吨,其中:蛋禽养殖场共产生粪便约6.5万吨,约占养禽场粪便总量的32.5%。

2.2 粪便污染情况

养禽场的显著特点就是禽类的饲养规模和饲养密度较大,这就导致养禽场环境管控较为复杂,并且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以1万羽规模蛋鸡场来计算,年排粪量可达500t以上,相当于新增一个约7000人口的小城镇。由此可知养殖行业粪污危害较大,如果没有同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处理设施或严格的处理规范及标准,不仅会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隐患,同时还会影响到养殖活动的提质增效,制约畜牧产业的发展。

3 养禽场的主要环境问题

通过随机对辖区内40个(表2)存栏规模过万的蛋禽养殖场进行了跟踪调查走访发现,当前,楚雄地区养禽场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技术瓶颈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选址及规划不合理

养禽场内圈舍及各功能区分布不够科学,在被调查的养禽场中以2万羽以下存栏的较为突出,多数没有做到雨污分离,部分场区位于主干道旁,堆粪场地紧邻道路,少数在规划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污水的处理问题,由于粪污处理设施设计不合理,导致雨污混流,连续雨天时,污水四处流淌,粪随水走的情形时有发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3.2 堆粪场地配套水平低

根据调查,虽然所有养禽场均配套有专用的堆粪场地,但对于场地的日常管理多为不善,比如:在堆粪场地内,粪便的堆放缺乏计划性和周期性,随意性较大且处理不够及时;部分堆粪场缺乏防渗、防溢流、雨污分离等设计,粪便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能直接渗透过地表或经地表径流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部分养殖场清粪方式机械化程度较低,完全依赖人力,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3.3 粪肥处理配套技术单一

粪肥处理工艺单一,主要以堆肥还田为主,但堆肥周期总体较长,致使无法及时处理、消纳全部粪便,长期堆垛产生环境问题;复合肥生产设备、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中小型规模养殖场难以负担。为提高规模禽场粪便处理水平,必须从配套设施和技术层面,构建有效的粪污消纳渠道。

表1 规模场(户)养殖出栏情况 单位:户、羽、万羽

表2 粪污排放及处理情况 单位:万羽、万吨、m2、亩

3.4 养殖业主环境意识不足

养殖场业主的环境意识都在逐渐增强,均能意识到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养殖环境对整个生产经营的影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中小型养禽场的内部环境管理比较粗放,只注重养殖经济效益,对于内外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不足,大部分养禽场存在“被动治理”环境污染的现象。二是不同规模养殖场之间的环境管理水平存在差距,大规模养殖场环境管理总体上要好于中小型规模养殖场。

4 畜禽养殖粪肥处理措施及建议

近年来,养殖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养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污、废弃物等如不及时处理将会污染区域生态环境,限制畜牧产业的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水平,探索粪污染处理新技术,提高粪污处理能力。

4.1 重视粪污源头减量工艺改进

楚雄州禽规模养殖有肉鸡和蛋鸡2种,肉禽规模场均采用垫料地面养殖方式接纳粪便,粪便在禽舍内随肉禽饲养周期进行源位发酵,肉禽出栏后经发酵的粪便一次性清除;蛋鸡规模场均采用阶梯式笼养,蛋鸡规模场粪污产生量由鸡粪和溢漏的饮水组成,水粪汇集后粪污产生量聚增,给处理增添难度。蛋鸡规模场的污水源头减量重点是在饮水管带和饮水器工艺改进上,尽可能减少饮水管带漏水和改进饮水以减少饮水溢漏,从源头上减少粪污量。

4.2 加强养殖粪污过程管控设施建设

规模养殖场粪污过程管控主要是指设施建设和设备进行预处理。设施方面要做到场区雨污分流;舍内粪污尽量采用干清粪工艺,做到干湿分离;粪便集中堆放,并要建设有防雨、防溢流、防渗漏设施;污水要建设有污水收集池,并采用污水管道集中输送。

4.3 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根据楚雄州畜禽规模场现状,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建议采取种养结合、清洁回用和达标排放等3种方式进行。种养结合模式主要有:粪污全量还田、粪便好氧堆肥、粪污厌氧处理和粪水肥料利用;清洁回用模式主要有:栽培基质利用、粪便垫料利用、动物蛋白转化和生物质燃料利用;达标排放主要指污水达标排放模式。在这些模式中,有的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如:粪污全量还田模式、粪便好氧堆肥模式、粪污厌氧处理模式、粪便垫料利用模式和动物蛋白转化模式。但还存在推广应用面覆盖度不大,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今后要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力度。

4.4 不断健全相关政策体系

政策制订要更加全面,确保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相辅相成,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扎实深入,加强从上至下的引导和控制手段,明确各级农业部门在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上的职能与责任,避免出现所谓的政策真空,保证畜禽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政策在政策和执行层面上的一致。

4.5 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宣传

加强全民生态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让人们了解养殖行业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使农户乃至全社会都认识到控制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强化人们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从而为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王慧.养禽场废弃物污染的处理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6):50-56.

[2]张建国.我国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状况及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7-8):101-102.

猜你喜欢

养禽万羽粪污
蛋鸡规模养殖现状调查报告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虚拟仿真技术在养禽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双重疫情下上杭县家禽业的“危”与“机”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高职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