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

2018-02-05

智能城市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整理土地

赵 芳 肖 强

1.浙江联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02;2.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02

土地资源中耕地属于核心部分,非常容易受到侵害。当前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尤其在优质耕地资源方面,已经逐渐出现资源危机。为了维持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我国粮食安全得到保证,必须要进行土地整理。生态环境系统包含大气、土壤、水等多种因子,彼此组成一个复杂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土地整理主要是为了打破原有生态环境系统,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土地整理有着积累性和长期性特点,很难判断新建生态系统优良性。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与土地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进行项目建设和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重视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1 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涵

生态环境评价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另一方面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结合既定指标体系,借助综合评价手段,明确某地区生态环境优劣性,以此为基础展开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提高环境规划和环境建设有效性;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面,针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分析预测,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改善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包含在环境影响评价内,传统环境影响评价更多的重视对环境污染的评价,以环境污染物作为评价对象,结合各环境标准展开评价,很难实现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深入、客观评价。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虽然包含有污染物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内容,但是更多的重视在区域内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方面的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2 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2.1 科学性和针对性原则

为显著提高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首先要保证评价具备针对性。结合生态学和生态保护基本原则,明确生态环境影响特点、强度、性质等原则,寻找能够改善、恢复生态环境的策略。另外,评价方法同样需要具备有合理性,做好单项因子评价与生态系统整体性关系的有效评价,明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问题。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存在有明显区域性忒单,结合土地整理建设活动和区域条件,有针对性的展开现场调查以及实地踏勘,选择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使评价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从资源、生态环境整体性角度出发,提高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重视度,使区域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尤其重视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当前,我国存在人均耕地少以及耕地资源储备量不足问题,尤其是优质耕地资源数量越来越少,农民不得不开发现有自然生态系统,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必须要对耕地质量以及土地利用率相关因素进行充分全面分析考虑,使耕地质量得到改善,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土地整理。水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我国水资源总量少,很多地区因为季风等因素影响,存在有降雨不平衡情况,水利用存在有非常大难度,污染严重。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梯田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等项目的建设都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水网络结构,使区域水资源分配受到影响,在地面水和地下水资源方面产生很大影响。

2.3 坚持可行性原则

土地整理活动容易受到资金方面因素限制,为提高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对建设和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区域社会关系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在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方面,两者之间存在较多的矛盾。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要做好对这方面冲突和矛盾的有效协调,完善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以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2.4 坚持协调性和政策性原则

我国在海洋、森林、土地、文物、野生动物、水资源方面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我国制订了的《全国生态环境规划纲要》,详细规范了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局。另外,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还可以借鉴《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等相关法律规定,提高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

2.5 全程评价和坚持公众参与原则

在展开土地整理规划编制以及整个项目的设计、施工、维护方面,需要与当前施工阶段实际情况结合,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离不开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系统有着非常大的复杂性,不同因素之间会相互干扰,土地整理涉及非常多内容,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要听取各方面意见,使评价有效性得到保证。尤其要重视利益相关人建议,土地整理后由利益人参与管理,利益人经济、文化、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整理后农地管理有效性。

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包含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确评价整体框架。在前期准备阶段,结合评价任务,做好现场勘查和相关资料搜集,明确评价对象、范围和目的,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编制评价工作框架;第二个阶段是生态环境调查。从社会、自然以及经济三个方面出发,明确彼此之间关系;第三个阶段为生态环境分析和评价。基于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展开,在评价过程中十分关键,包含生态环境分析、评价等级确定、影响预测等方面内容;第四个阶段,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措施。所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需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重视对生态环境系统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样性方面保护,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第五个阶段,报告编制。报告的编制需要集中体现全部环评工作成果,为生态环境保护长期开展提供依据和支撑。

4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整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使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发生改变,建立新的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环境方面变化无法从结构方面出发展开定量分析,但是任何生态环境系统都需要具备生产、环境服务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功能。在评价因子选择方面,需要能够将环境受到的影响清楚反应出来,获取相关资料和规定。

4.2 评价方法

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一般会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结合具体评价内容以及资料选择针对性的定量分析预测模式。常用评价方法包含有列表清单法、网络法、矩阵法三种。

第一,列表清单法。列表中需要包含有开发方案以及环境参数方面内容,通过列表清单,鉴别开发行为在环境因子方面的影响,将影响大小反映出来,但是无法应用在环境参数定量计算方面。另外,列表清单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划分为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三个不同阶段,将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列入统一表格,鉴别不同阶段方案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网络法。网络法能够实现对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有效鉴别。网络法一般以树枝状表示,也可以成为影响树、关系树,利用影响树能够将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清除反应出来。由于环境有着复杂性特点,一个社会环境可能会产生几种不同影响,这些影响还会引发其他方面变化。网络法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简单形式反映土地整理活动的直接影响和诱发影响,但是这种方法有着定性概括特点,仅能反映总体影响程度。

第三,矩阵法。矩阵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通过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影响幅度,实现对土地开发整理在环境方面影响的有效反应。影响幅度主要指环境影响大小,在具体环境因子分析方面,可以先获取影响绝对数量,也可以将影响转化为数字,影响幅度越大,相应的数值就越高。一个活动对环境不仅可以产生有利影响,同时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在确定环境的影响幅度和重要性之后,可以就此建立环境影响矩阵,实现对环境影响清楚全面反应。

5 结语

土地整理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出发,重视潜在环境影响,做好减缓措施的分析和项目替代方案选择。土地整理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仅要包含有在项目方面的直接影响,重视借助针对性措施将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还需要对累积影响以及间接影响有充分全面的分析,提高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

[1] 黄绿萍.基于AHP-ANN模型的土地整理工程投资风险评价—以江西省湖口县土地整理项目某标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7(33):204-206, 210.

[2] 于鹏.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 2017(26):50.

[3] 许琳琳.新时期城市土地整理策略探究[J].四川水泥, 2017(12):267.

[4] 方美.凤鸣镇土地整理项目设计[J].城市地理, 2018(2) :128-129.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整理土地
我爱这土地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分土地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