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地下档案文献库房比较研究
2018-02-03章小四
章小四
2017年“国际档案日”虽已过去,围绕“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这个主题,笔者重新思考保护档案记忆载体之一的地下档案库房的重要性。因世界各地气候、地质等差异较大,本文以我国与欧美等国具代表性的地下库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两者之间的迥异,总结地下库房的优势,发现库房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地下档案文献库的发展提供指导与借鉴意义。
1 中外地下文献库房发展历程的迥异
1.1 地下档案库房的提出
据统计,地下档案文献库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6~11世纪,当时殷商统治阶级用宗庙地穴或地下室保存珍贵物品。此后,1798年欧美出现第一个事实意义上的地下库房——瑞士联邦地下档案库。国内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地下库则是1931年建立的中共中央上海地下档案库房。接着在二战时期,英国档案工作者提出“建立地下室档案库房”的建议,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地下室档案库房概念”;而国内地下库房是在1986年刘仕民《档案库房的修建应该往地下和山洞发展》一文中,才正式出现。
1.2 二战后的发展
从194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档案馆地下库建立开始,欧美地下档案文献库房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美国、芬兰、瑞典、法国、挪威等国依次建立了地下库房。 相比之下,国内具代表性的地下库房仅有台北故宫地下文物库、中国电影资料馆北苑库和西安库及辽宁省档案馆山洞库房。
1.3 近些年来的持续发展
到20 世纪 80 年代,欧美地区响起“利用地下”口号,各国政府机关和一般机构纷纷响应,像荷兰、意大利、瑞士、匈牙利等国家级地下档案库、英国 Cheshire 盐矿地下厅室及瑞典 Pionen 数据中心都在此后建成。同时为了优化库房环境,中国黄河档案馆、故宫博物院、中国音像资料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及中国照片档案馆等陆续建立地下库房。截至2011 年,国内最大的地下库房——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库投入使用。
2 中外地下档案库房建设现状的迥异
2.1 地下库房的基本情况
中国国家级地下档案文献库数量较少,且大多是钢筋水泥构造的人工地下室;而欧美档案馆的地下库房相对较多,有相当一部分由山洞改造形成。但中外地下档案库房馆藏类型差不多,都是纸质、缩微、照片、光盘、磁盘及电子档案。
就地下档案库房面积和容量而言,国内总体水平高于欧美,但像美国 Iron Mountain 公司的两千多万份图像数据与 100 亿份电子邮件等电子数据,则是中国无法匹敌的。 同时对比欧美天然致密的岩石墙体结构,国内地下岩层较为松散,故只能采用人工加固的方式来提高墙体质量。
2.2 地下库房的温湿度情况
一般档案文献库要求温度处于13~24℃,相对湿度维持在30~65%之间。为此国内特地进行了库房进出过渡空间、周边绿化建设、墙体加厚与地基防水排水等设计,很多库房还安装了如普通空调装置、高大空间分层布局空调及高压微雾加湿系统等设备系统。
相比之下,欧美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得人们只采用过渡空间、围设排水沟渠、不时打开库门等简单方式来保持库内的恒温恒湿;除了这些,像美国 Iron Mountain 公司“地下”数据中心甚至采取利用地底石灰岩的低温为服务器散热的方式,来满足库内温度的需求。
2.3 地下库房的防火举措
由于欧美地下文献库大多是不易着火的岩石建筑,库房的墙壁、地面、设备仪器、电路电线及库房大门也都属于耐火材质,所以防火工作更多在“预防”,像匈牙利、芬兰、挪威等国家档案馆地下库除了火警自动报警装置外,只配备了一般灭火器。
返观国内地下档案库房,除了安装灵敏度高的感烟、感温类自动防火报警装置外,还有类似自动淋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甚至是价格十分昂贵的气体灭火器。
2.4 地下库房的防尘灭菌
欧美地区侧重于防尘,因为这些国家的地下库房多为花岗岩构造,墙体中的矿物质会衍生成有害气体和气溶胶烟雾等,这些不仅会腐蚀库房的藏品,甚至会危害库房工作人员的健康,所以各国地下库房几乎都安裝了专门的空气调节机,用以处理净化库内空气。
而国内很多地区气候潮湿,就容易滋生虫蠹、霉菌,所以库房防虫、灭菌比防尘重要的多。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国内除了安装类似空气去湿机等设备外,有些地下文物中心还会对入库文物进行“入库前处理操作”,杀灭藏品中微生物和害虫。
2.5 地下库房的防震实施
在防震方面,欧美档案文献库房最初采用地下设计是为了规避战乱,但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地下岩石层构造使得内部墙体之间天然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在防震上体现了先天优势。
相比之下,中国地下库房的防震只能采取人工钢筋混凝土加固和增建防震墙、防震柱等举措。此外,国内众多地下库还配置了专门的囊匣、封闭式密集柜,用来减少库房藏品因晃动而遭受的冲撞损伤。
3 中外建设地下档案文献库房的优势
地下档案文献库设计具备很多优势,如减缓地上空间压力,库房防战、防震效果好等。除此之外,欧美国家和中国的地下文献库还分别有其独特之处。
3.1 地下文献库房的明显优势
①有效的空间利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利用地下空间,可以留出更多地上空隙,求得建筑在环境中适合的生存方式。 地下档案文献库设计印证了这一点,这种在有限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不破坏环境向地下发展的有利趋势,能够有效减缓档案库房在扩建或改建过程中所带来的地上资源限制,使档案建筑未来的发展之路更为顺畅。
②天然的防震性能。 地下文献库房一般建在几米、几十米,甚至是几百米的岩石层下方,当发生地震时,整个地下库房会即时获得横向和纵向的加速度,随之会与地壳或山体一起运动,这保证了建筑内部的凝聚力不会被破坏。这种凝聚力表现出来就是库房的抗震能力,有数据表明,同一类型的地下建筑比地上的抗震性能至少要高 1~2个烈度等级。这也是国内外档案文献库房不断向地下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endprint
3.2 欧美地下文献库房的优势
