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数字化教材评价调查

2018-02-03张凌然卞杰

文教资料 2017年29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大学英语

张凌然+卞杰

摘 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教材研究领域带来新的课题,建立一套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将促进新时期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与制作。本文介绍了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描述了一系列教学实验步骤、实验所使用的数字化教材及前期的两轮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工作,旨在为后期评价体系的数据分析和构建打下基础。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数字化教材 教材评价 问卷调查

一、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纷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创新。教育部2016年下发的最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集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要求》对于多种教学方式的呈现及学生听说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带来一系列相应的教材改革。单纯依赖传统纸质教材作为教学媒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受师生欢迎。越来越多的出版社、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和一线教师开始意识到与传统纸质教材搭配使用的电子教材和网络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胡壮麟(2005)在谈及大学英语教材改革时指出,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趋勢是,在学习资源库系统方面提供丰富而多样的图形、音频和视频教学资源,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交互、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可以把自主学习和学习过程管理相结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事实上,电子教材的制作本身继承了配套纸质教材编写的教学思路与理念。如今的大学英语电子教材是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将教学材料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多媒体教材,以图、文、声、像等媒体作为媒介,在组织结构上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等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曹丹,2008)。课堂上配套使用的电子课件等电子化教材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很多电子课件独有的内容也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对传统教材起到有益的增补。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主流大学英语教材,如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及外教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等教材,基本上都配备了电子课件光盘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可见对于大学英语教材的配套数字化教材开发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数字化教材是否只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呈现,还是在秉承同样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其特有的呈现方式独具一格,究竟该如何评价大学英语数字化教材的质量,国内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基于此,本研究将尝试针对以电子课件为代表的大学英语数字化教材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从而为电子教材的开发和选择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1.大学英语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的目的

大学英语数字化教材主要的评价对象是针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由出版社开发的纸质教材配套电子课件。使用此评价体系对电子课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专业教材编纂者开发和教师自制教学课件提供参考。同时,在选择大学英语课程教材时,教师和教学主管部门可以将电子教材的评估结果作为对整套教材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实际教学目标、教学需要、学生水平和学习目的等具体因素对教材做出筛选。

2.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程晓棠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中指出,教材评价的目的多种多样,评价方法各不相同,但教材评价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教材评价就没有系统,从而失去教材评价应有的意义。根据Cunningsworth提出的教材评价四点原则,本评价体系综合出设计需要遵循的两点主要原则:需求原则(needs principle)和效果原则(effectiveness principle)。

教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应当充分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满足学生作为教学过程参与主体的学习需求。而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媒介,无论是纸质教材还是数字化教材,判断和选择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其是否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Cunningsworth(1995)列出的四条教材评价指导原则中有两条涉及学习者需求(correspond to learners needs;take account of students needs),凸显了学习需求在衡量教材方面的重要性。因此,需求原则具体考察两方面内容:一是使用者对于数字化教材的制作和使用有哪些预期需求;二是数字化教材是否能达到这些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教材的使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因此需求原则应从这两者的角度出发,通过一定的需求分析,为评价体系的指标设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教材编写和制作之前一般都会设立明确的教学目的,使用这套教材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套合适的教材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Cunningsworth(1995)指出,教材需要在学习中起支持作用(as a support for learning),帮助学习者有效使用语言以达到学习目的(use language effectively for their own purposes)。因此,效果原则就是考察教材能否使学生达到事先设定的教学效果。当然,能决定这一点因素很多,教材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些外部因素如遇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强,或是学习策略使用不当,或教师选择不合适的教学活动,编写再精良的教材往往也无济于事。但是就一般意义来说,一套教材自身或内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即基于教材的内部评价,是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套教材的效度的。好的数字化教材,各个方面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共性,以增强课堂使用效果。这为评价体系指标相应的等级划分提供了借鉴。endprint

3.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

(1)具体研究问题

在建立评价体系之前,需要先将研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问题。因此,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围绕以下两点具体问题展开。

①评价体系应衡量数字化教材的哪些内容?传统教材的评价模式以问题设计型、标准列举型、清单提供型等类型为特点。如Ellis(1997)在进行回顾性评价时(retrospective evaluation)规划了一份基于教学任务的微观评价(micro-evaluation)问题设计表。Cunningsworth(1995)则提供了一系列快速参考清单(quick-reference checklist)供评价者勾选进行深入评价(in-depth evaluation)。无论哪一种类型,评价体系中都要涉及一系列测量指标,也就是评价体系具体评价哪些内容。

②如何评价这些内容?在评价数字化教材的某一方面内容时,基于何种标准判断其优劣,或是如何判断哪一类电子教材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并最终做出选择。教材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确实存在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不少主流的教材评价方法缺乏可以量化的依据,对于一些评价问题更趋向于评价者主观的回答,很难根据一套具体的标准做出客观的评价。撇除一些教材外因素的影响,我们希望建立一套等级标准就电子教材自身的特点做出评判,也使得评价结果一目了然。

