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低俗词语之构成

2018-02-04骆瀚文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语言学

骆瀚文

摘  要:2015年6月2日,人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其不仅从研究网络低俗语言的必要性及其总体概况阐述,还列举了25组共计31个高频网络低俗词语。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探究词语的来源。

关键词:网络低俗词语;语言学;词语来源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1

《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列举的31个高频网络低俗词语分别是尼玛,屌丝,逗比,砖家、叫兽,艹,你妹,装逼,草泥马,我靠、我擦、我屮艸芔茻,妈蛋,逼格,他妈的、特么的,撕逼,滚粗,蛋疼,小婊砸,傻X,跪舔,绿茶婊、心机婊,碧莲,碧池,土肥圆,你妈的、你M的,矮矬穷,焚蛋、坟蛋。

1、谐音

谐音是网络低俗词造词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经整理发现,31个词中,一共有21个谐音词,约占高频网络低俗词的67%。分别是:尼玛,屌丝,逗比,砖家,叫兽,装逼,草泥马,我擦,我靠,我屮艸芔茻,逼格,特么的,撕逼,滚粗,小婊砸,傻X,碧莲,碧池,你M的,焚蛋,坟蛋。其中谐音词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谐汉语固有词语之音。如“砖家”,本体为专家;“叫兽”,本体为教授。此外,还有一些词是受某些地区方言的影响的。如墳蛋,焚蛋,即因受h与f不区分地区方言影响,由“混蛋”转化而来。第三类是组合谐音,即把汉字和英语字母组合在一起,取英语字母的中文谐音。如“你M的”,“傻X”。此类词语出现的频率较低。

这些谐音词的来源途径多样。除了上文提到的因成为广告语而被广泛运用的“逼格”,还有因贴吧调侃被赋予时代意义的“屌丝”,经由网络游戏产生的“我擦”,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输入法的错误,人们人为选择并流传的低俗词如尼玛,等多种不同原因。

2、词语模

词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最能灵敏反应出社会的变化。随着时代发展,某些语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泛化和虚化,形成一些以它们为中心的词语。如逐渐退出人们视线的网络词汇“XX门”,“被XX”等。同样的,在网络低俗词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由此概念我们可在25组31个词中整理出7个词语模。分别是三个“前空型”词语模:“你X”,“我X”“傻X”;四个“后空型”词语模:“X逼”,“X婊”,“X妈的”“X比”。由“前空型”词语模构成的词语分别是:你妹,我靠,我擦,我屮艸芔茻,傻X;由“后空型”词语模构成的词语分别是装逼,撕逼,绿茶婊,心机婊,你妈的,他妈的,逗比,土肥圆,矮矬穷;无模标成分的词语模构成的词语有两个:土肥圆和矮矬穷。在高频低俗词中,由词语模构成的词一共有14个,约占总量的45%。

3、象似性

语言象似性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经研究,我国学者就“象似性”做了相关的概念定义。“所谓象似性是说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也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motivated)。”(王德春,2001)他还指出,语言符号与客体的联系是任意的,但在语言内部的单位之间,有相当大的部分有理据性。

皮尔斯(1995)的三元符号模式中,根据符号及其对象的关系,将符号分为三类::象似符、标志符和象征符。象似符指通过寻找表征物和对象的相似之处从而得到代表一个事物的符号;标志符指通过表征物与对象之间存在的联系将事物表现出来;象征符指通过法规或约定俗成规定的力量来代表事物的一类符号,如埃菲尔铁塔象征着巴黎。

将这个理论运用到语言学上来。在列举的网络低俗词中,“艹”正是“象似符”的体现。“艹”的出现不仅是输入法的偶然为之;它还利用了汉字“肏”的谐音字“草”,以及汉字本身的形体象似特定的意义:“艹”为“草”字的部首,是该字的一部分;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不仅是相似,而是发生了部分重叠。尽管象似符合成技术含量较低,但因象似的特点,易理解与进行语言解码,因此网络语言中该类词语数量巨大且流传甚广。

除此之外,还有“我屮艸芔茻”这个词组。这个词组说明人们对偏僻字的利用已经不止一个了,而是多个。它的出现是搜狗输入法的“功劳”。这四个生僻字分别是:屮(chè?cǎo):草木冒芽之意;艸(cǎo):通“草”;芔(huì):通“卉”迅疾;茻(mǎng):众草,丛生的蕨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义项都有“草”的意思。前文已提到,“草”则是“约定俗成”的语气已弱化了的用于代替粗俗语言的词。

对于该词组的出现,我们尝试从“标志符”的下属分类“数量象似性”原则来分析。数量象似性原则指的是语言单位的数量跟所要表达的意义有关。语言单位形式数量越多,表达的意义就更丰富,程度更深,同时语言构成也就更复杂。如网络语言中的“哈哈哈哈”“5555”等。但“我屮艸芔茻”这个词组中,除了一个代词“我”之外,其他四个是形态十分相似却但字形和字义均不同的生僻字。即网络低俗词语的产生已不只局限于现代汉语的常规造词法,而是由更广泛群体参与了自由的创造。

一个时代的语言不仅反映了是语言现象的反映,更是社会心理的折射。对于网络语言问题的处理不能“一刀切”,任何过激行为都将引起民众不满。因此分析和理解网络低俗语言的内涵将有助于我们更直接地了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李宇明.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46.

[2]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22.

[3]施春宏. 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09(3):226.

猜你喜欢

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
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批判
试评《语言学名词》中的修辞学部分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