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 开放 灵动
2018-02-03计奕倩
摘 要: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苏州市教育局基于苏州教育传统和教育实践提出了“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苏式课堂”的核心是“以生为本”,注重学生自主体悟与感悟。而作为区域教育,该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将从三方面进行分析:精简有道,思中取巧;自由开放,读中求悟;灵动巧妙,写中获益。
关键词:苏式课堂;核心素养;精简;开放;灵动
说到苏州,大多数人会想到精巧细致的园林、灵动潺潺的流水、古朴的白墙黑瓦以及那淳朴善良的人儿……作为苏州市的一名人民教师,既被苏州文化所熏陶,又担当着传递传统文化的职责。所以,具有浓重地域文化的“苏式课堂”成为越来越多老师的教学课堂,在研究、探索、实践中散发出其独特且耀眼的光芒。
苏式课堂最独有的特点应是以学生为主。苏州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提出“不教之教”的观点,即“教是为了不教”,这正是苏式课堂的最终目的,而“以生为本”则是其核心所在。苏式课堂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新型课堂,即精简、开放、灵动的苏式课堂。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对应到现实的语文课堂中,则可用“读”“思”“写”三个字来概括,借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养成语文的核心素养。
一、 开放自由,读出异同
苏式课堂是真正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摆脱课本的束缚,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感悟、探索、实践,可以去寻求课本以外更广阔的知识海洋,这更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在我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学生都知道这出自于《水浒传》。但其实,根据学生实际的特点与接受能力,这篇课文已经被改编过了,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简单、可读性强的文章。但是原著中精彩的人物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的描写都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借助教材,我向学生介绍了原著的相关信息与我的一些心得体会,鼓励他们带着对教材的理解再去读原著,领略更为具体、生动的情节和更为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同时,我还对他们提了一些小建议:将原著与语文书中的情节相比较,找找有什么不同?在我的推荐下,学生们的兴趣异常高涨,有的在原著旁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有的干脆把原著中的生动语句摘抄下来;有的竟然根据情节、人物、环境这故事的三要素将不同点罗列出来……学生的热情一下感染了我,于是我又带着学生们查阅各种资料,开展讨论会,不知不觉就把文章读得入木三分。此外,在学习《祖父的园子》时,我也向学生推荐了《呼兰河传》,学生通过赏读,深深地被那份祖孙情所打动。
二、 精简有道,思中取巧
在苏式课堂中,“简”并不是简单,更不是肤浅,而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追求教学目标简约、明确;“精”则是精致,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老师应通过合理且精致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使学生发挥课堂主动性,自主思考感悟。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四年级的一篇说明文,课文通过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介绍互联网,将互联网的特点和作用凸显出来。通过学习总结,我把说明对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归结为主要的介绍内容,让学生抽丝剥茧,通过提炼关键语句知晓由电缆、光缆或无线电波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包住地球的“大网”就是国际互联网,而它的特点是构造大、传递信息快和内容多,作用则可用“五个可以”来说明,这样对定义、特点、作用逐一分析,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理解本篇课文的精髓之处。
三、 灵动巧妙,写中获益
“苏式课堂”教学,需要发挥每位教师身上的创新性。因为,有教得灵动活泼的老师,才有学得灵动活泼的学生。这样,教育会是多么快乐且有趣的一件事。
中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此阶段夯实学生写段的基础,对其今后的组段成篇有着推波助澜的功效。“会写”的前提得是“乐写”,于是,我以活动作文为把手,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第一次的“画鼻子”游戏中,我侧重于指导学生进行动作的观察。游戏进行中,参与者的神情、动作或话语往往都稍纵即逝,旁观的学生很难记忆下来,更别提用文字描写下来了。所以,我一般都会用手机捕捉一些精彩的情节,通过反复播放,从而让学生回忆起来。在播放过程中,我也会重点指导如何描写画鼻子同学连续的动作、神情的变化和说话的语气等。等学生完成后,我还进行了修改,组织习作点评课,让学生互换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第二次的习作是《有趣的实验》,写的是观察鸡蛋在盐水中浮起的过程。此次活动按照放鸡蛋前——放鸡蛋中——放鸡蛋后的顺序进行,习作也以此为框架,但重点是各环节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将看到讲台上的试验器具时的好奇、听到老师宣布实验内容的期待与兴奋、实验久久未成功时的丧气与质疑和成功后的惊喜与对现象本质的追问表达出来。
第三次仍然是活动作文,这次在过程上比之前两次更为复杂。学生对于“撞蛋比赛”兴趣很大,从初赛就热情高涨,到半决赛时的扣人心弦,再到决赛的惊心动魄。三个过程都有学生的参与,但多数同学将三个环节三等分,内容相似且语言平白无奇。经过一次试写后,我重新指导,要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适当地交流精彩语句,我发现聪明的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
这三次活动作文,雖然都是以游戏为主题,但训练的写作目标却不同,且是螺旋上升状态的。通过一次次的指导和练习,学生对活动作文的结构与写法也了然于胸,其观察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苏式课堂”是将苏州地域文化特色融合到课堂中的教学改革,是动态变化的,不断探索的。只有抓住“苏式课堂”的特点,才能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翁的地位,促使其“读、思、写”能力的养成,“苏式课堂”之研究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育家,2015(9).
[2]孟晓东.“苏派教学”探微[J].江苏教育,2010(13).
[3]成尚荣.苏派的教学风格[J].江苏教育,2010(7-8).
作者简介:
计奕倩,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