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2018-02-04王永霞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24期
关键词:心叶阴雨立枯病

王永霞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育苗期间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轻者点片发生,重者毁床。由于病原菌种类,为害时期和发病环境不同,立枯病有芽腐、针腐、黄枯和青枯四种类型。最常见的是黄枯型和青枯型。黄枯多发生于二叶期前后,症状是早晨观察叶尖不吐水,以后萎蔫枯黄,心叶卷曲。初期茎基变褐,根毛稀少暗白,以后逐渐发锈变褐,茎基软化,拔取心叶时易与茎基部脱离。青枯属于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在低温、阴雨之后,天气骤睛、升温之时特别容易发病。主要病症是,病苗叶尖不吐水,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呈针状,颜色青灰,最后整株枯萎致死。防治立枯病,必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打总体战。

一、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时期

秧苗在2~3叶期时胚乳将近耗尽,抗寒力最差,日平均气温低于12~15~C则生育受阻,抗病性显著削弱,病菌易侵入,此时若遇低温阴雨最易发生立枯病。所以,旱育秧苗2~3叶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时期。

二、水稻立枯病的危害症状

1、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2、针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3、黄枯、青枯,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三、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

1、气候影响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时诱发水稻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黑龙江省水稻播种时间多在4月5日-4月25日,此时外界气温仍不稳定,易出现连续降温、阴雨天气,水稻是喜温作物,当温度低、苗床湿度大时水稻抗病性下降,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发生黄枯。如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温度突然升高,昼夜温差大,加之苗床湿度大,造成水稻秧苗弱,根系发育不良,吸水能力差,而高温使得水分蒸发迅速,幼苗吸收水分和叶片蒸腾比例失调,常引起水稻幼苗发生靑枯,严重的致使秧苗枯死。

2、播种量大  目前,我省以机械插秧为主,为了减少插秧过程中出现“丢苗、空穴”现象的发生,大多数农户普遍选择增加播种量的方法,使得农户普遍存在播种量过大,平均每盘下干籽175g,甚至高达250g。这样密度过大,秧苗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不均衡,相互争肥、争水、争光,加之昼夜温差大,高温秧苗易徒长,秧苗根系发育不良,秧苗地上地下生长发育不协调,形成徒长苗,在突然出现高温或通风状态下易出现靑枯,徒长苗弱苗抗病性差,易病原菌侵入发生立枯。

3、秧苗素质,丝核菌和镰刀菌等水稻立枯病病源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均为弱寄生菌,一般能在水中或土壤内营腐生生活。这类病菌致病性不强,它们一般不宜侵染健壮的幼苗,只有当天气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弱、抗性降低后,各种弱寄生菌才得以乘虚而入并传播蔓延。因此,秧苗素质差、生长弱、抗病抗逆力差是发生立枯病的直接原因。

四、水稻立枯病的综合防治

防治立枯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在水稻秧苗1-2叶期时,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 50ml+ 大蒜油 15ml,兑水15公斤喷雾,5—7天1次,连喷2次。为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建议喷雾时每15公斤水加叶面肥(沃丰素) 25ml。发病中后期: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进行喷雾,3天一次,连喷2到3次。

2、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3、适期播种,播种密度不要过大。应在气温稳定通过6℃ 时播种,不要盲目抢早。从理论上讲,播种密度以300 g/m2为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为了节省农膜等生产成本,以及考虑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机等原因,往往会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种量也绝对不能超过500 g/m。

4、调控土壤酸度。水稻幼苗喜欢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这与他的祖先长期生长在酸性沼泽土地上有关。我地盐碱化土壤多,育苗土虽经严格选择,PH值仍然偏高。而PH值越高,越容易染病。为抑制立枯病病原菌,培育壮秧,從做床播种到起苗插秧,自始至终都需要用稀释的硫酸水(PH3—4)或调酸壮秧剂调控苗床土酸碱度。秧苗一叶一心期PH值4.5,二叶一心期PH值5.0,三叶一心期PH值5.5,以后以PH值不超过6.0为宜。

5、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环节,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温)、中控(出苗后至3叶期控温)、后炼(3叶期至插秧前调温),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C尽量少浇水,第2叶期后必须使其逐渐适应寒冷条件,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3叶期后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夜间如果无霜冻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经受低温,这样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强的壮秧。

6、药剂防治 立枯病是以土传为主的病害,在药剂浸种、拌种、包衣的基础上,坚持土壤消毒和茎叶处理。(1)30%恶·甲水剂,在播种前和一叶一心时,每平方米用1毫升,兑水2—3公斤,苗床浇灌,治疗时适当加量。(2)20%移栽灵,播种时做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1—2毫升,防治时每平方米2—3亳升,稀释1500—2000倍液喷洒。(3)97%恶霉灵,播种时每平方米用1克,防治时用1.5克,稀释2000—3000倍液喷洒。(4)普力克(霜霉威)加土菌消(恶霉灵),预防时每平方米各用0.5克,苗期治疗时各用1克兑水喷淋,喷淋后需用清水洗苗。在苗期用药,最好适当加入壮根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或叶面肥,以提高防治效果。对防治青枯病更给力。

猜你喜欢

心叶阴雨立枯病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扶绥县春耕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垦荒
分期播种对西藏甘蓝型油菜心叶出叶速度的影响研究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心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