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朝化进贡考

2018-02-04杨春艳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3期

杨春艳

摘  要:宋朝化乃水东宋氏之祖,时任清州八郡刺史,有关其朝贡一事在诸书、方志中所载或作:“后唐天成二年八月,?牱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人来朝贡,进草豆谷二万颗、朱砂五百两、黄蜡二百斤,各赐官诰、金帛、遣之”;或作:“后唐天成二年,牂柯清州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人来朝”;详略不一。而后多数所采,或作:“后唐天成二年八月,?牱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人来朝贡,进草豆谷二万颗、朱砂五百两、黄蜡二百斤,各赐官诰、金帛、遣之”;或作:“二年……八月,昆明大鬼主罗殿王、普露静王、九部落各差使若士等,随牂牁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三人来朝,共进草豆蔻二万颗、朱砂五百两、黄蜡三百斤。”对此诸书说法不一,需以史料互证以见史实。

关键词:宋朝化;进贡;清州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4

宋朝化为五代后唐时牂牁清州八郡刺史。其生卒年无详细记载,据万历《贵州通志》所记,其为牂牁清州 (或为今贵州清镇,或珍珠马场)人,其被最早专门列入《人物志》记载,见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三《贵州宣慰使司下·人物》载:“五代唐宋朝化,为牂牁清州八郡刺史,使唐,贡方物,仪矩卒度,时人贤之”。[1]此处记载十分简略,独重其使唐进贡一事。此后贵州方志大多与此说相同,如嘉靖《贵州通志》与弘治志所载同。万历《贵州通志》认为其为清州人,载:“五代宋朝化,为牂牁清州人,郡刺史,使唐贡方物。仪矩中度,时人贤之”[2]。而万历《黔记》较上述志书稍有增添,于卷一《大事记上》载:“丁亥,天成二年,罗甸王普露靖率其九部落入贡于唐。牂柯清州刺史宋朝化等来朝”[3]。又于卷六十《古今西南夷总论》载:“后唐天成二年,牂柯清州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人来朝”[4]。然而并没有注明出处。

一、文献,方志所载宋朝化朝贡

宋朝化之朝贡事迹早期见于《五代会要》[5],而此条内容于诸书中记载详略不一,见于下表 :

除此,《蜀中广记》、《宋史新编》、乾隆《滇黔志略》、道光《仁怀直隶厅志》、民国《都匀县志稿》、对此条目记载与四库本乾隆《贵州通志》同;道光《贵阳府志》、民国《麻江县志》、民国《新纂云南通志》记载均注明引《五代史》文;民国《贵州通志》注明引《新五代史》又引《旧五代史》文;民国《三合县志略》注明引《文献通考》文。吕思勉著《隋唐五代史》、周春元,王燕玉,张祥光等《贵州古代史》注明引《新五代史》。

西南历来与中原交往甚少,就宋朝化进贡一事具体人数于各史书中记载从上表可见各有不同。《五代会要》大量摘引诸朝实录中的诏令、奏议,史料具有校勘价值。《旧五代史》卷三十八所载较《五代会要》省略所贡方物内容,朝贡人数不同。《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二所载人数与《旧五代史》相同,《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六又复载此事,由于《册府元龟》有关唐、五代史事部分的史料为该书所仅见,所以《册府元龟》是很好的校勘史料,虽然此条材料并没有注明出处,但不可否定其史料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据《评周勋初等校订本册府元龟》所述:“到乾隆间邵晋涵在四库馆辑《旧五代史》时,据《册府元龟》录文已补《永乐大典》引文之残缺。陈垣既据以补出《魏书·乐志》残缺的一页史文,又提出据《册府》校《旧五代史》的计划,较充分地揭示了该书的史料价值。一是可以作为五代以前各种正史校订文本的重要依据,二是保存了数量可观的唐五代实录原文。在校订本各史中,《旧五代史》是利用《册府元龟》较多的一史。《册府元龟》所有采入史文能保存实录原本的面貌”。[17]《五代会要》较《册府元龟》,其篇幅较小。《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九记载与《五代会要》同,《宋史》卷四百九十六、《永乐大典》卷七千三百二十九、万历《黔记》卷六十、《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一千五百二十二卷、《贵州通志》卷二十一,四库全书;乾隆《贵州通志》卷二十一、《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食货典第一百八十六卷、《古今图书集成》诸书此条所载俱与《文献通考》、《册府元龟》记载相同。然周勋初校订本《册府元龟》又于卷九百七十六有载“一百五十二人来朝”一说,与明刻初印本《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六同。仅此二处据此说法,并不见于他书有载。