①较少的早期投入。目前很大一部分欧美国家地下文献库是由早期挖掘采矿遗留下来的洞穴改建而成。在此基础上,库房的开发利用只需花费少量资金进行适当修整,就能顺利完成改造。像英国Cheshire盐矿地下厅室前身就是温斯福德(Winsford)地下盐矿洞穴,库中的部分档案就归英国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和牛津大学伯德里安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所有,该库房目前仍在开采挖掘矿盐对外出售,内部还有大量的库房有待出租。
②适宜的气候条件。 欧美地区尤其是处于温带阔叶林气候的瑞典、芬兰、挪威等国,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mm,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這些地区档案实施地下保护的先机。加上各个国家档案文献保管机构基本都依山而建,周边环境十分优美,绿树成荫,虽然大部分机构都建于地上,但其库房几乎都深入地下。得益于自身的环境优势,欧美地下档案文献库的保温保湿工作一直颇具成效。
3.3 国内地下文献库房的优势
良好的防尘能力。 对比欧美国家地下档案文献库恒温恒湿及天然防震等优势,国内地下库房最为突出的地方在于其防尘功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地下库房较多地处气候湿润的区域,其库房墙体外侧的自然环境都是较为松软的岩层,这使得库房内部湿度往往较高。在这种较高湿度的环境下,库房的内部及周边都不易形成粉尘,所保存的档案文献也就很难因粉尘中的有害物质遭受腐蚀、污染。
4 地下档案文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下档案文献库建设发展至今,在多方面都体现了明显优势,但库房建设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此外,欧美国家与中国地下库房各自也都存在难题。
4.1 地下文献库房的突出问题
长期的阴暗压力。 地下档案文献库房如同一般地下空间,阴暗、压抑,加上为开展“七防”工作,库房基本常年除微弱灯光外,都是一片黑暗。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给人直观的感觉就是恐慌。这种长期恐慌十分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进而就会影响库房的档案工作。
4.2 欧美地下文献库房的问题
不利的空气污染。欧美国家的地下库房多为花岗岩构造,有的甚至就是矿石洞穴,这意味着库房周边有很多矿物质,它们会不时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气溶胶烟雾等,这些产物及矿物质本身不仅会伤害库房的藏品,甚至会危害进出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各国地下库房中几乎都必须安装专门的空气调节机,用以长期处理净化库内空气。
4.3 中国地下文献库房的问题
紧要的排水难题。 国内地下文献库一般都地处潮湿气候条件,这种环境下,不论是何种载体的档案文献都不利于保存,所以地下库房设计之初要认真考虑防水问题。为此库房内部除了必须安装空调设备和除湿机外,库房墙体和地面还要进行如造盲沟、造防水层等特殊处理。虽然目前国内库房防水措施效果明显,但考虑到天然的潮湿环境,我们仍需谨慎对待地下库房的防水问题。
5 国内档案文献库房的地下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国内城市空间愈发有限,地震频发、火灾蔓延,档案文献的保管场所备受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档案馆、博物馆地下文献库房成为人们保护档案文献不错的选择。
首先,伴随日趋加快的城市化建设,城市扩建与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至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国际地下空间大会“利用地下”口号的唱响,像北欧的瑞典,在1943年就开始着手地下工事,率先建立了斯德哥尔摩市政档案馆地下库。参考国内档案馆建设,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国内借鉴学习。
其次,当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一般性地上档案库房会直接受到影响。如经历“5·12”汶川大地震的四川绵阳,市所辖的诸多县级博物馆等机构因只建有一般性地上库房,灾后工作人员统计损失,发现被破坏文物总数目接近 1000 件之多。而近几年国内地震频发、火灾四起,针对这些情况,地下档案文献库房就天然具备了恒温、隔离、抗震、防护等安全特性,这让人们联想到未来大力发展地下档案文献库房的实用性。
最后,考虑到档案文献库房建设的资金问题,从国内现有条件出发,人们可以采用一些20世纪战后留存下来的闲置人防工事,稍微进行通风、除湿、排水的改造,很快就能建成造价低廉的地下档案文献库。这类地下库房的建成使用,不仅能有效解决目前国内档案库房建设所面临的资金难题,而且能起到维护人防工事的作用。当然,在库房建设之初及利用之余,都要认真处理地下库房的防水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国内每个地区、每座城市都适合建设地下档案文献库房,人们在设计地下档案文献库房时,必须要认真考虑各地区、各城市的气候环境及地质条件等因素,不可盲目跟风、生搬硬套,要因时制宜地参与到地下档案库房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David Thoma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rchives buildings around the world [J]. Association of Archives workers,1988, (09):40
[2]王双.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J].建筑创作,2010,(10):48
[3]Dryiceboy. The Underground Data Center of Iron Mountain Company [EB/OL].(2009-12-16)[2015-03-19].
[4]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00153.htm
[5]潘斌.博物馆地下空间利用的探讨[J].工程与建设,2006(05)
[6]英国最大盐矿的地下“厅室”:将珍贵档案“盐起来 ”[EB/OL].(2011-01-11)[2015-03-19].
[7]http://www.china.com.cn/photochina/2011-01/11/content_21710870.htm
[8]杨红禹,张平,陈志龙.遗址博物馆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2):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