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018-02-03佟克荣
摘要:“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今教育努力钻研的一项课题。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分别从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激励评价、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真正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自主;创设;激发;探究;培养;评价;实践;兴趣
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这与中国教育历来所提倡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这一思想不谋而合。也正是基于此种认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今教育努力钻研的一项课题。
何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自主学习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践行的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提倡的是学生自己做主,是“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更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提起兴趣,大家脑海中第一反应便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人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开启成功的一把钥匙。无论做什么事,要想做得好,就一定得对该事具有浓厚的兴趣。
传统的说教式授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再单纯地凭借“一张嘴”“一支笔”和“一本书”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已经远远不够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语文教学应该践行的学习方式。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教师就应该积极开动脑筋,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首先进行了学情分析。鉴于课文中所学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我便广泛搜集资料,将各种海底生物图片、录像制作成精美的动态课件,并通过故事导入法开启新课的学习。当学生们在老师优美的介绍中结识了海底生物这些可爱的朋友时,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而此时,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有选择地鼓励学生将最想结识的朋友图片贴到黑板上时,无疑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
二、引导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
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学习语文主要就是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情境的创设,会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心理。如果只简单地停留在这一瞬间,教学中仍然不脱离陈旧的说教,古板的灌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会如擦亮的火柴一样,稍瞬即逝。因此,在创设情境、引入学习之后,教师还应根据课文内容,依托情境,使其得以持续,使学生在连动的整体情境中,主动探究,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长城》这篇课文时,通过观看长城视频,结合配音介绍,学生们脑海中烙下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一印记。那么如何能让这一感知继续深化下去,教师便要继续依托情境,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并引导学生到文章中寻找答案:“面对着这么高大坚固、雄伟壮丽的长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学生自然而然便找到了“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一感叹!于是,教师便可以紧紧围绕“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批注、小组讨论,寻找相关语句,并写上自己真实的感受。而当学生汇报时,教师再适时地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揣摩写作手法,并相机播放相关的图片。视觉与心灵产生的双重震撼是生硬的灌输所企望不及的,学生愿意去了解,愿意去抒发,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将那气势磅礴的画面加以展现。而活跃的不仅是课堂的氛围,还有学生的思维;升华的不仅是对长城的热爱,还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激励评价,点燃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实施以来,一些崭新的教育理念纷至沓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悄然变化,评价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诚如有人说的那样“要把评价当作教师手中最奇妙的力量”。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在充满激励与赏识的评价中,学生的学习劲头更加高涨,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更加活跃。
例如,对于课前预习充分的孩子,送上一句“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你搜集的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谢谢你为同学提供的学习素材”;课堂上,对于自主批注表现好的同学,老师又可以在巡视中及时点评“能透过文字,谈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看来你与作者产生了共鸣,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一字一句都写下的是你的独特见解,为我们的学习打开了一扇窗”……诸如此类的赏识性评价语,会使学生在肯定和鼓励中,激活思维,激发兴趣,在自主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
四、实践活动,持续自主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还应积极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为其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从而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自主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而课本剧便是进行实践活动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又能展现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自己做编剧,自己做导演,自己做演员,自己进行排练。为了使课本剧表演更加活灵活现,学生必须潜心钻研教材,认真揣摩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而这一研读的过程,无疑是深层次理解课文的过程。
总之,自主学习已然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充滿了无穷的乐趣。那么,就让我们在构建活力四射、精彩无限的生命课堂之时,牢记《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佟克荣,女,1994年从事教育工作,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荣获抚顺市优秀班主任,优秀课教师称号。所带班级评为市、区三好班级,参与省、市课题研究,评为研究型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