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基排水设计及创新应用
2018-02-04徐军
徐 军
湖南省公路设计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199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为102.83万km,2018年,全国公路里程达到477.35万km,增长近4.64倍;其中,市政道路的总长度,也从1990年的9.5万km增长到2018年的48万km,增长超过5倍。目前,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主干道已经旧貌换新颜,老路、破路皆为平整宽阔的双向六车道取代[1]。与道路长度成正比增长的是:人们对道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害对于道路的破坏亦有所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道路路基排水设计,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1 路基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根据脆弱性理论,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系统,任何系统的内部都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与外界的交互作用中这些不稳定因素会暴露出来,最终造成系统的毁坏。而水,便是危害道路使用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
水可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主要包括降雨及江河 (地表径流),地下水则指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基本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至东部沿海,年降雨量较大 (上海年降水量达1566mm,浙江年降水量达1953mm,广东年降水量达2357mm),地下水水位较高 (上海地下水离地表只有0.5m)。大量地表水日积月累的渗透、冲刷,会破坏路基的稳定性,造成水毁破坏;路基土体中含水量一旦达到饱和,则会降低路基的强度与承载能力,甚至造成路基翻浆、路基沉陷、坍塌、边坡滑动,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与交通运行。因此,路基排水设计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2 路基排水设计的原则
水具有流动性,宜疏不宜堵;所以,路基排水需要对地表水进行有效的汇聚、引流,对地下水则采用防水、排水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水位,并将地下水引流至路基以外;使路基土体含水量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内,维持路基的相对干燥,以保障路基及路面的整体稳定性与承载能力[2]。
路基排水设计,应遵循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等原则,并尽量与现场已有的排水系统及下水道管网 (或农田灌溉沟渠) 相协调。进行排水设计前,必须全面调查现场环境及水文情况,了解现场年降水的历年数据,要结合道路的设计进行全面规划,使排水系统与道路设施协调、统一;进行排水设计,必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经济性与有效性,充分利用现场的地形或天然水系,尽量降低成本;此外,还要尽可能节约用地,保护现场的自然环境,避免水土流失及破坏现场水系。
3 路基排水设施
3.1 地表排水设施
市区内的路基地表排水设施,包括偏沟、雨水口、连接管、管道等;市郊道路路基地表排水设施,则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和急流槽、涵洞等。
在市区内,道路地表排水主要通过道路横坡,将路面积水排入偏沟,让积水流入雨水口、连接管,再经管道排入地市下水道管网,最后流入天然水系 (江河) ;地表排水设施排放的水流不能直接进入当地居民饮用水水源,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设计地表水雨水径流量。
在市郊,道路地表排水主要通过边沟,将地表水引入排水沟,最后汇入当地水系。边沟一般设置在路堑、矮路基或陡坡路基边缘外侧,用来汇积降水,边沟可设计为梯形、U形、L形、梯形、矩形、三角形,要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截水沟则设置在路堑或挖方路基坡顶外的自然坡面上,以拦截自然坡面的地表水径流,防止挖方边坡遭受流水冲刷,截水沟长度一般不超过500m;排水沟则将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径流引至路基以外;为降低径流流速,削弱径流能量,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要设置阶梯状沟槽,称为跌水;若径流上下游水位差较大,需设置急流槽。
3.2 地下排水设施
水害不仅来自地表与空中,也来自地下;地下水对路基的侵害同样不能忽视。在路基施工前,必须对现场进行全面、详细的地质、水文勘探,若现场地下水水位过高,路床处于土层中毛细水上升高度内,就应设计地下排水设施。
