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免耕栽培实用技术与展望

2018-02-04刘晓丽宋希云李军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免耕增产小麦

刘晓丽 宋希云 李军

摘  要:免耕技术作为一项新型且实用性较强的农业耕作技术,具有省时、省力、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本文针对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免耕过程中的问题,分别在播种前、中、后3个时期对种子处理、耕地管理、水肥控制和病虫草害的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一点看法,以期促进我国小麦生产真正达到节本增效、稳产、高产之目的。

关键词:小麦;免耕;增产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002

免耕就是采用不耕或者少耕的方法,在耕层土壤中填充作物的根茬、秸秆,增加土壤抵抗水蚀、风蚀的能力,使得土壤更具肥力,能增加作物抗旱的能力。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合理运用免耕技术,不仅可以使品质得到改善、产量明显提高,还会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小麦免耕栽培中的问题

1.1     病虫草害发生频率明显增多

小麦成长过程中没有耕翻入土的过程[1],由于土壤耕作的减少,杂草种子以及秸秆中残留的虫卵和病原微生物都残留在土壤中,增加了病虫数量,加重土传病害。据有关试验表明,河北省2000—2010年实行免耕期间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发病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发病面积高达70万hm2左右,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且部分病虫害有向北向东扩展的现象[2]。因此,防治病虫害是免耕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

1.2     播种质量难以保证,出苗率降低

由于农用机具的碾压和地表秸秆的堆积,免耕耕地表面不平整,对播种造成一定困难,加之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可能由于操作不规范等原因使小麦播种深浅不一致,免耕田小麦的播种深度往往比常规播种浅。加上秸秆覆盖时导致土壤表层及耕层温度比常规耕作土壤温度低,尤其是当春季气温回暖时,免耕田土壤温度上升较慢,导致免耕小麦出苗不一致,出苗期延迟且出苗率降低。

1.3     免耕麦苗易出现早衰现象

免耕田因未经过翻耕或深耕等操作,导致土壤耕层较为紧实,孔隙度较小,不利于小麦根系的向地性生长,因此小麦根系分布较浅,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后期容易脱肥早衰,影响后期籽粒产量。免耕土地的小麦播种量往往比常规播种多,基本苗量大,加上前期基肥用量不足,土壤供肥能力随着小麦的生长而不断下降,导致早衰现象的产生。

2     播种前的管理

2.1     耕地处理

秸秆还田是免耕技术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的关键步骤。研究表明,每667m2还田400kg秸秆,相当于施尿素6kg,磷肥5kg,钾肥4kg[3]。经过几年免耕耕作后,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团聚体结构增多[4]。将秸秆粉碎后或整株直接覆盖在地表,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据顾旭彪等人的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区7d的土壤累积蒸发量为3.77mm,而耕地开沟或旋耕后再实行秸秆覆盖后7d的土壤累积蒸发量为4.57~6.21mm,免耕覆盖区的土壤水分蒸发量最小[5]。秸秆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含氮量,具有显著的培肥改土效果,增产效果也较为显著。经过3~5a免耕后的耕地可适当进行深松,有研究表明,4a免耕覆盖加1a深松覆盖的耕作方式可以使小麦产量提高约14%[6]。

2.2     施足底肥

尽管免耕技术使用大量秸秆进行还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得到补充,一般不需要再施加有机肥,但有条件的农户可以施用部分羊粪等热性肥料,以利于培育壮苗。免耕播种要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的工作,所以要尽可能一次性施足底肥。有試验证明,实行免耕播种技术时,用小麦全生育期所要施用氮磷钾肥的70%作底肥,无论是理论产量还是实际产量都是最高的[7]。一般用小麦专用复合肥50kg/667m2随播种一次性施入,氮磷钾有效含量在40%以上,底肥中氮肥不宜过多,生长后期可以多次追施氮肥,以保证氮肥的高效利用。种肥分施,施肥深度要在种子以下4~5cm。

2.3     科学选种与种子处理

优良的小麦品种是增收高产的关键因素,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地形条件、积温条件以及生产技术水平,选用优质高产,分蘖成穗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不易倒伏和早衰的品种,如济麦22[8]。

