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烟气脱硝技术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应用进展
2018-06-11王飞
王 飞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600)
引言
随着国家环保部对大气治理标准收紧,烟气治理行业迎来了超低排放改造的高潮。国家帅先于十三五之初对燃煤电厂提出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对燃煤电厂烟气中氮氧化物(NOx)排放标准要求不高于50mg/Nm3,超超低排放机组不高于3550mg/Nm3,这对于烟气治理技术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SCR脱硝工艺作为目前业内应用最广、技术最可靠的烟气脱硝技术路线之一,在超低排放改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 SCR脱硝技术的原理
1.1 反应机理
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有选择性”的把烟气中NOx反应进行反应,把排放烟气中的NOx还原成N2和H2O。
SCR系统化学反应较为复杂,主要是NH3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双重作用下,选择性的将烟气中NO还原成N2,并生成水。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系统化学反应活化能,使其催化反应温度降低到150-450度之间,加快反应速率。通常在脱硝催化剂中需要加入V2O5、TiO2等化学物质。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挥发性极强的气体,在反应过程中和可能与周围的SO3发生反应而生成 NH4HSO4和(NH4)2SO4,从而对反应器造成腐蚀。
2 SCR脱硝技术特点及典型工艺流程
2.1 SCR脱硝技术特点
SCR工艺相比SNCR具有如下特点:①运行温度低。SNCR工艺运行温度高于850℃,而SCR工艺的运行温度区间为:225℃~420℃,可省去GGH,初始投资及运行费用较少。② 脱硝效率高。SNCR工艺脱硝效率通常在30%左右,而SCR工艺通常可达到90%以上。③催化反应生成氮气和水,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④催化剂布置灵活:高温高含尘布置方法(省煤器后、空预器前)、中温低含尘方法(除尘器后,烟囱前)、低温低含尘布置方法(湿法脱硫后,烟囱前)⑤可提供尿素、氨水和纯氨三种化学还原剂进行反应;⑥尾部氨气逃逸率<3ppm,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⑦ SO2转化率<1%(双层)。
2.2 SCR脱硝典型工艺流程
使用SCR脱硝时,烟气有省煤器进入烟道,在这个过程中,在反应器入口处设置有氨喷射装置,同时通常配置氨空混合器扰动使得烟气与氨气混合均匀。随后,混合后的烟气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到达催化剂顶层,最终在催化剂的参与下,与NH3和NOx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等无污染物质。随后进入下级除尘、脱硫等装置进一步净化。这就是典型SCR脱硝技术的工艺流程。
3 SCR脱硝系统运行的关键
3.1 确保催化剂活性
通常,SCR催化剂反应器中随着运行时间增加,其催化剂活性逐渐降低、甚至失活。导致催化剂活性减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脱硝过程中,烟气中中SO3通常能够与催化剂中的碱金属、重金属发生反应,导致催化剂化学活性失活,通常接触较多的如砷中毒。二是脱硝过程中温度过高时,导致催化剂成分遭到破坏,进而失去活性。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对SCR反应器温度进行检测、对氨-氮摩尔比进行控制。如果喷氨温度低于催化剂运行最低温度,则连续喷氨时间不应超过12h。此外,停机前应对吹灰事项注意。
4 SCR脱硝系统在垃圾焚烧发电厂中的应用
与燃煤电厂中SCR脱硝技术不同,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低温脱硝技术来降低运行费用,其运行温度在160~250度之间,非常适用于垃圾焚烧这类烟气量小且燃烧热值低的项目。采用低温催化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都较低,在脱硝效率上,通过国内外多年催化剂配方的改进,低温催化剂与中温催化剂脱硝效率相当,且同等工况条件下使用寿命更长。
由于,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烟气成分较为复杂,通常伴有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氯化物、重金属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烟气净化工艺通常为半干反应塔+脱酸塔+布袋除尘器+SCR反应器。这样可有效避免脱硝催化剂失活的风险,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结语
十二五以来,国民的环保观念不断提高,伴随着生存环境恶化的影响,垃圾发电厂项目作为排斥性项目,在国内多地产生了一定邻避效应。为了减少邻避效应,最大化控制垃圾焚烧电厂产生的污染,妥善处置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各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及运行标准均一定程度提高。例如,我国广东地区。
目前,国内各厂商对新建垃圾发电项目烟气排放标准普遍采用欧盟标准,即EU2000/76/EC。NOx的排放标准被业内广泛关注,排放标准要求提升。新的排放标准要求,新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按照新的标准执行,且从2016年1月1日起,所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要求全部采用新的标准。由此可见,SCR技术作为脱硝效率最高、技术最成熟可靠的脱硝技术之一,在垃圾焚烧超低排放改造大潮中,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1]火电厂SCR烟气脱硝系统建模与运行优化仿真 [J].秦天牧,刘吉臻,杨婷婷,张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10).
[2]燃烧调整对NOx排放及锅炉效率的影响[J].肖海平,张千,王磊,孙保民.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08).
[3]SCR脱硝系统烟道内流场优化[J].张文志,曾毅夫.环境工程学报.2015(02).
[4]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系统速度场及组分分布对脱硝效率的影响[J].赵大周,王传奇,司风琪,徐治皋.热力发电.2016(02),
[5]脱硝技术及研究进展[J].程宏亮.轻工科技.2017(04).
[6]我国脱硝技术发展及技术经济分析[J].赵胜国,胡永锋.华电技术.2011(12).
[7]低温催化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J].王鲁元,程星星,王志强,张兴宇,马春元.化工进展.2016(07).
[8]环保新背景下燃机脱硝技术的选择研究[J].邱秀婷,皮元丰.环境与发展.2017(03).
[9]燃机氮氧化物排放研究及脱硝技术探讨[J].徐灏,胡达清,周旭健,刘海蛟.能源与环境.2017(05).
[10]宽负荷脱硝技术的应用探讨[J].杨洁峰,任佩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4).
[11]SCR脱硝反应器导流板的结构设计[J].徐妍,李文彦.热力发电.2008(10).
[12]火电厂脱硝技术现状及产业与市场发展预测 [J].燕中凯,刘媛,尚光旭.中国环保产业.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