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环境保护检测报告质量
2018-02-04刘丽
刘 丽
(江苏省苏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36)
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几年雾霾天气的出现,环保问题已成为大众关注的民生问题。环境检测作为环保行业的基础,为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公正的数据支撑。特别随着国家推动环境检测市场化的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化检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环境检测行业的蓬勃发展,新的社会化检测公司不断涌现,由于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成立的时间较短,各机构环境检测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环境检测数据的公信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日常检测和报告编制过程中,各家报告格式等并没有统一的要求,由于技术人员对相关规范和技术文件的理解不同也会出现差异。环境检测报告作为环境检测机构工作最终形成的成果,直接决定了检测目标是否达成、检测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因此,如何提高环境检测报告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环境检测单位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保证环境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判断和区域经济发展科学决策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环境检测报告质量,确保报告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已成为决定一个检测机构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1 方案编制审核阶段控制
作为环境检测机构,检测项目接洽后就需要编制检测方案,检测方案作为检测项目开展的作业指导书,方案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合理性,能够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较好的指导和帮助。在方案编制阶段,一定要保证检测因子的完整性、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标准引用的合理性,同时保证项目信息的完整性等。对于检测因子,要确保所检测环境因子包含在本机构计量认证的附表能力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所出具数据的公信力和法律效力。对于监测方法,首先要保证方法选取的正确,同时,要保证检测方法是否出现更新,以确保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对于一些检测项目,在选择检测标准时,由于不同行业对于个别检测因子有特殊规定,一定要保证该标准适合该项目因子。
在环境检测方案编制完成后,方案审核人员,应着重审核检测因子是否包含在本机构检测资质能力附表内、检测方法是否规范要求、项目信息是否完整、标准引用是否合理等方面对方案进行审核,避免出现漏项、标准引用错误、分析方法不符合要求等情况。
2 报告编制阶段控制
在报告编制阶段,报告编制人员首先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项目信息进行准确编制。同时对原始记录内容、实验室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严格的分析、确认,保证数据和信息无误后再进行报告编制。监测报告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文字简洁、字迹清晰、结论可靠。监测报告监测报告中的数据不准涂改、确知存在错误的数据必须修改后重新打印、全部监测数据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报告编制完成后,应按要求添加编制说明页,同时报告封面必须加盖本机构计量认证的签章、公司签章,同时加盖骑缝章。
对于“三同时”验收监测报告,在对检测数据进行认真核对外,还要对照环评及批复要求,对相关环保设施落实情况、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管理落实情况等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校核等方式进行确认,从而保证验收监测报告的质量。
3 报告审核阶段质量控制
报告审核阶段,作为环境检测报告发出的最后控制段,必须严格把关,将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控制在机构内部,才能有效的保证发出报告的质量。因子,作为报告审核人员,必须是环境检测机构内经验丰富、对数据敏感性较强、对标准方法较为了解的同志来从事,才能更有效的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在报告审核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主要为:报告编制是否规范、检测因子是否包含在本机构检测资质能力附表内、检测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检测方法是否规范、报告信息是否完整、报告数据是否准确、数据关系是否符合逻辑、数据修约是否正确等。报告审核人员责任重大,同时必须对环境相关监测技术规范、标准、方法等有足够的了解,因此,采取报告三级审核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结语
随着社会化检测公司的不断成长,环境检测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环境检测机构,只有不断的加强内部控制,确保机构所发出的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1]贺心然,展卫红,曹亚丽等.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研究[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2,4(5):54-56.
[2]徐衍忠.环境监测报告编写规范与管理[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2(4):253-255.
[3]张凡.浅谈环境检测数据审核 [J].甘肃科技,2012,28(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