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市粮食统计工作调查报告

2018-02-03程祥义

经营者 2018年2期
关键词:统计调查报告粮食

程祥义

摘 要 粮食统计是政府加强粮食行业管理、调控粮食市场决策的重要依据,适应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需要,日照初步构建了统计新体制,但也存在统计重视不够、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必须从队伍建设、业务管理、执法监督等方面综合施策,夯实统计工作的基础,保障统计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开展。

关键词 粮食 统计 调查报告

日照是山东东部沿海粮食销区,常年粮食产量约90万吨,主要品种为小麦、玉米,常年粮食消费量约260万吨,产需缺口170万吨左右,粮食安全保障任务比较繁重。粮食统计作为粮食流通的“晴雨表”和“指示器”,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日照市适应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需要,不断加大统计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统计调查研究,较好完成各项统计任务,初步构建了粮食统计新体系。同时,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困扰着粮食统计工作,需深积极应对和妥善解决。

一、粮食统计工作现状

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日照市粮食统计工作砥砺前进,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粮食统计机构得到充实

市、县粮食局明确以调控储备科为统计管理科室。目前,市局配备了3名专职统计员,5个区县局已配备9名统计员,涉粮企业已配备83名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主要开展粮食流通、加工、仓储等统计业务;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统计员有76名,占粮食统计人员总数的90%,能较好地适应粮食统计工作需要。

(二)粮食统计范围不断扩大

全市纳入社会粮食统计范围的企业已达到84家,其中国有粮食企业14家,非国有粮食企业70家。从经营类型看,粮食购销和仓储企业23家,粮油加工企业24家,饲料、制酒、柠檬酸等转化企业37家。通过扩大粮食统计覆盖面,入统企业粮食流通量占社会经营量的95%以上,达到了社会粮食流通管理要求。

(三)依法统计不断推进

根据《统计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制定本市《社会粮食流通统计调查制度》《日照市粮食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每年开展2次以上的统计质量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及时查处和纠正统计工作的违法违规行为,使粮食统计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四)统计手段初步实现信息化

市、县粮食局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应用了粮食统计信息处理软件。社会粮食企业也以专用管理软件等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并通过国家粮食流通管理系统、山东省粮食流通管理云平台等直报数据,切实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五)统计调查方式转向多样化

打破单一的统计报表调查模式,做到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综合调查与抽样调查等方式互补并用。特别是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中,以统计报表为基础,通过多层抽样、等距抽样、随机抽样等方法,开展农户、城镇居民户、小规模涉粮企业粮情调查测算,摸清了全市粮食供需状况及变化发展规律,调查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得到增强。

(六)统计服务功能得到发挥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等工作重心,经常性地开展粮油价格、库存量等测报,增强监测预警能力。开展农户粮情专项调查,为推广应用科学储粮装具,减少储粮损失提供基础资料。开展粮油产业综合调研,全方位摸清本市粮油产业发展现状,为市政府出台产业招商优惠政策、建设粮食物流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全市粮食统计工作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部分粮食企业对统计不够重视,认为统计工作耗时耗力、不见效益,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管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个别企业法制观念淡薄,未按要求建立统计台账或填写不规范,因担心税收、泄密等原因,不愿真实反映粮食经营量,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三是统计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广大统计人员多忙于数据搜集、整理、上报,未能将统计数据与粮食流通管理实际有效衔接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同时对粮食企业的统计信息反馈和咨询服务也有较大欠缺,影响了统计服务功能整体发挥;四是统计执法工作有待加强,信用评价体系和问责机制尚未健全,惩戒作用也得到有效展现。

二、推进全市粮食统计工作的措施

(一)强化统计队伍建设

区县粮食局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适当增加统计人員编制,确保统计机构、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在不影响分项工作的前提下,对粮食流通、加工、仓储等统计进行集中整合、归口管理,设立AB角制度,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数出多门;对粮食企业统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经过严格岗前培训,具备胜任统计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才能上岗,统计人员的调动要征求粮食管理部门意见;开展经常性的统计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做好统计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员保障。

(二)规范统计业务管理

加强与统计、工商、物价、农业等部门的联系,实现统计数据共建、共商、共享。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采集、填报、汇总、传输电子化和网络化。灵活运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全面调查等方法,拓宽信息来源渠道。落实统计“一套表”制度,指导企业按照要求通过“国家粮食流通统计管理系统”,定期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减少企业统计负担。建立粮食统计资料集中发布制度,严格落实保密措施,消除基层粮食企业上报统计数据疑虑,促使统计数据如实反映经营状况。

(三)发挥统计服务功能

推进“服务型统计”建设,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工作重心,增强统计分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强统计监测预警能力。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注的粮食热点,强化统计数据解读,正向引导社会预期。充分了解基层企业统计信息需求,在保密工作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发布粮食政策、市场行情、购销经营等信息,发挥统计联系政府与大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健全统计问责体系

加强对基层粮食统计数据的管控,落实审核把关责任,确保粮食统计数据真实可信。完善粮食企业统计信用制度和统计人员信用档案,对严重失信企业和人员,依法公示曝光并按有关规定惩戒。完善粮食统计执法“双随机”抽查制度,发现统计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责。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案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

(作者单位为日照市粮食局)

参考文献

[1] 郝维序.浅谈做好新形势下粮食统计工作的体会[J].齐鲁粮食,2010(2):32-33.

[2] 商长江.事例职能完善制度不断创新社会粮食统计调查工作 [J].齐鲁粮食,2010(3):41.endprint

猜你喜欢

统计调查报告粮食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