贡物数量《五代会要》载:“进草豆谷二万颗、朱砂五百两、黄蜡二百斤”。[18]而《册府元龟》载:“共进草豆蔻二万颗、朱砂五百两、黄蜡三百斤”。[19]《旧五代史》以及其后诸书未有涉及该项内容。直至《新五代史》卷七十四,《续唐书》乃至民国贵州各方志均与《五代会要》相同。又《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记载同于《册府元龟》。在《册府元龟》周勋初校订本中,卷九百七十二载:“八月,昆明大鬼主罗殿王、普露静王、九部落各差使若士等,随牂牁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三人来朝,共进草豆二万颗、朱沙五百两、黄蜡二百斤。并注:“‘二,原作‘三,据宋本改。”[20]由此可见,诸书在采纳史料时来源不一,说法不同。

二、进贡方物

宋朝化进贡方物有草豆蔻、朱砂、黄蜡。草豆蔻又写作草豆谷,在《五代会要》卷三十载:进草豆谷二万颗、朱砂五百两、黄蜡二百斤。草豆谷在《五代会要》不止一处提及,据卷十二记載,于后唐天成四年五月四日,中书门下奏请朝臣,请假归省亲人,依其品秩赐给茶、药。原文载:“后唐天成四年五月……诸行郎中、员外郎、太常博士,宜各赐蜀茶二斤、蜡面茶二斤、草豆谷百枝、肉豆谷五十枝。”[21]《全唐文》亦载此内容。除《五代会要》作草豆谷,其他文献、方志所载该内容均为草豆蔻,草豆谷是否就是草豆蔻,详情参见笔者未刊稿《宋朝化进贡方物“草豆谷”或为“草豆蔻”考》。

《中国历代贡品大观》引《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内容,载:“927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牂牁蛮贡草豆蔻……,并注:牂牁蛮,为清州(在今河北青县、天津静海等地)所居少数民族部落。所贡草豆蔻,亦称豆寇、草果。分肉豆蔻,红豆蔻、白豆蔻等种,均可入药。”[22]此处所载清州(在今河北青县、天津静海等地),笔者认为误写。牂牁蛮当为今贵州部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泛称。宋朝化代表牂牁蛮一方势力朝贡,此清州当在今贵州境内或附近,不可能在河北。“草豆蔻为多年生草本……主治脘腹胀满冷痛、不思饮食等症。主产于广东、云南、贵州、台湾等地,目前广西、海南也有栽培。”[23]由此,草豆蔻的生长环境贵州能满足,且贵州乃产地之一,所以宋朝化进贡草豆蔻不足为奇。

朱砂在《中国历代贡品大观》中引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内容载:“927(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牂牁蛮贡朱砂。……朱砂五百两。并注:所贡朱砂,亦称辰砂,为炼汞的原料。”[24]朱砂主要产地贵州铜仁为之一,《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载:“贵州大万山长官司,有大崖土黄坑,水银、朱砂场,局初设贵州郡县以之,属铜仁府”。[25]我国很早便开始使用朱砂,《史记·货殖列传》:“而巴(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瞪,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直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26]记载了巴蜀寡妇清因祖先丹砂矿而致富的史实。受到秦始皇重视。丹砂可用于绘画材料同时兼有药物的功能,因此使用广泛,成为贡品之一。

贡物黄蜡在《中国历代贡品大观》中引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内容:“927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牂牁蛮贡蜡。……蜡二百斤。注:所贡蜡,为动物或植物分泼的脂质。《晋书·石崇传》曰:‘恺以 澳釜,崇以蜡代薪。古时以蜡制蜡丸,用以密封书信或奏状,可保密防湿。”[27]贵州亦产黄蜡。《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一千二百七十卷、《东轩笔录》卷六、《九朝编年备要》卷十九均有载载:“熙宁五年,辰州人张翘,与流人李资诣阙上书言,辰州之南江乃古锦州地,接施黔?牁,世谓蛮人,向氏、舒氏、田氏所据地。产朱砂、水银、金、布、黄蜡,良田数千万顷”。[28]由此宋朝化进贡草豆蔻、朱砂、黄蜡便有据可源。

三、宋朝化所领疆域

宋朝化为清州八郡刺史,然清州八郡疆域所在,据查无详细记载。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黔中道》图,时清州临近红枫湖,位于清镇南部,疑似今天的马场所在地址。

