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研究
2018-02-05郑祖俊
郑祖俊
云南润滇节水技术推广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1 生态位的属性
生态位指的是个体或者是某一种群在群落中的位置、时空以及功能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说,就是在区域范围当中,生物本身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发挥的能量。在一个区域当中,由于生物种类的多元化趋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在各自的生物系统当中表现出本身所独有的个性特征,这就是所谓的一个生物的一个生态位。生态位是由生物体和周围的生态环境所共同构成的,对生态位研究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找出生物生育所需要的环境资源和环境资源条件之间所存在的发展与变化的内在联系,这些相互关联的元素就会构成一个整体的生态位总体框架[1]。
1.1 关于水土保持对位配置
1.1.1 对位配置
对位配置,指的就是生物主体和生物生存环境资源之间所存在者的需求关系是否能够取得一致。生物主体总是要依附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够生存与发展,但生物生存所面临的环境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两个动态的因素之间,必然会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最后才能够达到相互适应的标准。生物主体与整个生存资源环境之间的切合度越高,生物主体的生物特征就会表现的更为突出与明显。与之相反,如果是生物的主体在生存环境当中出现了不匹配的情况,生物主体就会出现对抗的表现,那么最终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因此,对位配置需要生物主体与生物的存在环境资源取得非常高的配合度,那么对未配置的指数才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水土保持中的对位配置就是在小流域范围内的水土保护过程中,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生物都能够与水土保持环境形成比例较高的契合度。这样区域内的生物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程度的生态效益,才能够使得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取得积极的影响效果,最终区域内的人与自然才能够实现和谐共处的目标。
1.1.2 层次结构
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反映出的是一个层次多样化的组合体,同时每一个层次的系统又是上一层次系统当中的一个促成因子。在每个程序当中,包含着非常多的生物主体与生存环境因素所组成的不同的对位关系,并且在某些层系当中,对位关系会呈现出独有的特别性,而这些特殊的地位匹配通常都是所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这是由于在每个生态层系水平当中,起到决定性因素的都是个体、群落、种群以及区域的生态景观因素。因此,相同的干扰因素,在不同程序当中的制约功能与制约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通常在正常的状况中,底层系当中的干扰发生速度较快,但是能量却很小,而高层系上的干扰因素则具有大型并且缓慢的特性。
依据水土保持的生态位层系,以及能级的分布状况来看,可以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对位配置划分为以下几类对位关系,时序对位、技术对位、空间对位、管理对位以及宏观对位。
时序对位指的是,在不同的时空当中所实施的步骤,以及实施的条件所组成的对位配置。技术对规则是指,在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当中所用到的技术措施,这需要依据不同的时空设定不同的技术方案,比如在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就要运用到特殊的技术支持才能够让对位配置有较为良好的融合度。空间对位则是专门针对于小流域的空间情况所采用的与之相对应的时空防治办法,并与需要的地形条件组成了对位配置。管理对位则相对好理解,指的就是在治理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管理措施和施工的环境之间的对位配置。宏观对位则是指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总体的规划设计。
1.2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位配置研究方法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系统性非常强,在对位配置的研究方面难度系数也非常高。对于环境变量所体现的多维性特点,优良物种和劣势物种之间的共生性需要运用多元统计的办法来进行计算,如此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匹配指数。或者使用自由利用函数生态位的办法,对自由利用函数生态位表明生物主体的耐受限度发生状况进行研究,进一步体现出生物主体的变化规律以及利用环境资源的途径与办法。上述2种计算方法都非常的抽象与繁琐,不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所以需要用到大量的实践办法,也就是实地调查的手法,对区域内的生物类型和资源环境的长期共同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调查,得出对应的适应度,对生物主体和资源环境的对位配置适宜度进行相关的总结,从而得出研究结果。这一办法也是了解生物体的生长需求位和环境资源为的对位配置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2]。
2 西南地区水土保持植物对位配置研究
2.1 气候因子和植被对位配置
我国的西南地区有亚热带的季风性气候,在这一气候影响下,降水量相对较为集中,干雨两季的时节分布非常明显。又因为该地区的地形状况,所以出现了垂直的气候变化状况,气候的类型非常多,这对农业与林业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影响。在该区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活动当中,生物主体和气候的对位配置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这里的对位配置模式种类也较为多样。
一种对位配置模式位于海拔800m以下的河谷地带,立体的坡度也不超过25°,该区域属于干热气候,光照强昼夜的温差较大,这种气候特点非常有利于植物果实的糖分积累,而果树的生长状态良好,也能够使得水土流失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使得整体的水土保持取得了非常好的对位配置效果。
第二种对位配置模式位于海拔800m以上的半山坡,该区域的光照条件很差,可以选择种植一些适宜度较高的核桃、花椒或者是一些干果,例如桐或者板栗等,如此也能够获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这类高海拔的植物对水土保持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对位配置作用也比较明显 。
第三种对未配置模式位于半山和河谷地带的荒坡之上,坡度超过了25°,可以种植新银合欢以及核桃等植物,新银合欢的水保功能效果非常好,核桃也具有耐干旱的特性,同时还比较容易管理。这都能够有效降低水土流失,并且取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对位配置效果自然表现得较为突出。
2.2 农耕措施与水土保持对位配置
结合西南地区下游的农作物制度,以及相关的市场需求,在该区域内加大力度引入一批高产量的作物,比如大豆花生、玉米以及红薯等,不仅能够使得产量得到提升,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够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引进新型的品种,同时还可以在种植模式上采用行间作套种的办法,让植物的覆盖度得到显著提升。比如将大豆和玉米套种、玉米和花生套种以及红薯和玉米套种。尤其是要推广等高种植的办法,该方法既能够起到护坡的效果,同时也对阻挡径流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不仅降低了水土流失,同时还能够使得作物的产量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区域内土层较为薄弱的立地,还可以推广薄膜覆盖种植技术以及秸秆覆盖种植的办法,这2种方法都能够对水土流失问题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作用。农耕措施和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使得对位配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工程措施与水土保持治理对位配置
由于区域内的山坡耕地非常多,在具体的治理过程当中,主要所采用的办法为修建灌排渠以及蓄水池等,这都使得立地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在800m海拔高度处,主要会修建引水渠。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立蓄水池以及排灌渠,能够使得泥沙与径流得到有效拦截,这不仅使得农耕所需的水资源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使得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改善。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将山坡地改为梯田,或者也可以栽植水稻等农作物,这都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上述工程措施都可以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对位配置方面取得较高的切合度。
2.4 其他配套措施与水土保持治理对位配置
水土保持工程非常复杂,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较多。加大造林绿化的力度,是一种较为主动并且效果非常明显的主动防治办法与手段。禁止乱砍乱伐的现象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大力倡导与指导当地的农民修建沼气池,也可以有效改善农民对植被胡乱砍伐的情况。对牲畜实施圈养,尽可能减少放牧,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保土保水起到效果。
3 结语
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当中,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物手段的治理办法。通过自然植被对自然环境进行改善,用生物因素和自然因素进行对应,不仅是一种效果非常显著的水土治理措施,同时也是一种较为前卫的环境保护理念的体现。不断提升植物的对位配置契合度,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展开生物发展的战略措施。这不仅使得农民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得水土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这是一种多赢的局面。大力提升水土保持植物对位配置治理模式的应用力度,不仅和自然的发展规律相吻合,而且针对性也非常强,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