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文化与其主要受众之间的相互作用
2018-02-03苗凌菁
苗凌菁
摘要:在当下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传媒技术的革新为网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后者又为众多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与其祖辈、父辈相比截然不同的信息环境与文化环境。与此同时,作为受互联网传媒深刻影响的一代人,他们也在对网络文化的面貌与内容等方面的发展施加着愈发显著的影响力。本文将以网络小说和网络聊天表情包为例,对网络文化与其主要受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以分析与探讨,并尝试针对网络文化与受众之间的交互影响愈发活跃的背景下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意见。
关键词:网络文化;网络小说;表情包;受众
时下,互联网早已从一种新潮的信息技术发展为主流的信息传媒途径之一,并为成长在这一背景下的新一代青少年提供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信息条件。互联网的兴起在社交、小说、游戏、影视、音乐等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因而对其受众的工作、娱乐以至于认知世界等方面施加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与此同时,在网络文化的创作、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成长、熏陶于网络文化中的新一代年轻人,又不断地在与网络文化的交互之中对其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反作用。
一.网络文化及其主要受众
自从上个世纪末的中国互联网革命以来,上网逐渐由一种前卫新潮的活动转变为大多数国人的日常基本需求。自此,网络文化藉由愈发普遍、广泛的网络媒体,对于我们生活诸多方面的影响愈发引人瞩目。作为一种新兴、活泼、日新月异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很难有固定不变的界定。出于论述需要,本文倾向于将网络文化定义为以信息技术、网络空间为依托而得以形成并传播的文化行为和文化产品等。网络文化具有发展转变迅速、多样化、自由度高等主要特点,其包含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诸如网络小说、网络聊天表情包、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剧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网络传媒与网络文化相比于传统的传媒与文化形式来说差异显著,特征明显,而且对其受众的影响也十分独特,有些学者便注意到了受网络传媒与文化影响最为显著的一批受众的特殊性。例如,泰普斯科特指出,在互联网的影响已经十分深刻的当今,在人类社会中第一批出生并成长在数据化、信息化时代的人们,可以被看作是一类与其祖辈、父辈显著不同的新型的人群,他将这一批人命名为“网络世代”。[1]“网络世代”相对于其他群体,是互联网传媒与网络文化更加“纯粹”的受众,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成为其主要受众,而他们与网络文化的相互影响也更能清晰地体现出网络传媒与文化的特点。
考虑到中国互联网走向大众的时间较晚,以及网络普及的城乡、地域差别等特殊性,目前来说我们尚不能将中国的青少年一代轻易地认定为互联网的“原住民”而将其全盘划入“网络世代”。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传媒不断地向后进地区进军,以及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逐渐步入成年,可以肯定的是,虽然我们难以界定所谓“网络世代”在中国年轻人中具体的地域、城乡和年龄边界,但是“网络世代”的群体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却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网络传媒与文化和受其影响的新世代之间的关系加以观察、研究,以期对可能发生甚至已经发生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以网络小说与网络聊天表情包為例,以点带面,对网络文化与其主要受众之间的相互影响加以梳理与阐释。
二.网络文化对其主要受众的影响:以网络小说和表情包为例
1.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一般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创作、发表的小说类文本,是网络文学的典型代表。在网络小说的发展初期,作者们会在论坛和博客等多种多样的途径直接发布自己的创作内容,而随着这一文化产品的不断壮大和技术、资本的介入,如今网络小说的创作已经集中到数个专门的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的平台,如起点、晋江、纵横中文网、小说阅读网等几大站点,并且有了相对规范的管理模式。
以网络为诞生地的小说带有网络媒体的强烈烙印,与相对它来说的传统文学之差异十分明显。首先,网络小说的发表流程简单,因此创作门槛比之传统文学要低得多,这使得网络小说成为一种接近于“全民创作”的文化产品,只要熟悉基本的电脑与网络操作,任何有创作灵感的人,无论其文学水平、创作经验还是年龄职业,都可以书写并发表自己的作品,甚至有机会使其通过网络平台广为传播。其次,这种“全民创作”给网络小说在题材的选择方面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与自由度。来自各行各业,性格、阅历、经验、兴趣等五花八门的海量作者,打破了传统文学创作中相对局限的作者经验,催生了一大批新兴的题材和创作模式。此外,网络小说创作于大众,又面向大众,因而从文学风格上来说,更多的网络小说作品是主题明确、节奏轻快、文风直白的,这种特点使得它们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更容易快速传播。
基于以上几个特点,网络小说能够为其读者们提供选择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故事,极大地刺激了读者们的想象力。同时,相对平和、亲民的阅读门槛,也使得众多阅历尚浅的读者们可以很好地阅读与享受,有效地填补了可能出现的阅读方面的空白。其中,一些题材独特,情节精彩,文字精妙的精品网络小说,也能够有效地拓展年轻读者们的视野,塑造他们的文学情调,启发部分读者在某些领域的兴趣与进一步的探索,甚至激发他们参与到文学创作之中的兴趣。
但网络小说的负面影响也同样存在。网络小说的取悦性质浓厚,为迎合大众口味,相当一部分网络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刻画均流于浅薄和刻板,甚至有些作品的价值观歪曲到了庸俗乃至恶俗的地步。而网络暴力、色情信息的流动难以监察和阻拦,这些暴力的渲染和不正价值观的引导,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年轻读者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危险不容忽视。
2.网络聊天表情包