《唐书·地理志》:“黔州都督府,羁縻州有清州。《贵州通志·舆地志·风土志》亦为羁縻州,吕思勉《隋唐五代史》:“清州,唐羁縻州,未详今地。”[29]《乾隆府厅州志》贵筑县曾竹废司,在县西北八十里。今按贵筑西北八十里,与镇宁,华离隔界,有曾周马场,亦书作曾州,即曾竹也,今称珍珠马场。”[30]咸丰《安顺府志》卷十二、周作楫辑《贵阳府志》记载与之相似。

道光《贵阳府志》卷四载:“清州,元之曾竹州之威清卫,今为清镇县。兼有贵筑西北之地,……曾竹则又清州之语讹也。[31]《乾隆府州厅志》注:(《府志》以唐之清州为元之曾竹,明之威清卫,清为清镇县,兼有贵筑西北之地。虽近似,然不确。按元之曾竹,今名“曾州马场”,明属平坝卫,清属安平县,今仍属平坝县。其地近今清镇市中八,而此中八即明威清卫所属中千户所第八百户所屯垦地,威清卫治即今清镇市城区。故以唐清州在明威清卫不确。)”[32]

综上,宋朝化进贡时具体人数诸书记载不一,其中《五代会要》的校勘价值不容忽略,同为五代时期重要史料的《册府元龟》与之内容不同,而与《旧五代史》相同,笔者猜测可能为史料选择运用时所误,然就目前为止,不可查实具体朝贡人数,虽此事所载最早见于《五代会要》,亦不可忽略《册府元龟》之内容。而宋朝化所领清州乃唐羁縻州,大多认为其为今曾州马场地,但都不确切。当时宋朝化乃代表一方势力朝贡,其所领疆域在西南当具一定影响。

注释:

[1][明]沈痒:《贵州图经新志》卷三,《贵州宣慰使司下·人物》,此本为明弘治间刻本原误作为“五宋唐代朝化”,据贵州省图书馆影印本已更正。

[2]万历《贵州通志》卷四,《乡贤》。

[3][明]郭子章:万历《黔记》卷一,《大事记上》。

[4][明]郭子章:万历《黔记》卷六十,《古今西南夷总论》。

[5]宋朝化在电子本四库全书中写为“守朝化”,将清州写为“青州”、根据影印本四库全书《五代会要》、中华书局聚珍版、及傅璇琮等点校本当为“宋朝化”,“清州”。

[6][北宋]王溥撰:《五代会要》,三十卷,成书于乾德元年(963年),记载五代典章制度及其损益沿革的史书。

[7][北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成书于开宝七年(974年)。

[8][北宋]王钦若等撰:《册府元龟》,一千卷,景德二年(1005年)宋真宗命王钦若等编修。是一部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

[9][北宋]欧阳修纂:《新五代史》,七十四卷,又名《五代史记》,皇祐五年(1053年)基本完成。

[10][宋元]马端临著:《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书成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

[11][元]脱脱等著:《宋史》,四百九十六卷,成书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12][明]解缙等编:《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成书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是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13][明]郭子章撰:万历《黔记》,六十卷,成书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今存刻本已佚二十五、二十六两卷。本志为明代黔省志书中卷帙最多,资料最富,体例最严的私撰省志。

[14][清]陈梦雷撰:《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年),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15]陈鳣著:《续唐书》,七十卷。成书于嘉庆十九年。

[16][清]鄂尔泰等:乾隆《贵州通志》,四十六卷, 乾隆六年(1741年)刻。

[17]陈尚君著:《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第550至567页(刊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编《古典文献研究》十二辑。另《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8月3日所刊略有删节)。

[18][北宋]王溥:《五代会要》,卷三十。

[19][北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二,四库全书。

[20][北宋]王钦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二,凤凰出版社.2006,第11254页。

[21][王溥]:《五代会要》卷十二,四库全书。

[22]龚予,陈雨石,洪炯坤主编:《中国历代贡品大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365頁。

[23]张改英,王敏强,李民主编:《百种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新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第322页。

[24]龚予,陈雨石,洪炯坤主编:《中国历代贡品大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365页。

[25][清]陈梦蕾:《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食货典第二百五十三卷;《明史》万斯同卷一百五志七十九,清钞本亦载此文。

[26][西汉]司马迁撰,南朝刘宋裴驷集释,唐司马真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60页。

[27]龚予,陈雨石,洪炯坤主编:《中国历代贡品大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365页。

[28][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一千二百七十卷。《东轩笔录》卷六,《九朝编年备要》卷十九亦载此文。

[29]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五代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02,第114页。

[30][清]萧管纂:道光《贵阳府志》卷三十八。

[31][清]萧管纂:道光《贵阳府志》卷四。

[32]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周作楫辑,朱德璲刊:《贵阳府志·上册》,贵州人民出版社,第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