(2)评价体系建立步骤

①电子教材

评价体系指标的初步确立需要基于学生对电子教材的总体的印象评估(impressionistic overview)。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大学英语教材配套电子教案呈現出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形态特征:第一类主要是基于纸质教材,附带教师用书中的习题答案,生词讲解,例句翻译等内容,主要是用于辅助课堂语言教学,其他不论是在内容还是编排上,基本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呈现。电子教材包还包含一些附带的视频音频资料,以供教师自行调用。第二类与纸质教材相比在内容和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动。有一些保留了课文内容,有一些干脆不包含课文内容,而是着眼于对课本内容与活动安排的补充深化与拓展。将课文内容杂糅在各个教学任务中,并进行词汇语言等练习的补充训练。

以笔者使用的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为例,这套教材每单元分为三大板块,具体设计思路是:第一板块以轻松的口语活动引入主题,之后的两篇课文阅读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视角和观点或相互补充或截然相反。第二板块在课文阅读后附设文化拓展内容,学生可以阅读一个专题文化短篇内容,了解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不同国家文化。第三个板块围绕写作训练,参考文化短篇的写作模式设计写作练习。每单元最后还设有单元任务(Unit Task),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单元所学内容,完成一项课外实践活动。《新标准大学英语》每一单元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本教材配有两套电子教案,恰好可以分别代表上述两种电子教案类型。由南京师范大学制作的电子教案包(以下简称南师大版)中,每一单元包括两个电子教材文档,分别对应两篇阅读文章。以第3册第1单元为例,本单元主题为Discovering yourself。如图2所示,第一篇阅读文章的电子教案包中包含一个课堂PPT展示课件(AR1),课文分段朗读音频,以及为本单元设计的课前导入和课后拓展活动所需视频材料。第二篇阅读文章的电子教案包内容类似。由湖北大学制作的电子教案包(以下简称湖北大学版)中,每一单元按照纸质教材相应板块设计PPT展示课件。同样以第3册第1单元为例。如图3所示,本单元电子教案包中包含两篇阅读文章相应的课件(Active Reading 1,2),第二板块的相关跨文化阅读课件(Reading across cultures),第三板块的写作课件(Guided Writing),最后一部分的单元任务拓展课件(Unit task),以及所有课堂教学活动中都会用到的音视频材料。

再以课文PPT展示课件为例。南师大版电子教案每篇课文的内容按照导入活动(Warming up)、课文(Text)、单词词组(Words&Phrases)、语言点(Language Points)、练习(Exercises)和拓展活动(Extension Activities)编排,如图4所示。其中导入和拓展活动是电子教案独立设计编排的内容,一般会有相对应的视频资料,启发思考和进行任务训练。其他内容基本对应纸质教材的相关内容。以第3册第1单元第1篇阅读Catching Crabs为例。如图5所示,导入活动是围绕视频的课堂讨论。如图6所示,课文(Text)展示的是本篇阅读材料内容,每一页附有该段落朗读音频,遇到需要讲解的单词词组及含有语法点的长难句,都会设置有超链接直接跳转到单词词组及语法点部分,并配有中文翻译内容。如图7所示,单词词组讲解以读音,解释和例句为主,并在必要时配以插图。如图8所示,语言点讲解以英文解释为主,并配有翻译帮助理解。如图9所示,练习部分和纸质教材的所有练习板块一一对应,并附有答案,方便课堂讲解。最后,如图10所示,拓展训练内容是基于一段阅读材料的课堂讨论。

湖北大学版电子教案将每一篇课文阅读视为一段航程,以电子教材独立设计的内容编排为主,在适当的板块穿插入纸质教材相对应的练习部分。如图11所示,从目录导览可以看出,整段旅程一般包含绘图(Mapping)、启程(Embarkation)、航行(Navigation)、终点(Destination)及资源(Resources)部分。如图12所示,绘图部分一般纵览全篇,主要用来说明本篇课文的训练目的,相当于整个航程绘制航线。启程部分就是课堂导入环节,一般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活动。仍然以第3册第1单元第1篇阅读Catching Crabs为例。如图13所示,湖北大学版为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导入活动,分别是听歌填歌词,小组讨论和基于诗歌问答,其中最后一个活动选自课后的一项口语练习,并做了背景补充,如图14所示。如图15,航行板块进入课文阅读环节,湖北大学版电子教案中不包含阅读材料原文,而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将课文内容穿插其中。一般按照阅读前的结构分析,深度精读和阅后回顾的顺序从课文结构(Text organization)、课文探究(Text exploration)和课文回顾(Text evaluation)三个角度展开。其中课文探究部分通过一系列不同的阅读任务设计围绕内容、词汇和写作训练等目的展开,如图16、17、18所示。将练习穿插入阅读理解环节一并进行,基本涵盖课后练习部分。如图19所示,终点板块一般会设计一篇课文总结,以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课后的口语练习,如图20所示,资源板块包含了所有的词汇语法句型讲解,并附有一些巩固拓展训练。除了传统的释意和例句外,不同词汇还会设计相应的练习辅助理解,如图21所示。endprint

