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纲培训为何成“打不死的小强”
2018-02-05文丨何勇海
文丨何勇海
为逃避打击,“提高班”改名为“敏学班”,“尖子班”改为“勤思班”,“尖端班”改为“创新班”……近期,记者在南京、武汉、成都等地调查发现,严令整治之下,校外培训机构不仅依然火热,还出现一些新动向:“超纲”“拔高”改换名目避开敏感词;防暗访“假关门”应对检查;大量“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隐匿存在。
“超纲”培训班改头换面、“假关门”躲避监管、隐匿于居民小区等做法,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今年以来,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此后各地陆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其中一个治理重点是,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按理说,面对一波接一波的重拳治理,“超纲”培训班应该被打压下去了吧?如今看来并没有。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超纲”培训班成了“打不死的小强?”表面看,是培训机构见招拆招的手段太厉害,无论是“提高班”改为“敏学班”,还是“尖子班”改为“勤思班”,以及“尖端班”改为“创新班”,只是名字作了调整,教学内容无明显变化,在跟家长宣讲时还可吹嘘说,现在孩子“学得更深更广”了。在严令整治下,各地的杯赛虽被叫停,但基本以改换名目的方式存在,比如叫“调研考试”,就相当于过去的杯赛。可谓是“挂羊头卖狗肉”。
深层次看,改头换面的“超纲”培训班依然红火,还是因应试教育的病灶未除。无论是幼升小、小升初,还是初升高乃至于考大学,超纲知识及杯赛证书都能派上用场。教育部门虽三令五申,升学不与证书、杯赛等挂钩,但在小升初时,一些学校在暗中还是会考奥数题,英语也考初中知识。即便是高考招生,教育部虽全面取消奥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但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自主招生时仍会优待奥赛尖子生。如此一来,校外“超纲”培训班怎不会有市场?
应试教育的病灶未除,或明或暗地以超纲知识及杯赛证书来招生的做法没有彻底被摒弃,甚至仍然是“香饽饽”,家长与学生便会觉得,仅在校内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不保险、不管用、难胜出,自然就会追捧课外培训机构了。即便培训机构不搞“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家长与学生也会不答应,这样的培训机构与学校教学相比,又有什么吸引学生的优势呢?从这个角度说,培训机构的见招拆招,其实也是为迎合市场需求。
因此,对于“超纲”培训班改头换面,解决的根本之道还在于严格监管中小学招生全过程,严厉打击幼升小、小升初的应试行为,打击将升学与竞赛挂钩的做法。四部门的通知就要求,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同样,高校自主招生也不宜优待奥赛尖子生。把校内问题治理好了,才有底气治理校外问题。当学校、学生没有“超纲”培训的需求,培训机构又何来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