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早衰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8-02-04胡兰香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

胡兰香

摘  要:水稻早衰是比较常见的水稻生理障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一些水稻种植区水稻早衰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严重的减产问题,给稻农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水稻早衰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水稻早衰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水稻早衰;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059

水稻早衰常出现在水稻生育后期,在水稻抽穗、成熟过程中,其根、茎、叶的功能过早衰退,根系白根逐渐减少,变褐色、变黑,实际营养吸收量迅速降低,茎叶的枯萎速度加快,光合作用能力也明显降低,由此水稻的籽粒灌浆就会受到很大阻碍,出现空粒、秕粒、死米等问题,水稻的品质与产量由此降低。

1     水稻早衰的症状与原因分析

1.1     早衰症状分析

水稻早衰症状的分析,其出现在水稻抽穗结实以及水稻未成熟之前,水稻叶片机能下降,水稻功能叶片就可能出现提早衰退枯黄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水稻乳熟期叶片会自下而上出现衰枯,绿叶数量初夏急剧下降,病株叶色最开始呈现橘黄色或者棕色,之后会逐渐枯黄,叶尖灰白枯死,叶薄也变得弯曲。

1.2     早衰成因

在水稻栽培管理中,若是栽培管理不当,就容易出现水稻早衰的问题,像选地不当、整地不当、播种不当、管水不当等,都会影响到水稻产量与品质,可能出现水稻早衰的问题。在水稻施肥中,需要按照不同时期水稻的需求进行施肥,在水稻前中期出现施肥过多的问题,特别是对氮肥施用过多,水稻的植株就会猛长,叶片出现披垂,田间相互荫蔽,进一步降低后期植株下层叶片的光合作用。病虫害防治工作没有进行提前防治,导致水稻出现早衰问题。

2     水稻早衰的應对策略

2.1     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

在水稻生长中,养根是保叶的关键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土壤充足的O2,实现水气协调,达到以气养根的效果,保证水稻较强的根系活力。在水稻生长的后期,不能进行长期漫灌,避免造成水稻根系缺氧,给水稻的根系活力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科学合理浇灌方式的实施,应当采取湿润灌溉的方式,推迟断水,实施“间歇灌溉、干湿交替”的方式使水稻后期根际供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加强根系活力,进一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避免水稻出现过早断水的问题,确保“养老稻”的养根保叶。

2.2     加强土壤改良工作

土壤改变工作主要是针对一些地下水位比较高的低洼田地,做好围沟、畦沟的改变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排水工程修建工作,增强与创造排灌条件,积极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进一步增强有机肥的实施,提高种植绿肥、稻草还田作业。土壤改良工作还包括水旱轮作、土质改良工作,实施水旱轮作的方式,进一步疏松田地土壤,增强土壤的通气功能,促进水稻能有效扎根,积极吸收养分;对黏质田地进行加砂工作,砂质田地加泥工作,实现土壤土质的有效改良。对水稻培育壮秧来说,需要进行合理密植,提倡旱育秧,稀播匀播,保证底肥施足,增强水稻土壤的管理工作。从旱育秧和水秧对比来看,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功能叶片活性以及根系活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水稻叶的衰老,促使水分与营养能被水稻植株吸收。

2.3     科学合理施肥

在水稻生长中,需要有一定类型的肥料,确保水稻的稳定生长,但是在实际施肥中,要对施肥总量进行合理控制,采取分施技术,对基肥、促蘖肥、孕穗肥以及壮粒肥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施,进一步降低基肥的施用比例。在水稻生长前期,不能施用过量氮肥,避免水稻稻株的暴长;在水稻生长中期,结合水稻稻株的具体长势长相,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肥料追施,避免出现中期脱肥的问题。对孕穗肥与壮粒肥进行巧妙施用,实现水稻后期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提升,有效提升水稻后期根系活力,确保水稻较高的光合速率,确保充足的水稻养分,给水稻籽粒灌浆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避免水稻出现后期早衰的问题。

2.4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水稻生长中可能出现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病害,以及稻飞虱的虫害,其中,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的危害比较严重,可能直接导致叶片枯死的问题,而纹枯病、稻飞虱的危害则比较轻,可能只会影响到基部叶片,但严重时也会导致水稻整株枯死。因此,开展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做到提早预防,避免水稻早衰问题出现,影响到水稻的产量。

3     总结

通过对水稻早衰问题分析,发现影响水稻早衰问题出现的因素比较多,因此在水稻早衰问题应对中,要做到综合考虑、全面分析,确保水稻早衰影响因素能被准确把握,进行提前预防,确保水稻叶片光合能力与光合效率,提高水稻的结实率与千粒重,继而充分保证水稻产量与品质。

参考文献

[1]刘艳宇.水稻早衰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9):   38.

[2]赵春德.两个水稻早衰突变体基因的精细定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