与网络小说作为小说中以网络媒介传播的一个类别不同,网络聊天表情包则几乎是完全诞生在网络社交的条件下的新兴事物。人们最先在即时通讯和网络通讯中传递表情的尝试当属用标点符号和字母构成的字符表情。而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平台的发展,一批网络社区、论坛和即时通讯工具开始提供图片格式的表情以便用户使用。这些图片表情,因其使用的便捷性,结合具体交流语境的多义性,和丰富的趣味性等特征,受到网民们的欢迎。随后,各个网络交流平台逐步开放自定义表情的功能,网络聊天表情包的蓬勃发展也就此具备了基本条件。endprint
如今的表情包,除了平台提供的免费使用的表情之外,一些即时通讯平台也在提供个性化表情包付费使用的服务。表情包因其便捷,有趣,用途广泛的优势,在各个年龄层的用户之间都受到了很大欢迎,而今已成为人们在微信、贴吧、论坛、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交流所必不可少的工具,甚至被称为“新时代的象形文字”。
当今表情包夸张化的表达特点,十分迎合年轻人向往新奇、有趣、活泼事物的特征,并通过他们对表情包的使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促使本就相对随意的网络社交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和轻松,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使得年轻人们习惯于相对非正式的沟通风格。此外,表情包常常结合当下热点事件、当红明星、网络流行语等元素进行创作,这也使得接触到这些表情包的年轻人们更容易产生对网络热点话题和流行作品的兴趣和对潮流的追赶。
三.网络文化主要受众对网络文化的反哺作用
1.网络小说读者对网络小说的筛选作用
面对着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海量的网络文学,有经验的读者们需要在阅读之前对它们加以甄别与筛选,挑选出符合自身性情、认知特点的作品来阅读。相当一部分读者在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之后,会对小说创作者,以即时评论的方式,提出从情节到人物形象等不同方面的建议,从而影响着该小说的后续走向。为吸引更多受众,多数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也会投其所好地安排小说的内容,甚至还会选择写出多个结局来迎合不同意见的读者,这对传统文学来说几乎不可思议。
传统的文学创作中,读者的意见对作者创作的反作用的实现是十分缓慢的。以柳青《创业史》为例,其书中徐改霞这一角色形象就曾被数度更改。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1960年定稿,一直到1978年5月阎纲访问,甚至到眼下,是一直在讨论着。[2]而如今传统纸质媒体的文艺评论,最早也要次日见报。但网络文学不同,当时评论,当时便可接收,没有审核、排版、发表、印刷、递送之类的问题,得以快捷而直接地作用于作者,并最终作用于该作品乃至于其往后的作品。
可以说,读者对网络小说长期的、大量的筛选,一方面通过营造激烈的竞争环境而淘洗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和作品,另一方面也是网络小说发展至今,题材方面向几个固定的领域集中,情节套路上重复度变高,媚俗的作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2.网络聊天表情包的大众创造
在表情包方面,这种反哺作用则更为直观。除个社交媒体一般默认的表情和平台提供的付费表情包外,QQ的“另存为表情”,微信的“添加为表情”等功能也使用户自制表情、大众参与制作与传播成为可能。这些自定义的表情来源广泛,从影视剧的截图到日常生活中的照片,从人类到动物再到非生命物体,表情包的制作者们善于从生活的各个角落发现能够传达一些文字难以描摹的情绪的表情包素材。而且创作的技术门槛也很低,只要拥有普通的电脑、智能手机,加以一些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制作自己的原创表情。
这种网民们自行创造的表情包,更加贴合青年人的个性化表达,而如果素材来自于现实中的社交对象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于现实与网络的社交环境之间实现统一。可以说,由用户自行制作、使用、分享与传播的自制表情已经是表情包之中最活跃、最鲜明的一类。通过表情包的创作、使用、分享与传播,更多的网络用户们,除了本来的网络文化接受方之外,又增加了一重网络文化创造者的身份。这种创造,一方面能够给他们带来对于网络文化的更切实的参与感,另一方面也能将虚拟世界的网络文化与自身的现实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得网络文化与线下生活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网络文化与受众互相影响之过程中的问题与应对
网络文化的门槛低,创作来源广泛,娱乐性强等特点,在极大地丰富了其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容易滋生一些低劣的、媚俗的、价值观扭曲的和过于消解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依仗着网络媒体的便利,可能对大量的受众群里,尤其是思想尚未成熟、可塑性强的年轻人,产生很深的影响。上文提及的网络小说中那些庸俗、浅薄的作品便是其代表。
而受众参与网络文化创作的便捷性,反过来也会促使一些不良的、有害的网络现象的出现,以至于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当下,由普通网民制作、传播的恶俗、色情甚至伤害国家形象、民族感情的内容在网上愈发广泛地涌现。以表情包的自定义创作为例,在一部讲述日军慰安妇生存现状的纪录片上映之后,一些习惯于调侃的年轻人便从这部纪录片中截图来制作具有诙谐意味的表情包,传播出去之后,这种行为也引发了人们广泛的质疑与批评。
本文认为,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受其影响极其深入的“网络世代”从数量和比例上的不断增加,网络文化不可避免地会从之前的新潮、小众的所谓“亚文化”发展为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大众文化,甚至网络传媒也可能成为最主要的文化活动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对网络文化中的糟粕内容用法律与行政手段加以排查和剔除之外,更根本而有效的应对网络文化发展中的问题的方法应当是,大力促进更多尚未走上互联网平台的优秀文化作品加入并适应这一日渐关键的传播媒介,为网络文化提供更多优质的内容以供人们选择。同时,也应该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使用优秀的文化作品和合理的教育方法,通过网络媒体来培养受众优良的审美旨趣和积极的价值观。相信随着网络文化不断地正规化和健康发展,以及网民们素质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文化与其受众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将会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可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美]唐·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M].陈曉开等译.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志平.能说的和不能说的——柳青在《创业史》中设置和塑造徐改霞形象的意图[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10):85-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