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南旧事》引发的几点思考

2018-02-04张雪婷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城南旧事

张雪婷

摘  要:儿童是充满好奇心的、是纯真善良的,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固定的价值观念,有的只是本能的反应。《城南旧事》以儿童英子的视角,洞察了老北京的人和事,给我们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人真实的生活,以及当时人的真实状态。在英子的世界中,她喜欢和被人们视为精神病人的秀贞在一起聊天,并不觉秀贞是疯子;她觉得那个偷东西的人是善良的,并为那个偷东西的人被警察抓到而伤心……这些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不知为何在成年人眼中看似认定的事实却在儿童那里就没有了答案。什么是精神病人判别标准?什么是坏人判别标准?我们曾都是儿童,都曾如英子一样不谙世事,都以人性最初的善去看待这个世界。为什么长大后作为成年人都有了统一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城南旧事;判别标准;统一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02

一、精神病人的判别标准

精神病人指的是在精神上存在疾病的人。精神上存在疾病这个判别标准,来源于被判别的主体和判别的人。被判别的主体的行为和语言与常人有异,比如在说肢体不受控制,胡言乱语说,说一些人们听不懂的话的情况下,主体会被判别为精神病人。如果判别人觉得被判别的主体的行为和语言与常人有异的情况下会将他判别为精神病人。

被人们视为精神病人的秀贞,她的行为和语言就与常人有异,所以秀贞被自己的父母以及周围的人判别为精神病人。比如说秀贞分不清楚时间,一方面体现在她会觉得现在就是她和司康相爱的时候,另一方面体现在,她找寻不到她出生的孩子小桂子,认为孩子是出去玩了,还让英子出门看到小桂子的时候让小桂子早一点回家。比如说,秀贞说话没有逻辑性,让人分不清楚。诸如此类的原因,所以秀贞被认定为是精神病人。

但是在英子与秀贞接触的过程中,英子并不觉得秀贞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而且觉得秀贞是美丽的,是善良的,与秀贞的相处非常的愉快[1]。同时,英子觉得秀贞也是可怜的,原因有三:一,秀贞原本拥有一段令人羡慕的爱情,但是却因为男方家庭的原因导致了秀贞的爱人司康再也没有回来;二,秀贞在未婚先育的情况下,生了一个孩子小桂子,但是秀贞却被迫与孩子分离,母子不能相见;三,从此以后秀贞就成了人们眼中的疯子,再也没有过过正常人的生活,处在回忆与痛苦中。

当然上述判别标准是成年人的判别标准,儿童没有这样的判别标准。英子并没有从内心深处觉得秀贞是一个精神病人,觉得秀贞就是人们眼中行为和语言与常人不同的人。

二、坏人的判别标准

通常意义上说好人,是因为人做了好的事情,我们称他为好人;坏人,是因为人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们才会称他为坏人。当然,小偷去偷取别人的财物,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和判断精神病人相似,好人和坏人的判别标准一方面取决于主体的客观行为,另一方面取决于评判人的主观印象。

英子所接触的这个小偷在本书中没有名字,书中把他定义为蹲在草地里的人。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因为,在和英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们知道,他不像我们传统认知中的小偷那样贼眉鼠眼完全是一个坏人形象。他是做了错事去偷取了别人的财物而占为己有。他把这些财物藏在草丛中,并在这个时候遇到了英子,和英子一起聊天。通过和英子的聊天,不难发现他的内心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认知到自己偷窃财物是不对的,所以从他的语气中也能感受到他的无奈与悲伤。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想通过偷窃财物获取金钱,让自己的弟弟去留学,去漂洋过海,去成为知识分子,不要成为像他一样的人。他甘愿为自己的弟弟付出所有[2]。小偷的弟弟作为新生代表发言,英子看见了坐在前排的小偷,英子,她相信这时候小偷的内心是欢喜的。

