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就业行为与教育教学改革
2018-02-03何静
何静
摘 要: 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样本,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明确了旅游管理本科人才面对事业单位招考对口专业人数少、旅游企业整体职业规划不足、考研深造比率低和自主创业渠道窄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导向、学校教育、企业提升和人才自身方面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需求机制 培养机制 供需匹配 就业行为
1.基本情况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末,我国有各类星际饭店11367座,各类旅行社18943家,各类景点景区20000余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000多万人,旅游间接从业人员6800多万人,旅游就业总量近1亿人。
中国旅游产业的高速扩张使得旅游人才需求日益扩大,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据《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到2012年末,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总数为2236所,在校生为107.34万人。旅游業的高速发展,使得旅游人才的需求连年走高,旅游院校的数量逐年增长。
然而,在旅游人才市场上,旅游专业大学生供需错位的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是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行社、酒店等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开发规划人才、跨国人才等奇缺,另一方面是旅游高等院校每年虽然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可是旅游专业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进入旅游行业的比率极低。
2.实证分析
2.1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
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11届—2015届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样本,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5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共157人,其中2011届63人,2012届有52人,2013届有57人,2014届有54人,2015届有51人。
2.2问题的深入分析
2.2.1考研深造比率低
从旅游高校方面来看,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数是文科招生,对于高数等理工知识基础薄弱,课程仅仅在大一阶段设置,考研时需要考数3或数4,这就导致学生想考本专业而不容易考上,想考其他专业又远不及的场面,十分尴尬。河南农业大学近5届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人数不多,2011届7人,2012届5人,2013届和2014届均2人,2015届3人。从2011届开始每届人数慢慢减少,学生考研热情降低,近5届的考研率占总人数的比率低,2011届和2012届仅仅超过或接近10%,最近3届都只是接近5%,可以看出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考研深造率较低,同时映射出旅游管理专业考研情况的不乐观。
2.2.2机关单位招考对口专业人数少
从旅游局或是与旅游管理相关的国家单位看,标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报考的数量不多,这让很多有此想法的人才望而却步,只能报考其他岗位,这样对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是人才的流失。
2.2.3旅游企业整体职业规划不足
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缺口巨大,主要体现在酒店等餐饮企业、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三个方向。从统计数据显示,除了2011届占36.5%,接下来的4届毕业生超过50%的人数选择从事非专业对口的工作,同时近5届来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趋近于25%,这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来说,人才流失严重。(1)旅游人才招聘难。目前国内旅游企业数量激增,所需人才数量随即大涨,众多企业需求的中高层管理人才欠缺,即使以非常丰厚的薪资待遇也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人才。(2)旅游人才分布不合理。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许多旅游人才都愿意前往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这使得有些地方人才过多,造成人才拥挤的现象,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却是想招都难以招到旅游人才。(3)旅游企业中高层次人才欠缺。现在国内大多旅游院校毕业的旅游人才尚能担任中低层次的岗位和工作,但这部分人才又供过于求,反而使得中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
2.2.4自主创业渠道窄
统计数据显示,近5届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很少,5届均超过10%,在这点上类似于考研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希望承担自主创业的这份风险,或是对于自主创业不了解及不愿意尝试,导致这一情况出现。旅游人才想要经营一家星级酒店,不仅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成本,还要解决很多资产问题,以及如何经营好这家酒店,都存在众多不稳定因素和问题,这显然是不容易且不现实的。而且,很多高校在自主创业这方面往往仅仅给予学生一个通知,却没有专业的指导,也没有具体的政策,这使得很多旅游人才空有创业的想法和创意,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相关的帮助。
3.结论及建议
3.1旅游人才应调整自身就业观、提高就业能力
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综合因素的社会系统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高校教育体系结构的调整、企业意识的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生自身觉醒是根本,认识到大学不仅要积累理论知识,还要培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要找准自己的目标,调整自身就业预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接触社会,增加实践经验,完善自身品质,提高就业力、竞争力,以适应社会需要。
培养专业兴趣,强化职业意识,在旅游行业,最重要的素质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热爱是干好旅游行业的最佳方法。同时,注重实践,提升自身就业能力,旅游人才想要实现成功就业,就必须做好就业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装备,快速融入社会,缩短适应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3.2旅游企业适当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树立长远的人才储备意识。为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企业需求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较高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敬业精神的旅游才队伍。为此,企业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作为高人力资本含量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旅游企业在招聘时,不必过于重视“经验”,而将一些个人素质高、有潜力的大学生“拒之门外”。endprint
建立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薪酬方面还是相当重视的,若是旅游企业能在这方面下些功夫,相信一定能吸引旅游人才。同时,为旅游人才创造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使其能够在企业中看到自己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这样更容易留住旅游人才。
3.3推动旅游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调整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生个体如何在这个群体中脱颖而出,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关键因素。其一,课堂实践。建立“综合模拟实验室”,开展模拟实习实訓,培养学生酒店服务技能、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治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其二,校内实践。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和社团,开展演讲比赛、导游大赛等。围绕学生就业方向成立校办旅游企业,安排学生轮岗实习。如自主办旅行社,训练学生开发旅游线路、导游服务、计调、市场推广、营销等能力。其三,校外实践。如:组织低年级学生利用假期、周末到旅行社实习,担任兼职导游,组织学生至景区开展义务导游活动,安排高年级学生到著名景点、旅行社、高星级酒店进行系统的专业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总之,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开放实践型旅游人才,实现旅游人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就业指导环节。在教师方面,应该拥有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同时院校应鼓励和资助教师团队攻读硕博,外出访学,提高学历、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在就业指导方面,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就业服务机构,提高人员专业化水平,专门设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在旅游本科院校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养成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时提供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努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服务。
3.4其他因素上的改进
其他因素,如整体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上、当前国内旅游行业环境,都有可改进的地方。具体措施:一是可建立专业的旅游人才市场,专门对旅游人才进行集中且统一的管理;二是构建专门的旅游就业信息网络,让旅游人才在就业上更加方便,不再走那么多弯路;三是除导游资格考试外,建立起完整的职业资格考试与认证体系,对整个旅游人才队伍有更加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并使之日益成熟;四是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旅游人才在就业前后都能找到可提供帮助的组织,更加规范,更加安全;五是国家可以在公务员考试上,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提供更多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静.甘肃省旅游人才供给现状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启示[J].管理科学,2006(1).
[2]2015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数据调查报告[EB/OL]http://kaoyan.eol.cn/nnews_6152/20141227/t20141227_1218707.shtml, 2014.12.27.
[3]唐晓欧.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式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1(28).
[4]黄龙一,李学芝,旅游管理专业普通本科学生的职业困境与对策[J].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20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