地下排水设施,一般包括暗沟、渗沟、渗井等。暗沟设置路基边沟下方,用以降低地下水水位,防止毛细水上升至路床范围内;渗沟采用渗透方式汇集地下水,将地下水径流通过沟底通道排至指定地点;若现场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而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又较薄、难以布置渗沟时,可以设置渗井进行立式竖向排水,将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
4 路基排水设计的创新应用
4.1 创新基层设计
在混凝土板下面采用10cm厚的沥青处治材料 (亦可采用贫混凝土或水泥) 作基层。如果采用贫混凝土,要将它粘接到混凝土平板上。还要将基层上的槽缝、接缝准确地放在板接缝的正面,以防止反射裂缝。在底基层下再铺设75cm厚的骨粒料层,从一侧向另一侧呈2.5%的倾斜 (具体倾斜方向要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水滴沿4%的斜坡的一端流向平板内的暗沟。在路基下,还可设置多孔的混凝土层,将地表水径流排至暗沟外。
4.2 设置土质边沟
在道路两侧,设置浅碟形的土质边沟,边沟的宽度保持0.3~0.5m (个别地段可以达到0.7~0.8m)。而不用浆砌片石边沟,更不盖板。设置这样的土质边沟,不必再为排水找通道,雨水流入边沟后,因边沟的表面积过大,很快就可以自然蒸发;土质边沟还可以让路基内的积水迅速从边沟侧壁排出,保持路床的干燥。
4.3 进行综合设计创新
目前,水害已经成为困扰南方城市道路的一个难题。为治理道路水害,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南方城市多为软土,现场的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进行综合设计创新。
如,有的路基下出现了层间水、潜水,在挖方段与路堑段出现了地下水满溢。就可以设计横贯路基宽度的30cm厚的厚碎石排水垫层,在路基挖方脚处设置盲沟与纵向排水沟,再用风化砂进行分层回填,设置80cm厚的排水垫层,最后铺上防水土工布。
又如,有的现场路基土属于风化砂,地下水较低,缺乏黏土,无法铺设50cm厚,7%的灰土隔水层。这时,便可以铺设1mm厚的HDPE复合土工膜,同时清除粒径在3cm以上的石块,碾压整平,用风化砂进行分层回填,设置0.4cm厚的隔水层。
4.4 应用新材料
在进行路基排水设计时,还要注意应用新材料。如,在设计盲沟时,可应用塑料盲沟 (国际上称为Geocomposite Drain)。塑料盲沟由热塑性合成树脂 (改性聚乙烯) 经过加热熔化,通过喷嘴挤压出纤维丝层层堆叠,并将其融结面溶合在一起形成,是一种三维立体网状多孔集排水材料。在塑料盲沟外再包裹上土工布作滤膜。塑料盲沟的抗压强度高,不存在被压断的可能性,在250kPa的压力下,仍能保持60%以上的断面空隙率;它的表面开孔率高达90%甚至95%,可以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渗水,并及时把渗水排走;塑料盲沟的使用寿命极长 (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施工也极为方便,可适应各种土体变形。值得在路基排水设计中推广。
当然,应用新材料,必须考虑性价比的问题。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尽量选择价廉质优的新材料。
4.5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路基排水设计之中
近年来,每逢大雨,国内大中城市便遭到淹没,“欢迎到某城来看海”等新闻频频登上百度热搜榜头条。有鉴于此,“海绵城市”逐渐成为建筑界热议的一个新概念。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吸收城市降水,净化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绿色生态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路基排水设计中,需要研究城市近年来最大降雨量,确定设计标准与径流系数;然后沿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 (管道可铺设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下),管道设计坡度应随道路设计坡度而定 (纵坡坡度在3‰以上),管道长度要控制在1km以内,管径控制在50cm以内。通过管道,将雨水引入雨水净化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将雨水注入绿化浇灌系统。
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路基排水设计中,必须与城市的长期规划建设、城市下水道管网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城市下水道管网已经老旧,而且我国城市下水道管径根本无法与日本、美国相提并论) 协调起来,工程量较大、设计复杂、成本较高[3]。但从长远来看,却是路基排水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所以值得进一步研究。
5 结语
目前我国公路网长度已高居世界第一,但远未达到饱和的程度 (农村公路质量更不能与高速公路相比) ;然而近年来气候异常,降雨暴增,给道路造成了愈来愈严重的水损害。所以,我们应当仔细研究路基水害问题,做好路基排水设计,不断提高道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