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电网电力应用调控一体化建设策略研究

2018-02-05冀慧强

智能城市 2018年20期
关键词:调度调控电网

冀慧强

现阶段,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电网建设程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的变电运行主要有传统模式、集控站模式以及集中控制模式这三种。集中控制模式是通过设置专门的集控中心来负责具体的监控和调度工作,集中控制模式还可以细分为调控一体化和调度与集控分离两种模式。集中控制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能够更好的对不断增加的变电站进行有效监控,能够满足电网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对于调控一体化的模式展开探讨。

1 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必要性

为了对电网电力进行更加高效的调控,以便更好地应对电网电力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采取更有效的紧急调控应对措施,有必要通过调控一体化的模式对于电网进行统一的管理。在国家电网电力的变电监控和电网调度工作中进行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进行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电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电网电力出现故障而无法及时进行故障排除、确保电网迅速恢复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给社会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在电网电力调控中工作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在国家电网电力进行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建设可以实现电网电力的精益化管理,即提升调控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和精简度,从而相关环节的工作效率能够大幅度提升。精确性主要是指在电网电力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调控一体化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故障的判断,得出的故障结论的精确度得以有效提高,使故障的分析更加科学。精简度主要是指调控一体化模式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缩减故障处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有效的将整个流程进行精简,从而在电网电力出事异常和事故时,调度中心可以在第一时间参与故障性质的判断,提高了反应的速度。在整个过程中,对于故障判断的准确性的提升,调度中心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对于提升电网设备操作效率有巨大的帮助。在调度中心值班的调度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正确的指令传达给监控员,电网电力设备监控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故障的排查,分析其具体原因,同时及时通过遥控操作对于故障发生点进行有效的隔离,将故障清除。

1.2 实现集约化运行

调控一体化模式可以有效的将监控和调度工作结合起来,实现监控和调度的同步进行,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从而实现集约化的运作。调控一体化意味着所需的值班人员的数量可以大幅度缩减,人员的精简是实现资源节约的关键之一。同时,调控一体化将监控和调动中心建在一起意味着二者可以共用一些设施和资源,从而实现了电力监控设备建设中费用的大幅度降低。集约化运行管理可以使电网的结构布局得到有效的优化,在资源的投入和使用上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同时,调控一体化模式还实现了多岗合一,在减员的情况下保障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 实现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建设的策略

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它不仅是简单地进行机构的合并和人员的重组,而是一项涉及到技术应用、人员培训、管理策略等各方面的工作,通过各个层面上的调整实现变电站少人甚至是无人值班的目的。

2.1 在人员配置上进行重组和优化

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电网电力管理上的重大变革,其建设不仅需要在相关的硬件设施上进行大量的投入,还学要为其正常运转配置相应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在应用的过程中,调控一体化系统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仅仅依靠原有的调度知识是难以满足新的调控模式的需要的。调控一体化模式应用的不断深入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备电网监控、电网异常处理、电气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根据调控一体化的具体要求,进行人员培训和重组就尤为重要。

为了使相关人员的知识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就必须根据技术需要进行定期的人员培训。通过现场学习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同时,参与培训的人员必须从实践出发形成规范的书面报告,把自己通过培训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感悟,写下来并提交,以提高培训学习的效果。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监控以及调度人员对于调控一体化模式的认识,形成相应的业务能力,能够更好地熟悉新的系统和设备,掌握遥控操作的要点,以适应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工作。

另外,还要对现有的监控和调度人员进行重组,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以电网设备的具体需求来确定工作人员数量,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确保每天都有专职人员进行设备的检修。同时保持岗位人员之间的沟通畅通,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

2.2 进行关键技术环节的建设

调控一体化模式是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升级,因此在电网电力建设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才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远程的监控与调度。这些关键的技术是实现国家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技术基础。

一是通信手段的建设。安全高效的通信手段是实现调控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通信保障,集中控制和统一调度才有可能实现,在发现故障后,信息和指令才能在各环节之间快速的传递,确保“上传下达”的高效。通过加强电网通信的建设,构建光纤环网通信网络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调控一体化通信的可靠性,为整个系统的正常和高效运转提供强大的通信支持。

二是电网装备的建设。电网一、二次装备的建设,构建完备的综合自动化保护以及提高开关机构的可靠性才能确保远程控制得以有效进行。如果电网装备不够精良,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安全隐患很有可能就会演变成安全事故,给电网的安全运转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是智能预警和预控建设。在调控一体化的模式下,调度业务会出现高度集中的倾向,这就要求能够利用自动化系统来实现自动的电网安全隐患预警,如果电网中在线路以及开关设备等方面出现过负荷的现象,在主变、开关以及刀闸等方面出现温度过高,相关的自动化预警系统必须能够自动作出预警。智能化、自动化预警是弥补人员不足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调控一体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是在线监测建设。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于电网运行状况的实施监控,这项技术在调控一体化模式变电站撤离人员实现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尤为重要。通过构建SF6气体监测以及在线测温等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于电网设备运行状况的及时而准确的掌握。

五是智能监控建设。由于在人员上进行了最大限度上的缩编,监控人员所面对的信息量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集中监控要求,就必须实现智能监控。利用EMS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分类,可以通过系统的智能功能以信息的紧急程度为依据划分级别,并按等级的要求提供给调度人员,从而实现有效的监控。在建设智能监控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变电站监控信息分类规范,对于监控中心的EMS系统进行应用的拓展。

2.3 进行管理模式的建设

电网电力从传统模式转变为调控一体化模式必然意味着在管理上出现巨大的变化,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是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模式建设的重要环节,为其发展和建设提供重要的管理支撑。

一方面,要在职能和分工上进行重新的划分,理清各个部门的关系。从管理上来说,必须重新构建能够适合调控一体化工作需要的调控中心,并在人员的配置和职能的划分上进行重新安排,把集控运行人员及职能并入到调控中心,而运行维护操作队则可以纳入到变电部门的管理中。从业务流程上看,在初期可以构建起三级管理模式进行过渡,即由调度、集控和操作队组成,三个部分的业务均用一套相同的技术支持系统。在最后构建起二级管理模式,即由调度集控和操作队组成,从而实现管理链条的缩减,达到优化人员和资源配置的目的。

另一方面,构建起完善的适合调控一体化需求管理模式的技术支持系统将各部分的业务衔接起来,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也应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建立起包括集控、调度、无功优化以及视频监控等系统的调控技术支持系统,进行初步的系统整合及提升。第二步,建立起涵盖电能量、配电网、生产信息、应急指挥等系统的生产技术支持系统,从而为管理和生产提供强大的技术系统支持。

3 结语

总之,在国家电网电力应用调控一体化模式是一次重要的管理和技术升级,其可以实现电网电力的更有效控制。为此,必须对于调控一体化模式有充分的认识,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猜你喜欢

调度调控电网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穿越电网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如何调控困意
电力调度自动化中UPS电源的应用探讨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电网调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CTC调度集中与计算机联锁通信接口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