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8-02-04刘吉才
刘吉才
摘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只要教师一切从学生和古诗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实际,紧扣古诗特点,读正确、了解文体;读畫面、理解文字;读表达、品味文学;读作者、传承文化,就一定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使古诗词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 )04-0007-03
就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而言,从微观层面深入探究古诗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求找到古诗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期显著提升古诗教学的效率。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诗歌是其巾成就极高的一种文学样式,灿若繁星,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古代诗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古代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从上述表述中可以充分看出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在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加大古代诗歌诵读、积累的力度。引导学生从古代诗歌巾汲取巾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的优美和伟大,从而激起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塑造完美的人格、高尚的灵魂。
由于古代诗歌年代久远,远离学生生活,跳跃性较大,学生理解有困难。有专家甚至指出,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一直是一块短板。近日,笔者观摩了一次古诗专题教学比赛。两位老师同时执教四年级(下册)《江雪》。为了学好古诗,执教者可谓想尽了办法,有的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有的搜集了大量资料;有的以读为主线,一咏三叹;有的以方法指导为着力点,进行迁移运用。古诗教学迫切需要广大教师从更深层次进行深入研究,找寻古诗教学的基本路径,上出古诗教学应有的那种味。观照古诗教学的过程,其中的核心问题无外乎古诗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基本话题。教什么,指古诗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等,是对古诗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怎么教,指选择什么方法来实施古诗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侧重于材料的呈现和组织形式。下面以四年级(下册)《江雪》为例,具体谈谈古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读正确,了解文体
学习古诗,首先要做到读正确。这是学习课文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基本要求。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特别适合朗读。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读曾经是古代授课的主要形式。这里的读正确主要包括读音正确、节奏正确等基本方面。诵读诗句时,学生能读准字音,会根据节奏读出停顿,根据平仄读出音韵,就达到了读正确的基本要求。
执教《江雪》,教者首先出示诗句,让学生自读,提醒“踪、蓑、笠”的读音,帮助学生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然后,让学生用“/”标出节奏,用“△”标出韵脚。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五言诗节奏一般分为两拍,常见的是2~3式;绝句一般第1、2、4句押同一个韵。最后引导学生边打节拍边读诗句,体会诗歌的节奏感、音韵美。
读正确是学习诗歌的基础。诗歌作为一种义体,也有自身特有的文体特点。在上述教学过程巾,教者引导学生通过读正确来初步了解文体特点,建立对诗歌的初步认识。在标节奏的过程巾总结五言诗划分节奏的规律,在标韵脚的过程巾总结绝句押韵的规律。帮助学生了解绝句的基本特点,不仅句式整齐,而且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音韵美,从而建立了对诗歌这种文体的初步认识,
二、读画面,理解文字
要读懂诗句,必须要了解诗句内容,主要通过理解文字、了解诗意,对诗句有个基本的把握。由于古诗内容距今年代久远,远离学生生活,教师可以采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古诗内容。“想画面”就是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还原当时的情景。学生在教者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幅幅面面浮现在眼前。既了解了诗句内容,又巩固了对诗意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古诗跳跃性较大,“想画面”填补了其中的空白,使整个诗句上下衔接,前后连贯,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
执教《江雪》,教者在引导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读这首诗,仿佛看见那些生动的画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炼“景孤”“人孤”;然后重点品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引发学生思考“读着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着重抓住“鸟飞绝”“人踪灭”具体体会“景孤”;品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引发学生思考“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渔翁”,着重抓住“孤舟”“独钓”具体体会“人孤”;最后通过把想到的画面读到眼前的方法,在读中进一步丰富诗句的画面感。
了解诗句内容是学习诗句的基础。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者立足诗句内容,以读画面、理解文字为主要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在读诗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眼前出现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这两个核心问题,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巾逐步丰富诗句内容,并抓住“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进行具体体会,这样就把诗句和画面有机结合起来。理解文字是目的,想象画面是手段。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形象的了解了诗句内容,为后面的揣摩表达、品味诗歌做好充分准备。
三、读表达,品味文学
诗歌作为古代成就极高的一种文学样式,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其中的很多诗句,不仅意境优美,内涵丰富,而且用词准确,遣词造句令人拍案叫绝,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因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句表达的精妙成为学习、品味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需要教师从诗句表达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表达,对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心和语言内涵的深厚有个基本的了解。既要对诗句整齐的句式、总体的意境有基本的把握,又要对用词表达的精当准确有深入的揣摩。尤其是总领全诗的“诗眼”和遣词造句的经典案例,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
执教《江雪》,教者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准确精妙。以“獨钓寒江雪”这一句的倒置为切入点,同桌讨论“这样一倒置,有什么妙处”。学生逐步明白看似随意的倒置,实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这样一倒置不仅前后押韵、句式整齐,而且还巧妙点题,使整首诗浑然一体。以诗句的首字为切入点,体会藏头诗的精巧构思,把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首字“千”“万”“孤”“独”鲜明地表达出来。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然,教师在揣摩表达的时候,不仅要立足诗句,更要立足学生实际。一方面古诗创作年代久远,远离学生生活;另一方面,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普遍不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搬前人关于诗句的研究成果。而应该从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实际出发,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者巧妙引导让学生体会诗人倒置的匠心独运。这样的设计,既贴近学生实际,又体现了诗句表达的主要特点,还感受了作者的巧妙表达,初步了解了诗歌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艺术成就。
四、读作者,传承文化
我国古代诗歌历经上千年的时间洗礼,愈发闪现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我们学习诗歌,既要了解内容、揣摩表达,更要走进历史,传承文化。在常态教学中,传承文化一直是古诗教学的一块短板。要传承文化,首先要走进诗歌创作的那段历史,和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我们常说,言为心声。诗句作为作者反复斟酌的文字,实际上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时而为眼前的美景而激动,时而为个人的遭遇而慨叹。细细体会,有时一个字也能窥见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既要理解诗句表面的情感,更要结合诗句的写作背景,走进历史,深入体会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深厚情感。
执教《江雪》,教者紧紧抓住“孤”这一诗眼,在体会“景孤”“人孤”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孤”。教者以“这么冷的天,柳宗元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此时的心情怎么样?”这一主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出示背景资料了解诗句的创作背景,从一起参加改革的友人、迫害他的保守派、家里的亲人等不同角度,揣摩柳宗元独自坐在小船里的心理活动,借助图片、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咏三叹,把一个孤独的柳宗元读到我们的眼前。在此基础上,教者引导学生从初心不改,决不向保守势力低头的表现中,看到了一个一心为国、爱国爱民、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诗人形象,也让这一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矗立在学生心中。
由于诗句创作年代久远,学生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有一定难度,而这正是教者需要着力之处。这就迫切需要教者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当时的情境巾,走进历史场景之巾,感受诗人当时的处境,读懂诗句背后的深刻内涵,和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在上述教学过程巾,教者引导学生紧扣“孤”这一诗眼,循着景孤、人孤、心孤,由浅入深,联系背景资料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创设情境读巾体会心孤,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诗人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这既是在和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更是在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从小就继承爱国的传统,把忧国忧民的思想深深植入学生心中。
当然,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还有很多。只要教师一切从学生和古诗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实际,紧扣古诗特点,读正确、了解文体,读画面、理解文字,读表达、品味文学,读作者、传承文化,就一定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使古诗词学习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