对于两套教材的对比观察后可以发现,南师大版电子教材的设计思路更倾向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而湖北大学版电子教材则明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两套电子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存在明显差异,使用后的反馈意见各有不同。

②教学实验

受Cunningsworth(1995)在选择纸质教材时所选择的步骤启发,我们将采用整体印象评价和深度评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确立调查评价体系中的各级指标。

我们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挑选了4个班级的大学英语课使用《新标准大学英语》第3册的两套配套电子教材。学生在一年级使用前2册教材,课堂电子教案使用情况并不统一,有教师使用自制电子教材,有教师选择某一版电子教案,也有教师两个版本电子教案混用。学生普遍对于两版电子教案并不陌生。按照教学计划一个学期需要完成8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我们在期中考试前的4个单元统一配合使用南师大版电子教案,在期中考试后的4个单元则使用湖北大学版电子教案,课堂活动设计均遵循电子教案设计的流程和内容开展,遇时间限制则做适当删减。4个教学班级中有2个班级为经管专业(以下简称F1,F2),英语水平总体较好;另2个班级为电子专业(以下简称E1,E2),英语水平不及经管班。英语考试形式一致,涵盖课文内容的比重相同。表1是4个班级的3次英语考试均分。

由表1可以看出,期中考试中除了F1班成绩有所下滑后,其他班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提高。其中电子专业的两个班级涨幅均超过0.5分。期末考试四个班级均出现成绩上浮,且涨幅均超过0.5分。考虑到影响英语考试成绩的变量很多,和学生个人的动机和学习策略有正相关性。我们需要进一步结合问卷调查内容探索学生对电子教案使用情况的态度和效果评估,从而对电子教案进行系统评估。

③数据采集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使用者对电子教材的态度,得出初步的范围并归纳类型,作为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的参考。据此,在对3名学生和3名老师进行测试后,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份非结构性问卷,以三个半开放式问题为主,初步探索使用者会从哪些方面对电子教材进行印象性评价,如表2所示。

我们在临近学期末的一堂大课间对4个班级总共17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向学生阐述了调查目的,并对调查问卷的回答给予了相应的指导和参与鼓励后,回收了165份有效问卷。并用SPSS软件对学生的答案做出了统计、分析和归纳。

对于第1道问题,即是否喜欢在课堂上使用电子教案,高达86.7%的学生选择喜欢。给出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5大类:(1)习惯。主要为基本上所有课堂都使用电子教案;(2)清晰。主要包括相较传统板书内容和老师講解,电子教案呈现的视觉化信息内容清晰,单词讲解和习题答案一目了然,方便笔记等;(3)内容丰富。这里主要提到的包括图片展示,活动设计,视频音频材料补充等。(4)形式多样。学生对于练习与活动设计的多样性给予充分肯定。(5)逻辑性强。少部分学生提到电子教案指令清晰,结构层次分明,一些板块内容有助于建立系统知识体系。而不喜欢的原因包括:看不清楚,版面花俏,版式单调,内容较多难以跟上进度等,大致围绕电子教材的形式和内容。

对于第2道问题,有40.6%的学生选择了南师大版本,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1)内容详尽,其中有34.3%的学生直接表明是因为包含阅读材料和课文翻译在内;(2)简单清楚,按部就班,各个板块之间衔接有序、分工明确;(3).拓展材料等;而在59.4%选择湖北大学版的学生中,大部分关注点在于:(1)内容多样化,其中27.6%的学生特别提到了词汇部分的多种练习设计形式,有利于总结记忆;(2)内容系统性,包括对课文结构的梳理,课文回顾、总结,词组列表等总体性练习都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搭建知识体系框架;(3)技能训练,包括结合课文内容的写作训练和课外口语练习等;(4)拓展材料和活动设计等。

另一项数据统计显示,电子班的81份有效问卷中,56.8%的学生更倾向于南师大版电子教案;金管版的84份有效问卷中,高达61.9%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湖北大学版,如表3所示。

总体印象性调查之后,我们结合第3、4题的答案归纳出学生对电子教案所关注的29个具体类别,结合Cunningsworth(1995)设计的教材选择问题清单中的部分指标,总供选取了4个维度共37个测量指标,并采用利克特(Likert)量表设计出一份封闭式问卷,用以收集定距(interval)数据以方便后期对于每一类指标进行数据描述和等级区分(秦晓晴,2016),问卷如表4所示。

我们在学期末的最后一堂课上对4个班级共176名学生进行了第二轮电子教材深度评价调查。在向学生说明了调查目的,并对调查问卷的回答给予了相应的指导后,回收了168份有效问卷。并用SPSS软件对学生的答案做出了统计、分析和归纳。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基于对37项测量指标结果的效度信度分析、指标筛选与等级描述。我们会在之后的研究中详细记录数据的分析结果与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Ellis, R.. The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J]. ELT Journal, 1997,51(1):36-42 .

[3]曹丹.关于建立大学英语电子教材评估体系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7-59.

[4]程晓棠.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胡壮麟.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24-27.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7]秦晓晴.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Simon Greenall(英),文秋芳.新标准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外语教学专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Z2016022。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大学英语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