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与处理措施分析
2018-02-05李丽
李 丽
(江苏省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连云港 222000)
引言
大气污染监测是指通过监测手段来明确大气污染实际情况,并掌握各项数据信息,为后续的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然而,由于受到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现在大气污染监测存在一些问题。
1 大气环境污染与环境监测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对大气污染监测工作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也能投入大量资源,但总体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表现为检测范围有限,多地未能实现覆盖,结果仅能反映出部分地区实际情况,无法掌握整个区域大气质量,对后续工作造成影响,使大力污染治理见效缓慢。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两项问题:
第一,监测体系有待于健全。因大气污染监测属于系统工程,要持续投入才能收获成效,同时和经济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许多地区都未能构建健全的监测体系,仍以环境的牺牲来获得发展,导致大气污染越发严重,甚至难以进行缓解[1]。
第二,监测技术手段有待更新。现阶段我国大气污染监测主要应用AQI标准,它阐述的是六中污染物指标,尽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污染物总浓度大小,选取的也是单项污染物最高浓度,这一般是不具代表性与瞬时性的,无法满足为治理提供准确参考的要求。
2 大气污染监测处理措施
2.1 采用新型监测技术手段
想要保证大气污染监测整体质量,首先政府应尽快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把大气污染的治理放在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同重要的地位,增加各项资源的实际投入,坚持不断引进新型技术手段,对大气环境各项指标做综合优化,在保证监测效率的同时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购进新型监测装置,为实际的监测工作提供物质基础,还要提高监测工作技术含量,加强人员技术培养,满足新装置操作要求,实现人尽其才和物尽其用,这样才能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各项工作。较合理的方法是建立将云计算作为核心的监测及其预警系统,使动态监测工作实现网络化,不仅能减少资源实际投入,而且还能存储所得数据结果,在后续计算分析过程中加以应用,并将数据结果传输至环保主管部门,为其决策活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2 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
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大气污染监测及质量管理机制,并得到合理可行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保证监测可以顺利展开。第一,需要对监测具体内容及目标实施深入分析,依靠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监测工作能够与实际的质量管理良好统一,以提高监测质量;第二,严格落实相关监督机制,采用多层次监督管理策略,对全体参与人员实施正确分工与监管,使全体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实现协同作业目标,降低风险发生几率,杜绝事故发生;第三,建立风险应对体系,确保在发现有问题的同时进行分析和处理,防止事故不断扩大和非事故区蔓延,在事故处理结束后,直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2]。
2.3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采集到样本以后需要送至实验室开展专项检测,以得出监测的最终结果,这项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决定最终的监测工作质量。对检测人员而言,必须做到严于律己,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政策及规程制度操作,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手段,保证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当有样本剩余时,应及时正确处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需要特殊保管或处理的样品,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以免受到污染或破坏对检测造成不利影响。
2.4 切实提高监测工作人员自身素养
专业监测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监测工作效率与结果准确性,对管理体系构建也有一定制约,相关部门应重视并做好人员培训,全力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及专业素质,同时将其充分应用于日常工作。在条件允许时,可设立培训机构,使全体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当中,使其在正确认识监测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掌握各项先进技术措施,如GPS、GIS和计算机网络等。另外,还需兼顾人员知识与年龄结构的合理改善,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先进技术人才,以不断强化专业队伍建设[3]。
结语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监测工作需要政府与环保部门积极配合,构建标准的管理制度与体系,使紫金和人员都能快速、准确的到位,为实际的监测与治理工作提供服务。另外,对环保部门而言,在做好监测的同时还应做好防治方案的编制,比如采用人工降雨等技术手段降低大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并通过宣传使社会认识到环保必要性与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