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经》和《山海经》中“意象”的对比分析

2018-02-04卢慧娟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山海经圣经对比分析

卢慧娟

摘  要:本文基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从文学角度对西方《圣经》和中国《山海经》中的“意象”做对比分析,阐释其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能,是解读中西方文化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圣经》;《山海经》;神启意象;魔怪意象;类比意象;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01

原型批评家弗莱认为“圣经为欧洲的诗人们提供了一个神话框架,只要我们认清了这一点,大量的文学批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原型批评的“神启意象”,“魔怪意象”和“类比意象”,分别对应了“天堂”,“地狱”和“人间”的立体宇宙。《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神论观念经典而且具有文学性,是西方神话原话批评的渊源。朱维之的著作《基督教与圣经》开创了中国大陆进行圣经文学性研究的先河。《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构建的重要文化典籍之一,被誉为“上古百科全书”。对《圣经》和《山海经》从文学性角度进行原型批评解读,对研究中西方文化对比有重要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的奠基人之一,文化人类学大师弗雷泽认为“意象”通过“仪式感”体现人类的情感需求;他认为“差异悬殊的不同民族文化在传说和礼仪中出现相同的神话仪式论证了不同地域与不同时期的人类具有某些相同的需求”。精神分析学家荣格认为“意象”是反复发生的领悟的典型模式,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末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最初呈现为‘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形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圣经》和《山海经》中的“意象”,虽然以不同文化载体的形式出现,但都是人类愿望和理想的投影,构建了东西方精神世界的核心观念。

一、神启意象

《圣经》中有很多神启意象。“牧人”和“羔羊”是西方动物祭祀的仪式意象。“面包”,“酒”,“收割”和“有着奶和蜜的家园”都代表上帝的恩赐。信仰至上,就会得到“天赐福临”,是神启意象。而在中国古代神话经典《山海经》中也有很多神启意象,例如“龙凤呈祥”,“见则天下安宁”。树木葱郁,瓜果遍野,世界祥和,一片神佑之地。而中西方神启意象的创造者都是具有权威意识的“神”,不同点是造物主不同。西方认为上帝七日“创世纪”;而在中国则是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诞辰的日子;“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基督被订十字架后第三天复活,均源于《圣经·旧约》。西方文学作品中悲剧是喜剧的前奏曲,喜剧中包含潜在的悲剧因素,与西方人相信的耶稣基督死而复生的“重生”主题不谋而合。而中国人相信“轮回”。《山海经》中“轮回”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死之国”,“不死之民”和“不死之药”体现了中国人由古至今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二、魔怪意象

魔怪意象,在东西方文化中,都体现了人类的堕落是世界“万恶之源”,人类不敬神必遭天谴。例如,在《圣经·创世纪》中,蛇是恶魔“撒旦”的化身,它引诱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触犯“原罪”。 而后该隐诛弟,人类展开互相残杀的序幕。而“所多玛城”也是一座淫乱惑众的罪恶之城的象征。于是上帝决定用“大洪水”毁灭这个罪恶的世界。在《圣经·出埃及记》中,摩西的“神”对人类犯下罪恶的埃及降下天谴“十灾”之后,埃及陷入黑暗之中。在中国神话经典《山海经》中“异兽”意象丛生,使地球生灵涂炭;“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是源于“共工触怒不周山”从而引发象征天谴的“大洪水”。这些人类犯下的罪恶,都以“一眼还眼,以牙还牙”和“善恶有报”的方式受到了上帝和中国神灵“天谴”式的惩罚。

三、类比意象

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对不敬神和破坏社会法则的人类和罪恶之城屡降“天谴”式惩罚。而在人类万劫不复的劫难中,涌现出无数具有勇敢和大无畏精神的主人翁。例如,摩西的“神”对埃及降下“十灾”,是摩西遵行上帝之命,率领希伯来人历经艰险,定下“摩西十戒”,成功实现“出埃及記”。《圣经·士师记》中拯救以色列的力士参孙,虽然被上帝赋予神力,可是当其神力秘密被出卖之时,以宁死不屈之心与敌人抗争到底。《圣经·列王记上》中,犹太民族史上最伟大的君王所罗门王用智慧的力量和慈悲的胸怀“巧断亲子案”,美名远扬。《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故事主人翁,也都具有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体现了中国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总之,中西方神话体系中的意象,都体现了人类对现世邪恶的批判,对精神信仰的虔诚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这也影响着人类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评价以及对完善自我的期望。从《圣经》和《山海经》的意象对比分析去研究中西方文化异同,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是解读中西方文化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梁工.西方圣经批评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袁秀萍.圣经译介与圣经文学跨文化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5.

[5]张春生.山海经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山海经圣经对比分析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