播前要做好选种,清除秕粒及杂草种子。最好播前1~2d进行晒种,可以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势。药剂拌种可用75%的甲拌灵乳液0.5kg,加水15~20L,拌麦种250kg;拌后堆闷12~24h,待种子吸收后播种,防治地下害虫效果良好。或可用40%双可湿性粉(拌种灵和福美双的复配剂)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可以防止根腐病、虫害、黑穗病,促进小麦苗期生长。

3     播种时的技术措施

3.1     播种时期与用量

在黄淮麦区,根据不同小麦品种的生活习性,可选在10月中下旬不同时期播种。按照品种的分蘖成穗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量,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每667m2播量控制在10~12kg,由于免耕播种播深较浅,因此播量应高于常规用量的10%。如果晚播,则每晚播2d每667m2增加1kg用量。免耕播種机严格控制播深在3~5cm,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

3.2     苗前病虫草害的防治

在小麦出苗前可喷洒除草剂,免耕田用药剂量为每667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g,加水30kg喷雾。病虫害的发生同常规田一样,主要有根腐病、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黑穗病、蚜虫等。常用的药剂有粉锈宁、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等。

4     播种后田间管理技术

4.1     查苗、补苗

小麦播种后7~10d检查出苗情况,及时对耕种的地块进行查苗、补苗,保证小麦出苗均匀。如果发现免耕地块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可以立即用同一麦种催芽后播种补救,但此法仅限于断垄较短的情况下使用。

4.2     肥水管理

一般在11月底—12月初,日平均气温降到5℃时浇越冬水并及时进行镇压保护。越冬水有利于小麦保苗越冬,防止冬季“跑风”伤根,产生冻害死苗;有利于冬后早春保持较好的墒情,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争取管理上的主动。浇好开花水和灌浆水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和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

进入越冬期后,可进行适当镇压,这一措施有利于保温保墒。返青期至起身期,要根据小麦苗情,控制肥水。在2月中旬追施返青肥,每667m2可追施6kg左右的尿素。在3月中上旬的拔节期追施拔节肥,每667m2追施7kg左右。针对免耕播种小麦易出现早衰的问题,可在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代谢和物质转运。也可与杀虫剂、杀菌剂与磷酸二氢钾混用,实现一喷多防[9]。

4.3     苗期病虫草害管理

苗期要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及蚜虫等病虫害对小麦的侵害。小麦锈病和白粉病每667m2可用100~120g粉锈宁兑水40kg,通过喷雾进行防治。赤霉病每667m2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g兑水40kg喷雾防治。蚜虫每667m2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兑水30kg进行喷雾防治。杂草种子伴随小麦出苗而陆续萌发,在小麦3~4叶期进行苗期化学除草。

4.4     适期收获

免耕播种小麦的成熟收获期主要是在蜡熟末期,最适宜的收获时期是当籽粒含水量在25%以下时。判断免耕播种小麦成熟的标准是,植株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穗和穗下节间呈金黄色,下一节间呈微绿色,籽粒全部转黄,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对湿度较大的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晾晒,防止小麦潮湿霉烂降低品质。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收获后要及时遮盖,保证入库的粮食产量和品质。

5     展望

免耕技术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农业耕作技术。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具有增产增收、省时、省力、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在推广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播种不均匀,播种深度不一致等。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免耕技术还要依靠农艺和农机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利用先进的免耕机械解决播种与底肥施加等关键环节上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翠红,朱德会.小麦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北京农业,2015(14):61.

[2]徐芳,齐永志,张书敏,等.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99-203.

[3]王淑平,周广胜,孙长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1):87-90.

[4]侯贤清,李荣,贾志宽,等.西北旱作农田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5):1146-1157.

[5]顾旭彪,张晋国,苏磊峰,等.小麦免耕播种土壤水分蒸发量试验[J].河北农机,2017,08:28-29.

[6]何进,李洪文,高焕文,等.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62-67.

[7]张国斌,邹金波.小麦免耕播种配方施肥模式探索[J].农业与技术,2017,37(13):123-124.

[8]孟淑华.兖州市小麦亩产550kg免耕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5):193-195.

[9]赵振春,丁强.冬小麦免耕宽幅精播旱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7(1):14.

猜你喜欢

免耕增产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美国土壤印痕装置的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