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构建及其意义
2018-02-04王万庆
王 辉 王 婧 王万庆 赵 斌
1.青海省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08;2.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08;3.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07;4.青海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00
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落实好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构建及其研究工作,有利于获取不同地区水资源分布状况的更多信息,从而为水资源的开发及高效利用提供保障。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充分考虑,构建有效的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并加强该体系构建的意义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并确保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有效性,给予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必要的参考依据。
1 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概述
在落实有关水源地方面的研究工作时,需要给予其勘察评价分类必要的关注,促使水源地方面的研究水平得以提升。具体表现为:(1)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中需要在既有资料的支持下,通过勘察活动的开展及评价方式的运用,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科学的勘察与评价分析,并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水源地勘察进行评价分类,使得其在实践中得到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2)由于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中会受到环境状况、技术条件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会加大其分类难度,因此,需要通过对水源地勘察类型、评价类型及勘察评价类型的考虑,构建出相应的体系,从而为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科学性提供保障;(3)在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重视丰富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等不同要素的配合使用,从而为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形成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需要落实该体系构建及其意义方面的研究工作。
2 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构建
为了获取有关水源地方面的更多参考信息,满足相关生产活动开展要求,需要构建与之相关的勘察评价分类体系,并明确其构建要点。
2.1 实践中的分类目标及原则
所谓的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目标,是指对不同类型水源地特点的考虑,针对性的开展水源地勘察评价工作,从而达到水资源科学开发的目的,并实现对“多产出、少投入”勘察评价思想的合理运用。实践中为了使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目标得以实现,则需要确定其所需的最佳分类方案,并对类与类之间水源地勘察评价方法的差异性进行考虑,从而得到理想的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成果。
在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构建中,为了实现其分类目标,也需要遵循相关的分类原则,从而为分类指标的选取提供科学指导,并确定相应的分类层次。实践中的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分类要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和建立分类方案时,必须以总结水源地特征及勘察工作和评价方法为基础,达到分类理论与水源地实际相结合以及能解决水源地的实际问题的目的。只有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才能使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更具科学性,从而为其分类体系的构建提供必要的支持。
(2)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分类的目的性不同,所起的作用则各异。水源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水资源的勘察和评价工作,重点在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在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其应用方面的原则要求,使得最终得到的分类体系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 。
(3)在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方案确定过程中,应确保该方案清晰、实用,从而增强分类方案适用性。因此,需要明确不同类型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特征,并确保各类型之间的界限清晰。同时,分类方案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促使其实用价值得以提升。
2.2 实践中的分类对象选择
在构建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其分类对象的选择,使得最终得到的分类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实践中水源地的分类对象一般是指淡水水源,并通过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淡水资源考虑,实现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对象的合理选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构建中考虑地表水的淡水体时,需要对人造的水库、天然的河流、湖泊等进行考虑。其中,湖泊中储存的水体积数量较少,且其与河流相连,整体的湖水量包含于河段的水量中,且湖泊中的水资源在调节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造的水库本质上属于人工湖泊,具有湖泊的特征;天然的河流(含冰川消融水)所含的水资源丰富,是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对象选择中地表水源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在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对象选择中考虑河川径流量,给予其地表水源更多的关注。
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构建中考虑地下水中的淡水资源时,应关注浅层地下水,并通过对小于600m范围内含水层中淡水情况的分析,确定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对象,使得其分类体系构建目标得以实现。
2.3 实践中的分类指标选取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高效利用,则需要落实好水源地勘察评价工作,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相应的分类体系。因此,在构建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过程中,也需要对选取其分类指标,并通过水资源开发中取水方式与工程的考虑,确保该体系形成中分类指标选取合理性。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水源地所在区域水文条件的考虑,在其勘察评价分类中重点关注水的贮存条件与循环条件,使得取水过程中的可利用水资源开发效率得以提高;(2)由于可利用水资源量的组成中包含了补给资源量,而补给资源量与水的循环条件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将水的循环条件视为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形成中的分类指标,使得最终得到的该分类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4 实践中的分类体系
通过对水源地勘察评价中分类目标、分类原则、分类指标及分类对象的考虑,可构建出相应的分类体系。具体表现为:(1)该分类体系构建中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水的循环条件,综合考虑水的赋存条件和取水方式等的异同性,分为混合补给型、降水补给型、地下水溢流型、傍河型、径流型、蒸发型及其亚型等水源地;(2)该分类体系构建中类的划分是以水的径流速度快慢为依据,分为快速流动的地表水(河流)类水源地和缓慢流动的地下水类水源地;(3)构建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水源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通过对取水方式、勘察工作、评价方法等要素的配合使用,确保最终得到的分类体系有着良好的适用性。同时,也需要对水源地勘察评价方案的特点有着一定的了解,以便提高该方案利用效率。其特点包括: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包含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该分类方案中的分类指标为水的循环条件;该分类方案运用中可以说明不同类型水源地所在的区域,并对各类水源地的勘察工作特点及评价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
3 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构建意义
(1)注重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实现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水源地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并获取可利用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方面的相关信息,使得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更具科学性,拓宽水源地有效开发方面的工作思路,并得到客观、具有说服力的水源地勘察及评价结果。
(2)重视水源地勘察开发分类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实现对水文特性的高效利用,并通过对不同类型含水层(孔隙水、山间河谷等)的深入分析,能够确定水源地所在区域的最佳取水方式,使得水资源开发工作更加高效,从而提升水源地取水工程的潜在价值。同时,在该分类体系的作用下,有利于提高水源地勘察评价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其工作落实中的目标更加明确,从而得到所需的水源地勘察及评价成果。
(3)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构建,也能为其勘察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使得这项工作落实中的问题发生率得以下降,并保持其勘察及评价成果良好的应用价值。同时,通过对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科学构建,能够使水源地方面的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优化水源地勘察评价工作方式。因此,需要构建出有效的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促使与之相关的勘察评价工作落实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注重水源地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构建及其意义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有利于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系统的结构特性,提升地下水方面的研究工作水平,从而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要求。因此,未来在开展有关水源地方面的研究工作时,需要重视其勘察评价分类体系的构建,深入分析该体系构建的意义所在,从而得到更多有参考价值的水资源勘察评价工作成果,保持该领域良好的研究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