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文献采编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8-02-04

智能城市 2018年23期
关键词:编目检索图书

周 黎

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我国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若图书馆文献采编工作的展开形式不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做出改进,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图书馆文献采编工作的展开过程中业务外包模式存在弊端、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图书检索效率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等问题,对图书馆自身服务职能的体现造成影响。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读者对于图书馆的评价必然会在原有程度上有所降低,图书馆内部书籍文献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会导致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混乱。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针对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文献采编工作的展开方式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论述。

1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文献采编发展问题

1.1 现有文献采编工作模式中存在弊端

在图书馆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部分图书馆选择了采编业务外包的形式来确保这一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成本,而这样的工作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更迅速地满足读者对于最新文献的需求,但若长期依赖外包来完成文献采编工作,那么就很有可能因为书目数据质量较差、图书加工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到后续相关工作的展开,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满意程度也可能会因此而降低。

1.2 人员配置难以满足信息化需求

结合图书采编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来说,负责采访、编目、加工等的工作人员间必须能有效地展开交流,并在熟练掌握自身业务范围的基础之上对其他工作的展开有所了解,只有这样,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有效协作,图书采编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保障,但结合现状来看,图书馆内部依然存在大量采编工作人员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同时,对于信息化相关技术的了解程度不足也进一步制约了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1.3 图书检索效率较低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绝大部分图书馆已经构建了电子数据库来满足读者在图书检索上的需求,但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由于书籍文献所体现出的学科交叉性越来越强,若采编人员不能结合这样的特性完成图书文献采访、编目等工作,那么读者在检索过程中将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图书检索效率必然会有所降低,无法满足读者需求。

2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文献采编困境原因

2.1 图书馆重视程度不高

结合现状来看,部分图书馆对于文献采编工作的展开依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图书采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过度关注图书价格的状况,而这样的工作模式必然会导致图书整体的质量下降,读者对于图书馆所能提供的图书借阅服务的兴趣也很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图书馆无法长期持续地发展。

2.2 采编人员职业素养较差

采编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是影响这一工作开展成效的主要因素。对于这一点来说,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的不断发展对采编人员的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这部分人员无法针对信息技术以及读者需求提升自身职业水平,那么就很有可能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被淘汰,直接对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有效展开造成影响。

2.3 对读者需求的关注度不够

图书馆内部所有工作的展开都应围绕着读者来展开,这一点对于文献采编工作来说也是一样的,但结合现状来看,大部分采编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读者需求的关注度难以达到要求,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图书的采购与读者需求不符,虽然图书馆持有的资源量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上升,但具体图书的实用性却难以保证。

3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文献采编发展思路

3.1 结合读者需求完成采购工作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内容来确保图书采购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1)对读者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收集和分析。在直接采用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读者对于图书的具体需求之后,图书馆应进一步针对图书预约、借阅频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在原有基础之上更好地掌握读者偏好,进而结合这些内容制定图书采购方案。(2)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图书采购。举例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CIP数据以及出版社所提供的电子书目信息导入现有图书数据管理平台之中,进而通过对比、分析等来决定采购内容。除此之外,图书馆也可以将预备采购的图书文献通过官网、APP等形式发布,允许读者结合自身偏好进行选择,进而结合得到的数据对现有采购方案进行调整。

3.2 采用“采编合一,联采统编”的工作模式

采编合一工作模式在图书馆文献采编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对图书处理流程进行简化,提升采编业务开展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合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部门重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工作,由采访人员建立预定的MARC数据,编目人员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处理所套录的数据。

从定义上来说,联采统编主要是指同一区域内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在读者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之下,部分小型图书馆很有可能难以有效掌握这些内容,进而在采编过程中无法关注到读者需求,影响其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各个图书馆之间的合作,采编工作所需要的经费也将能得到更好地利用,避免资源重复现象出现。在这一过程中,应选择实力较强的图书馆来负责统一的采购工作,进而由各个图书馆之间展开网上联编。在这样的采编模式之下,各个图书馆之间将能有效地将自身所掌握的信息综合起来,保障采购方案的完善性,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资源共享是提升相关工作开展成效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图书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在文献采编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

(1)图书馆应对现有文献采编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并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来达到节约人力的目的。对于信息技术在文献采编中的应用来说,这一工作中所包含的大量重复性较高、强度较大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来完成,进而降低采编工作量,确保采编人员能更好地关注到图书质量问题。举例来说,在对图书编目信息进行录入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借助光盘来完成这一录入过程,不需要手动进行操作,实际的工作效率自然能得到大幅提升。

(2)利用好新型文献采编技术。以联机实时编目技术为例,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在图书馆内部实现编目格式的统一化,同时也能有效预防重复编目现象的出现,最终达到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目的。除此之外,图书馆应结合读者特性、读者偏好等构建完善的检索体系,确保读者能通过多样的检索方式来获取需要的信息,进而降低检索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确保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有效体现。

3.4 提升文献采编人员职业素养

文献采编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是影响这一工作开展成效的主要因素,因此,图书馆必须关注到这部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一支水平达标的文献采编工作队伍。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图书馆应能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定期对文献采编工作人员展开培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决定了文献采编工作展开所需专业技能的不同,因此,图书馆应能结合市场发展做好对采编人员的培训,确保这部分人员能掌握各类新型计算机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相关软件展开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图书馆应组织采编人员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采编工具及采编流程进行学习,避免采编人员在专业理论的掌握上不能满足要求。

(2)图书馆应为表现较好的采编人员提供进修机会。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这部分采编人员将能在进修过程中接触到更多新型采编技术,进而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实际的采编工作之中,最终达到提升图书馆文献采编质量的目的。

(3)图书馆应针对文献采编工作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为了避免采编人员自身综合素养对于图书采编质量的影响,图书馆应定期对这部分人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等挂钩,确保采编人员在实际工作展开过程中的热情和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结合读者需求完成采购工作、采用“采编合一,联采统编”的工作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文献采编人员职业素养4点内容对信息时代下提升文献采编质量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相关采编人员则应进一步针对读者需求、市场发展等进行研究,并结合这些内容完善文献采编工作方法,确保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下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编目检索图书
试析图书馆编目的边缘化与编目馆员的转型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图书推荐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基于多尺度投影的相似颅骨检索
班里有个图书角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