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以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为例

2018-02-05张义丰李润军马安全赵晓宁王丽萍穆松林秦伟山

中国生态文明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城文明城市水资源

□ 张义丰 李润军 马安全 赵晓宁 王丽萍 穆松林 秦伟山

和谐的水城关系,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关于现代水城的概念,多集中于城市形象建设,对于生态考虑比较少。我们认为,生态需求是现代水城的根本前提,水系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必须能够满足水城的生态要求。如何科学认识水城关系,如何科学评价什么是良性的水城关系,如何营造可持续的水城关系,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为例,以期做一些探索。

一、国内外水城研究动态

1.国外水城研究动态

国外水城基本都是依托原有地形,从治理水环境、整治河道、开拓滨水区、构建城市水系统到建设水城这些步骤发展而来的。国外水城建设重视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在对水资源整治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尽可能融合。

2.国内水城研究动态

从军事需求到经济交往再到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活环境,我国一直力求将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最大程度上进行融合,创造城市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并进的美好局面。

3.国内外水城研究创新视角

一是从哲学视角,探讨河湖城市选址与水的关系,河湖城市的形态结构、给水排涝防洪、城市水系(流域)与城市演变历程等。

二是从科学视角,对城市空间形态、空间结构加以分析,探究城市区域水系的安全利用。

三是从工程视角,解析国内外滨水城市建设的正反案例,开展城市水系空间规划研究,分析河湖城市发展的开发建设模式等。

四是从生态视角,引人系统论、协同论、城市生态学、城市发展动力理论等相关研究,进行机制分析、发展趋势研究,探索滨水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4.水城共生理论

水是水城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和载体,也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水城共生需考虑五种关系:一是水体与城市的生存关系。二是水体与城市的安全关系。三是水体与城市的经济关系。四是水体与城市的社会公平关系。五是水体与城市的舒适与愉悦关系。

水城共生,一方面,是如何认识水体对城市的功能价值,这可以从“形态要素”和“功能要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形态要素而言,水体的使用价值,通过“水量”“水质”与“水景观”来体现。就功能要素而言,水体的使用价值,表现为物质功能、生态与环境功能、人文功能三种。另一方面,水城共生,在于城市的管理者如何认识水体的重要性,如何认识城市对水体的依赖,认识到水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从而对水倍加尊重。一般来说,只有高度文明的城市,才能真正重视水体养护。

5.水城发展前景

城市,因绿而永恒,因水而灵动,因文化而底蕴深厚。良好的水环境,是展示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水环境建设,要以河道的水势、地势、区位、功能为基本背景,结合景区、景观、景点来设计和布局。要以河道与湿地的碧波清影为主导,融合水系生态、环境生态、人文生态的理念,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城市绿肺”。

二、广灵水城建设思路的提出

广灵,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按照自然禀赋、历史脉络和发展阶段而言,广灵县打造生态水城主要有四方面突出优势:一是得天独厚的地源优势。二是悠久深厚的人文底蕴。三是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探索一个可资借鉴的现实样板。四是城市已经在绿色实践做了诸多探索。广灵水城建设,即按照生态学理念,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水韵城市。

广灵要通过充分发掘河谷盆地的地貌特征,满足城市发展新的战略需要,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新的方向和模式,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畅游、宜居的建设目标;凸显水资源的特性、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城市水景观的品质,重塑城市总体空间,营造山、水、绿、城、人和谐共处的城市人居环境,创造独具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特色的广灵水城,为北方山区水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一)广灵水城特征分析

1.壶流河与城共生,是广灵的母亲河。水是城市之基,城市有河道不难,难的是水质清、河道长;城市有水域不难,难的是环境雅,水域面积大。壶流河,是广灵的母亲河。她是永定河支流源头,水量充沛,生物资源丰富,是广灵县水生态本底条件较为优越的区域之一。其水生态类型多样,湖泊、水库、湿地、岸坡等景观单元交错分布,不同尺度生态栖息地景观类型完整,水生生物结构完整,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及滨水生活的鸟类均具有较大的种群规模,生态系统结构相对稳定,是大同市水生态优势区域之一。

2.广灵的气候环境,足以涵养壶流河。壶流河是一条流动的河流,水体极易蒸发。水与广灵,水与广灵人,如何能并且长期融为一体,这便是“广灵水城”概念的首要内涵。

一个城市要成为水城,其机缘说到底还是天人合一。只有广阔的水域才能蓄纳丰沛的雨量,从而保证城民同安,城市水域比绿地更有其特殊性,更难涵养,因而也更珍贵。

3.广灵城市三维空间与水紧密相融。壶流河与广灵县城的天人合一,体现在三维空间上,是以河与湿地为中心。水城形态既是“水在城边,城在水边”,又是“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壶流河流淌出的河道与湿地,与自然天然地交融在一起;其肌理特征是“一河、一湿地及一水神堂”的城河布局。

