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通知书,写出大学应有的从容
2018-02-04刘腾辉
刘腾辉
7月中旬,全国各大高校招生工作陆续完成,到了投递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对陕西师范大学的本科新生来说,等待录取通知书时又多了一份期待,因为“手写录取通知书”作为该校的传统,已经坚持了11年。
今年执笔书写的人中有12位银发老教授,他们与校友代表一起,在10天内共同完成约4500份录取通知书的书写工作。很多网友提出疑问,这个工作量对于上了年纪的老教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任务,在印刷和复制的时代,还需要劳烦这些老先生亲笔书写吗?即便需要体现通知书的特别和用心,难道不能印刷他们的手写版本,以节约时间和节省人力?这样的疑问,在快餐化时代实属正常。就像人们会提出疑问,在即时通信时代还需要用笔写信再邮寄吗?在瞬间记录时代还需要用胶卷捕捉镜头然后冲印吗?当科技进步和心态焦虑“完美”结合时,效率和效果成为人们进行评价和判断的主要标准。
可是,对于个体来说,这份手写通知书的意义是不同的。因为是手写,而不是印刷,所以每份通知书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份通知书都可以看成是学校给予学生的特殊礼物;因为是手写,而不是印刷,所以速度不可能比拟,情感的投入也自然不同,这份通知书可以看成是一种寄托,也可以看成是一次传承。正是因为手写的缘故,接到通知书的学生会把它当成一生的纪念,而书写通知书的老师也乐于坚持。他们没有感觉到书写的费力,更没有对手写通知书感到厌烦。因为,他们心怀敬畏,他们把此当成一种仪式。
(摘自《北京青年报》)
多维解读
角度一:手写通知书体现了大学应有的淡定和从容。当今社会,追名逐利之风日盛,相当一部分人心浮气躁,不安心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只讲索取而不求奉献,大学校园也不再是一片“净土”。而陕西师范大学采用毛笔书写的方式为新生献上一份沾染墨香的录取通知书,充分体现了大学校园应有的潜心钻研的治学理念和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这份淡定和从容,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角度二:手写通知书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陕西师范大学回归传统,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坚守了11年。这一笔一画中,不仅包含着对学子们的祝福和殷切期望,更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要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坚守,去传承。
角度三:手写通知书体现了大学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完善。众所周知,教育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尤其是大学教育,更应该把育人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陕西师范大学手写通知书这一舉措,实际上是对大一新生入校前的一次人文教育。它通过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价值观和人生观。
适用话题
心态、传承、坚守、人文关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