我们从英子角度上来讲,可以将小偷称为坏人也可以称为好人。因为偷窃,所以是坏人。但是小偷成为小偷的动机,却是为了给母亲治病以及为了自己年幼的弟弟上学,迫不得已偷盗,他以这种方式来养活自己的母亲和弟弟。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说这个小偷是好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英子会为这个小偷被警察抓到,而感到难过。

这样的判别标准,实施起来无疑是残酷的,因为它忽略了人的生存困境。一个人是独立的个人,也是社会中的人。他不仅要满足自己的生活,而且他拥有家人,还要去满足家人的生活所需,他要去养育自己的家庭。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养活一家人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去选择小偷这个职业固然有它自身错误的因素在,但是我们不可置否 ,时代塑造了这个小偷,时代才是最大的坏人。

三、成年人形成统一价值观念的原因

我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儿童是世界上最善良纯真的存在。因为他们和成年人不同,他们没有像成年人一样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那成年人是如何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的呢?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成年人都接受了教育;二,是因为成年人的生活世界被工具理性所支配,三,是成年人思维当中批判、否定、超越的功能渐渐丧失。

一,成年人之所以能够形成统一价值观念,是因为成年人都接受了教育。正如高晓松所说,如果你想最快速的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中人的价值观念,那么你就去看他们的教科书。家庭教育各有不同,每个家庭给孩子传达的价值观念也是有差异的。但唯独教育给孩子们传达的价值观念是一样的。教科书里面会告诉我们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样的教育,固然会让我们有统一的价值观念,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定式思维。比如说我们去造一个句子“老师像什么?”学龄前兒童的答案会多种多样,但是接受过教育的成年人第一印象中就会觉得“老师像园丁”。接受过教育的成年人就觉得只要有人的行为和语言与常人有异,他就是疯子,接受过教育的成年人认为只要偷东西了,就是坏人。这样的定式思维不免就失去了丰富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精神病人和坏人人格中的有益之处[3]。

二,成年人之所以能够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是因为现代社会被工具理性所支配。我们习惯运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使用最精密的计算方法去获得最小的误差,我们用最严密的逻辑去证实自己的观点,我们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这都是我们运用工具理性去对待这个世界的表现。目前人们已经用工具理性去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比如说我们在读书中,遇到了一个陌生的词,习惯性的会打开字典,或使用百度百科去搜寻相关的信息,在已经建立的体系中去找寻。不可否认,这种方法会使我们最快速的达到对这一陌生词的认识,但这种数据的过程让我们渐渐地失去了去探索发现的能力,习惯性的在目前所有的系统中去找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工具理性广泛地运用到各个方面,它带给我们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价值理性的缺失,人的主观能动性遭到遏制。

三,成年人之所以能够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是因为成年人思维当中批判、否定、超越的功能渐渐丧失。在儿童的世界中,世间的很多东西都是陌生的,他们有好奇心去问那是什么?同时也会表达自己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和疑问。如果他认为你说的不对,他会毫无顾忌地去 告诉你、会表达他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在人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教育固然会让我们去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对陌生世界达到最快速的了解。但这一过程,人们获取的是已完成的信息和知识。除此之外,在现代社会中去质疑、去批判他必然会与他人产生交往活动,这也会发生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动了别人的奶酪”。这一过程中间不免就会有利益纠葛,成年人常常会运用理性的思维认为质疑批判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或者会对自己有害的情况下,就不会去批判去质疑去否定。成年人好奇心慢慢消失,质疑的声音慢慢地减少 ,批判否定的越来越少,更别提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去超越现存的工具理性支配的社会了。

参考文献:

[1]吴欣航:论《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对主题表达的作用[J].文化教育:20102

[2]许军娥:论《城南旧事》的经典化历程[J].探索与争鸣,200911.

[3]郭群:儿童视角下的成长书写与精神返乡——论《城南旧事》的叙事视角及其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2.

猜你喜欢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读后感
林海音《城南旧事》里的童年印记
《城南旧事》中叙事艺术的应用
《城南旧事》长销背后的阅读教育指向
读《城南旧事》有感
读《城南旧事》有感
《城南旧事》叙事中的文化乡愁
《城南旧事》中久酿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