4.广灵城市与水文化紧密相通。水的特性之一是融纳,有容乃大,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城文化也是同理,必然体现出水的深刻特性,广灵水神堂在文化上的吸纳包融,造就了广灵城市的人文内涵。

5.广灵城市物产与水紧密相关。广灵物产丰富,如道地北芪、道地北柴胡、广灵豆腐、广灵豆腐干和广灵东方亮小米等,是当地特产,当地百姓识水而用水之利,敬水而防水之患,物华天宝乃而美味迭出。

6.广灵城市生活与水紧密相联。水,造就了广灵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广灵人只有敬畏天地,才会珍惜目前拥有的河湖和湿地资源;只有全民一心建好广灵水城,才能推出一张吸引人的绿色名片。

(二)以“水”设城,广灵建设水城的路径建议

1.以水为源,全面保护“城绿水碧”的环境。水城建设的源头在于健康的水生态系统。一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保护水资源。二是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实施城乡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四大安全保障工程。三是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壶流河的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四是加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实施造林绿化,增加水生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善水生境。

2.以河为脉,精心打造“城水相依”景观。广灵县应突出水的核心要素,塑造有序的城市景观体系,建设特色鲜明的广灵水城。一是水域景观化。将水与安全、生态、文化、艺术、经济、环境有机融合,把河道、湖泊、湿地、温泉、水库等各类水域打造成可见、可游、可留、可亲的水利风景区。二是水景特色化。以壶流河为主体,构建亲水观光走廊,形成动态一体的水网蓝脉。

3.以水聚业,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广灵水城建设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重点挖掘水生态经济效益的发挥,科学开发特色聚水产业,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提升水生态旅游品质,打造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城市。在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新兴水产业的全面发展,助力广灵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4.以湿地为魂,弘扬人水和谐文化。一是挖掘和传承水文化,将传统的水生态认知实践提升为现代水生态文化理念。二是在全县开展水资源县情和水生态文明教育。三是加强水文化认知载体建设,以壶流河湿地为重点,建设水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培养人们的亲水、护水、节水意识。

三、广灵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当前,广灵全域以广灵水城建设为宗旨,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修复水生态、优化配置水资源等工作为重点,积极打造“山水相依、水城一体、水安城兴、广山灵水”的水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在构建永定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同时,加快健康养生目的地城市建设。

(一)广灵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

实施以水设城战略,引水调水,构建河湖、河库、库库水域连通体系,实现对水的综合调控,加强水体湿地建设,打造近水亲水、娱水工程,构建“水清、水畅、岸绿、景美”的生态之城,实现山与水、水与城、城与人的和谐共生,最终达到以水的灵气彰显城市的“神气”,促进区域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3~5年的努力,广灵力争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水生态健康状态明显改善、涉水基础设施完善安全、水环境景观更加优美、水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为广灵县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1.水资源高效的持续利用。广灵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广灵县水生态文明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水城供水安全,供水保证率≥95%;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

2.水生态健康状态明显改善。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步形成集防洪、供水、生态、环境安全于一体的和谐水域系统,可为广灵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截污、治污,水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跨界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功能区水质显著提高,区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明显改善,县城区水系连通格局得到优化,山区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高,基本满足公众宜居、宜业、宜养和宜游需求。

3.涉水基础设施完善。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广灵县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生态景观资源得以充分展现。安全城乡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新城自来水供水率达到90%,县城区雨水管网覆盖率达到70% ,城市主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

4.水环境景观更加优美。依托“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山水优势和水神堂的文化特色,在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维护水工程、弘扬水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各具特色的景区(点),实现水利工程生态化、景观化,提升水城的品味和形象。

(二)广灵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1.水安全体系建设。针对广灵水城水安全存在的问题,一是实施东水西调以解决城市居民饮用水源;二是通过调水缓解县城区现有水源地的长期开采对水神堂水位的胁迫,提高水城供水保障能力。

2.水资源体系建设。一是调水工程。广灵县内水资源总量不足,需要区域调水,实现水系连通;二是封井保泉。通过调水逐步减少地下水位的降低,同时尽快在水城周边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三是水系连通。 提高水城生态系统整体性,实现壶流河的河道与湿地连通。

3.水环境体系建设。加大县城区污水处理力度,推行清洁生产。一是培育一批符合水城建设需求的环境友好型企业。二是以壶流河为主线,形成南北两岸各一千米的生态缓冲带,以保障水环境的安全。三是推进南北两岸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有机养生农业,形成绿色覆被、花海似锦的水城环境。

4.水生态体系建设。一是实施壶流河生态廊道修复和湿地的上下外延工程。二是实施对壶流河河道治理,包括沟域入河的区域。三是强化壶流河南北两岸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四是实施壶流河上下水库的连接工程。

