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手机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
2018-02-03刘军��
刘军��
摘要:智能手机作为一种便携式的手持多媒体通讯设备,不仅具有图像、音视频、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而且还具有携带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本文结合文献综述法和访谈法两种方法,主要研究了智能手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结果表明:智能手机的应用,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智能手机;体育课;多媒体应用
一、 问题提出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等掌上设备的普及使用,为智能手机走进课堂提供物质基础。2016年福建省启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工程,以及近年来悄然兴起的移动学习热潮,为智能手机走进课堂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在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中申请立项课题名称为《智能手机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立项编号FZ2016ZX027,根据本课题研究方向并结合学科特点提出相关研究。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教学场所、空间大,教学过程是在活动中进行,传统的多媒体设备体积大,不能移动,在体育课堂中使用不便。智能手机小巧灵活,方便随身携带,将有效解决体育课堂学习和信息技术下移动学习难以融合的问题,便于在体育课堂使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智能手机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象及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法:主要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期刊文章、专著以及互联网资料,收集有关智能手机在体育课堂中应用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 访谈法:通过访问一些新老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智能手机进入体育课堂的看法以及建议并进行总结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一) 智能手机的功能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应用
1. 深化理解理论知识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体育理论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教师课上教授,讲解法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是体育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由于语言的无处不在,讲解法自然是一种主要的体育教学方法,其他教学方法也都要依托于讲解法。由于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講解法,不能形成“满堂讲”,要精讲多练,需要高超的讲解水平,许多一线教师难以把握讲解技巧,有时候上课讲了许多,感觉还有很多没讲,一节课已经过去一半,而学生对所讲的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讲解技术、方法以及知识点的复杂、难易程度。很多技术动作的要点、原理知识多且复杂抽象,单单通过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例如:复杂的心脏泵血功能、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和抽象的运动生物力学这方面知识点,教师在简单讲解后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中无限传屏技术,将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动态图片、视频等呈现出来分享给每个学生,动态图片和视频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泵血和血液循环的过程,学生可以像看电影一样去观察,也可以随时反复观看,相比枯燥的语言讲解,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也能更直观地深刻理解知识点。
2. 强化形成运动表象
运动表象是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和运动体验。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运动表象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运动表象越清晰、具体,则对技术动作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动作学习得就越快、越规范,相反头脑中运动表象模糊、抽象,动作学习起来就慢,学习过程中还容易受干扰。教学过程中学生头脑中的运动表象来源于讲解、形成于示范,而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对运动表象不断强化,示范动作不断重现就是一种强化的方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尽量多地去示范技术动作,对于年轻体育教师来说不成问题,对于老教师而言有一定难度,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运动能力下降,教师很难再进行完美的动作示范,智能手机中录像播放功能可将教师的示范动作录下来,或者下载网络上的示范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慢动作回放功能可以将一个技术动作缓慢、循环播放,甚至可以在动作某一阶段停顿,让学生仔细、清晰、充分地观察,以强化头脑中形成的运动表象。
3. 优化原有教学方式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带动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教育设备的进步,更在于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多样化。传统体育教学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组织学生练习并在课后布置练习任务,缺乏课堂延续性。而智能手机能够下载各种学习、聊天软件,这些软件上拥有海量学习信息,可以供学生在课后自主选择学习,还能互相交流学习成果。而聊天软件也能更好地为师生互动沟通搭建桥梁,以最为普遍使用、耳熟能详的微信为例,体育教师将课上讲解示范的内容或课堂巡视过程中一些易犯错误动作录制成小视频,通过微信群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对照视频上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观摩、学习、反思和纠错,而传统课堂每节课只有45分钟左右,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后无法给有疑问的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为透彻的讲解,而师生则可以通过微信对课堂疑问再探讨,教师也可以通过录制小视频帮助学生解答,很好地将课堂延续。也可以发送一些技术动作学习较好、团结协作的个人或小组的小视频,树立学习榜样,激发练习兴趣。课堂评价和小结,是体育课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平时体育课堂中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在课堂的最后2~3分钟,建立不同学习小组评价微信群,在课后继续对课堂进行总结可以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都有机会去表达和反思,这样的课堂小结内容充实,时间充足,观点丰富,才能更好地总结一堂课、引导下一堂课。
4. 量化课堂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是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完成的体育习得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体必定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但并不是负荷越大效果越好,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合理利用运动负荷又要合理利用生理负荷,不能过大或负荷不足,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身体条件因人而异地安排运动负荷。体育课时计划中都会有课的练习密度和次数,也就是运动负荷这个内容,这是体育教师设计的合理的运动负荷,实际上课过程中到底有没有达到这个负荷,很难去跟踪测算。通过智能手机下载运动软件APP,利用运动软件中的GPS计步、(分段)计时等功能测算一节课的运动量,根据软件测算获得的参数再结合学生身体感受,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咕咚”运动软件为例,在耐久跑课堂中使用该软件,每个学生在这堂课上所跑动的距离、用时、轨迹等数据都能很好地在软件上量化体现,真实反映了学生体能状况和练习的认真程度,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分析这些数据,了解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量来判断这节课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以此来改进练习方法,合理安排运动量。同时该软件还有能发布自己运动次数和距离的运动圈等内容,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查看同学之间的运动次数和距离,自发形成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增强练习兴趣。
四、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智能手机进入体育课堂具有可行性,能够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意识和教师主导作用。
2. 智能手机应用于体育课堂之于学生,有利于让抽象的体育原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运动负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3. 智能手机应用于体育课堂之于教师,丰富教学方法,更好地监测学习课堂练习效果和运动负荷,从而制订出更为合理的练习内容和计划。
4. 智能手机的使用管理很重要,要求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使用者自我控制能力要强,智能手机吸引眼球的功能很多,容易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二) 建议
智能手机进入体育课堂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体育课,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加强身体练习仍是体育课堂之根本,体育教师要善于把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学习获得的知识迁移到运动技能学习中来,把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学习兴趣迁移到体育课堂学习上来。
参考文献:
[1]毛振民.体育教学论[M].2005年7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9.
[2]黄晓灵,白智宏.体育教学心理学[M].2006年11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4.
[3]蔡冬梅.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与整合[J].大家教育周刊,2013,(03):22.
[4]齐宝山.教练员在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3,(02):31.
作者简介:
刘军,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