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2-03孟高飞王芳郭皓

青年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孟高飞+王芳+郭皓

摘 要:在教育部鼓励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即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双能力”复合型人才模式。为了实现对高职学生的“双能力”培养,本文从职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整合以及专业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的共享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职业胜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这个概念,它强调受教育者开拓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3月5日,习近平主席强调,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各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仅有一两门创新课程,没有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得到教育者足够的重视,随着人们逐渐对新世纪新的挑战和变革的充分认识,大家逐步认识到双创教育在当前高校教育中不容忽视。

在当前就业压力如此大的环境下,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高职院校必须要将双创教育和职业专业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者,才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确定“以职业胜任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更高追求”双能力的人才定位,并探讨如何将创新创业能力课程和职业胜任能力课程相融合,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同时拓宽高职学生毕业择业渠道和岗位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双能力”的内涵

双能力指的的是职业胜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其中职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某项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是完成一项职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要求。创新创业能力是指在工作岗位中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具有创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的统称。

1.以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为基础,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工作岗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服务于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学校始终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为第一要务,树立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完成自身的教育责任和使命。

2.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更高追求。单纯的就业性人才培养的导向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只有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培养出大量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够应对日趋激烈竞争的人才就业市场。2016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公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中表明,201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所占比例(3.9%)高于本科毕业生创业人数所占比例(2.1%)。高职学生虽然不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中较多的机械记忆和高强度的习题训练,但其非智力因素占有较大优势,他们往往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敢闯敢干的特点,所以其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因此,对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结合各自专业特点,设置模块化系统化的创业知识以及技能课程,各专业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内涵

(一)“职业+创业”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院校中,每个专业只能有一套课程体系供学生三年学习,如何在一套课程体系中融入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众所周知,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它是通过现代科学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等所包含的文化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学习而形成的。职业技能教育是根本和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要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获得技能与思维的升华。构建高职学生从大一入学到大三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同步养成。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脱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独立和全新教育,而是渗透于职业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的,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的,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相融合的结果。

首先,设置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培养、创业孵化和成果推介等方面,其中,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培养包括激发创新意识 、训练创新思维 、掌握创新方法和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培养包括探索创业环境 、整合创业资源 、模拟创业实践 和强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创业孵化和成果推介包括项目评估、创业交流、行政服务、成果固化与推介、创业指导和成果展覽等内容,为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设置的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如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创业基础、先天特质沙盘实训等;创业模拟与实践包括V创、项目营销实训、虚拟商业社会仿真实训等;创业孵化与成果展示包括创业项目设计与指导、成果宣传与展览等;

这套课程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该模块是为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术、创新创业能力的毕业生做准备的。这个模块的指导思想是教师运用专门的教育方式、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等意识和技能传承给学生,并使之成为学生内化的一种特有的创业素质。这种创业素质会成为学生在工作岗位、创业阶段的重要优势,学生具有这种素质,就会不断创新工作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用理论知识、技术方法作为指导工具,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学生和工作岗位而言都是很有益处的,比如首先应开设创新基础,创业基础等,向学生讲授和传递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方法。其次,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开设创新创业案例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理分析问题以及论证解决方案的能力。最后,再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与动手能力,依托学校的创新创业部门、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在校创业开店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创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从而在实践中感受创新、领悟创业,为其步入社会进行真实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endprint

其次,梳理出能融入创新创业元素的专业课程,将该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整合成为新课程。传统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课程,显然相互独立的课程设置模式会增加学生学习总课时,增加学习负担,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融合,融合的方式之一是梳理能够融入创新创业元素的专业课程,将这些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加入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点和考核点,让专业教育课堂和创新创业教育课堂融为一体,学生学完这门课,不仅具有专业技能,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及技能,这是改革的重点。拿药品营销专业为例,专业课程中有一门药房经营与管理课程,可在这门课程中加入传统课程中没有的设计海报、店铺装修设计、店铺文化建设、店铺营销策略制定等需要创新思维的实训环节,学生在熟悉药房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同时也实现了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培养。诸如此类,可以有多门课程实现教学过程的相融合。

(二)“专业教师团队+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的整合

传统模式中,各高职院校几乎都会开设一到两门创新课程,这两门创新课程属于学校公共必修课程,由学校人文社科部门的老师负责讲授,改革之后,要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专业教育中更好的体现出来,就需要在专业所在的系引入创新创业团队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探讨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新思路。众所周知,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专业知识,无法全面的将创新精神、创业技能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创新创业教师主要讲授创新创业知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教研活动,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多交流、相互学习、互带等方式,让教师自己首先成为富有创业激情和创业经验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在完整的专业教学队伍中,可增加几名创新创业教师,分工合作,通过完成各自所擅长的课程实现对学生的“双能力”培养。实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整合后的教师团队还可以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社会服务项目以及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真实的企业和工作环境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和系部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企业锻炼,在工作岗位边实习掌握专业技能,边积累创新创业知识,多倾听工作岗位中的创业典型事迹、多倾听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师傅为学生指导工作技巧和要点,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是要依托校内外的合作企业,派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和完成教学,在企业中,专业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用于企业管理、人员考核和培训、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等各个方面,让工作效率和成效不断提高,这样教师在讲授课程中就会更有底气和自信,运用的案例都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真实案例,更具说服力,也更能吸引学生,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是在有资金、有时间和有精力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可进行创业,通过和其他人合伙开公司或自己创业等方式,在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企业文化的建设、人员的招聘与管理、企业的经营运作、危机的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企业经营,可让学生到所在公司进行兼职实习,提出新想法,为公司出谋划策,这样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也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也获得被认可感,对学生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益处。

三、保障条件

(一)实现创新创业和专业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

完成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任务需要创新创业实训软件和基地的支撑,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一般包括电子商务实训、创梦乐园、虚拟商业社会仿真实训、创业孵化、成果展示园区及企业政府政策指导等。学生可以在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完成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在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顺利完成教学。

随着学校和专业的不断发展,专业实训基地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比如药品营销专业有模拟药房、中药实训室、药剂室、针灸按摩室、ERP实训室等,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后,实训室可以实现共用和共享,专业教师讲授课程不仅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也可以在创新创业实训室借助实训设备、软件来完成,教师可利用的资源增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加。比如完成岗位实习、职业认知等,可以在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完成教学活动,如市场营销课程,不仅可以在課堂上授课,还可以在商业中心体验真实的商业营销活动模拟,也可以在电子商务中心体验网络营销技巧等。总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不仅可以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互动,还可以完成专业教学实践活动。

(二)在学院支持下,实现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再学习

以往教学,专业教师只需要讲解专业知识、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即可完成教学任务,改革之后,专业教师还需在课堂上有创新意识和思维去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到校外进行学习和培训、通过在学习培训中提升自身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这其中,离不开学校和系部对专业教师外出培训的支持,从学院的长远发展来看,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报销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另外,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只有教师思路打开,学生的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出“双能力”人才培养的思路,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如何改革和设置、教师团队整合模式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所需的保障条件,为各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