5.水管理体系建设。制定 《广灵水城蓝线划定办法》。建立广灵县水生态补偿机制和河长制河道管理制度。加强依法治水管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增加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监测。

6.水景观体系建设。一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就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延伸与优化,形成广灵水城的健康养生度假中心。二是县城区景观河道建设,包括滨水慢行系统,喷泉瀑布建设和亲水设施等。三是打造壶流河南岸直峪和墨峪峪口生态农业景观建设,培育独具峪口特色的农副产品。

(三)水生态文明城市与海绵城市建设同步推进

广灵是水城,水是广灵的灵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都是围绕“水”做文章,都是保护和恢复广灵水城特色的极好机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一脉相承,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既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与海绵城市建设密切相关。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提升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功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变“以排为主”为“综合治理”,有效缓解水资源时空不均和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实现雨洪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与水生态文明的理念相一致。

广灵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壶流河及其湿地系列工程建设,科学规划与实施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道路交通等五大系统建设,构建城市水循环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减弱城市硬化影响,恢复城市绿化及渗漏带功能,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的系统性治理,实现促渗保泉、洪涝控制、资源回用、污染控制等目标。

四、广灵水城建设的政策建议

1.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融合与综合布局。树立“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理念,全县上下要形成对水高度重视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对中水回用、河道治理、水资源调配、水生态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与布置;采取“河外截污、河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模式对壶流河进行综合治理。实施调水、区域内部水源调水入城工程,缓解城区用水压力;组织专家论坛方式对广灵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并编制符合广灵实际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2.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难题。主打壶流河湿地与生态水利牌,优化水资源空间布局,大做治水、兴水文章。一是解决水源问题,包括饮用水、景观用水和产业用水。二是解决水质问题,强化湿地功能,中水回用通过初次净化,流入壶流河,再注入水库,形成循环利用。三是解决水美问题,坚持湿地与河岸建设到哪,绿化就配套到哪。四是解决水畅问题,实施河道、湿地、水库连通工程建设,通过设施、自动调节,确保水源的可调可控。

3.坚持多措并举,写好水文章。广灵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把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着力打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依的现代水城,城乡环境将得到大幅提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实施流水畅通工程,综合治理河道。二是实施水质提升工程,狠抓污水处理。三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发展东水西调。四是实施雨洪利用工程,构建水城大水网。

4.打造水城特色,做美“水景观”。要紧紧围绕广灵县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总体定位,突出打造水城特色,做美水景观,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江、河、湖、库水系联通体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深化体质机制改革。一是围绕城区建设,做美河道景观。二是围绕旅游开发,做美水域景观。三是围绕水系建设,做美生态景观。

5.深化城市节水,构建节水型社会。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一是转变用水方式,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二是因地制宜、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建设。三是大力推广节约用水技术,建设节水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五是理顺湖泊湿地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探索建立以湖养湖、以湖养人的保护管理机制。六是研究探索湖泊湿地补水机制,处理好与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的关系。

6.水城建设牵涉的部门多,重在统筹协调。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涵盖多个专业,工作任务重、协调难度大,要建立健全政府负责、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及时协调解决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城市规模和产业,防止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从源头上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

7.推行河长制,推进水生态治理。应坚持源头治污、生态治河、以水带城,不断加大河湖治理和管护力度,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严实的作风,在抓好污染治理、强化治水能力、加强资源保护上狠下功夫,坚决打好管水治水攻坚战,使广灵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广灵水城。

8.坚持源头,防控一抓到底。一是按照“控新治旧,削减存量”的治理思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条件,深入开展污染源废水治理,推进壶流河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废水循环和深度综合利用。二是按照“两山夹一川”的城市地理格局,严格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尤其是壶流河两岸要进行高标准生态缓冲带建设和入湖沟道衬砌技术,着力发展高标准管道节水灌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三是完善广灵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升级改造,包括管网建设、除磷脱氮、污泥处理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合理收集和处理雨水利用,提高污水集中处理排放标准。

9.坚持过程监管,始终如一。一是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取水许可管理台账,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单,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开展入河排污口信息核查登记与监察与检测,强化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完善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立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和预警体系,提高水资源计量监控能力,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二是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科学管理,充分发挥下河湾水库和枕头河水库的调蓄能力,完善水量调度方案,同时合理处置东水西调工程,以解决城市饮用水源和减缓水神堂水位连年下降问题,保证壶流河及壶流河湿地基本生态用水需求。三是提升用水效率,开展节水诊断、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尤其是壶流河南岸加快发展农业节水,积极推进节水配套与节水改造,实现现代高效节水与推广综合节水种植技术,使其与广灵水城建设同步。

猜你喜欢

水城文明城市水资源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水资源(部级优课)
文明城市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