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专业化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新途径探索

2018-02-03熊王美

青年时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

熊王美

摘 要:志愿服务专业化趋势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形式集中、模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的特点,从结合专业特色深化志愿服务内涵、依托新媒体技术开拓志愿服务新模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志愿服务新载体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志愿服务;新媒体;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志愿服务由笼统的帮困助学、扶老助残、环境保护等活动转向多领域、多专业的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志愿服务专业化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新途径,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志愿服务专业化的提出

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志愿服务以服务过程及内容为标准,可分为非专业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两种类型。非专业化服务通常指服务内容技术含量较低的、具有广泛普适性的服务工作,不需要通过特殊培训,或者需要经过基础实务培训即可胜任的,对服务人员知识、技能、水平、能力要求较低的服务工作。专业化服务是指具有某项专业知识技能或获得专业资格认证的人士提供的服务,如支教、帮教、心理咨询、计算机支持等,对服务人员自身能力素质有较高要求,并会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培训。基于当前发展概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志愿服务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当前志愿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契机。

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与其他志愿服务有所区别。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知识、技能,精准对口地进行志愿服务专业化工作,在提高服务质量及效率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为自身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积累经验,以实现双赢的良性循环局面。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内涵问题也有探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内涵具体包含专业化道德、专业化技能、专业化形象、专业化评价四个方面的要求。

专业化道德是服务核心。专业化道德是指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专业化技能是服务基础。专业化技能是指大学生充分运用其特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优势,以顺利完成志愿服务。专业化技能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促进其社会实践水平,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专业化形象是服务关键。专业化形象是专业化道德和技能的综合表现,它包括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活动的专业化形象。专业化评价是服务补充。专业化评价是对志愿者服务的质量、本人能力素质的变化、志愿活动的效果等方面,通过主管部门、指导机构的认定、论证而得出科学的、可以借鉴的意见和经验。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在校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从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地域上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城市社区“一助一”帮扶,拓展为扶贫开发、社区建设、大型赛会、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领域。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地域,由原来的高校周边社区发展到整个城市建设并逐步向农村蔓延、由原来的高校周边城市发展到跨省跨区域的志愿服务。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直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学院师生携手,志愿精神代代相传,具体呈现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教育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集中体现为帮教和场馆服务为主。具体分为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寒暑假爱心课堂和爱心帮教为主要形式,近90%以上的学生均参加过此类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给小学生讲授绘本阅读、科技、艺术类、手工制作等常规素质拓展课程。其二,场馆服务,如上海科技馆、海洋馆、少年宫、名人纪念馆等,主要进行客流疏导、现场解读等工作。其三,广西、贵州、甘肃等偏远山区及海外支教活动。与爱心义教和爱心课堂不同,此类支教往往时间延续性较长,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需要在当地进行一整年或半年的支教活动。如何在夯实日常常规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求取创新和扩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是当前促进我院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的一个突破点。

其次,当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模式较为单一。我院依托于实践育人的校园氛围,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历史和基础领跑师大,但在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宣传、志愿服务领域等方面仍因循沿袭传统活动方式,活动模式依然是以进教室进社区等为主,提供面对面的志愿服务。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顺应教育技术的革新,开拓志愿服务新模式,是我院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再次,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不够丰富和与时俱进。我院始终坚持以师范特色及师范精神贯彻各项工作,坚持多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動,但如何在强调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响应时代号召赋予志愿服务新的内涵,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志愿服务新载体,是当前我院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方向。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新途径探索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其发展不仅反映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更应贴合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要求和终极目标。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三个重要问题,并指出要遵循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基于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在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大背景下,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拟从如下三个方面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新模式。

1.结合专业特色 深化志愿服务内涵endprint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目标出发,是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技能专业化的重要保障。教育学院鼓励大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型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锻炼自身专业技能的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将专业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为社会提供具有专业性、理论性的志愿服务,实现社会、高校、学生的“三赢”。作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学院,教育学院拥有一批高素质教师教育专业队伍,为深入打造具有专业化知识的志愿者团队提供了师资保障。我院拟打造一支由专业教师代表组成的志愿服务导师团队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理论支持和专业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

2.依托新媒体技术 开拓志愿服务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足,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途径创新带来了可能。教育学院拟通过视频转播、在线教学等,实现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服务途径上的运用,建设网络支教品牌项目,打造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形象。国务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覆盖西部各省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目前偏远地区的大部分中小学已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和卫星教学收视点。基于此,我院成立“纸飞机”社团进行远程支教,志愿者老师利用两台电脑与一台投影仪进行远程在线课堂内容讲解,给远距离之外的农村中小学提供包括英语、蒙学、音乐、美术、安全教育等在内的多种综合素质课程讲授,受众地区学生成绩显著提升。截止目前,该项目参与教师与学生547人,间接影响1620人。

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打造志愿服务新载体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习总书记的号召,更是时代赋予每一个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学院拟在与学院合作的7所义教小学和幼儿园的志愿服务中增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系列课程,组建成立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在内的科研团队编写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专题的义教课程大纲,集中培训志愿者的教学技能,以期在日常帮教和寒暑假爱心课堂中有计划、有系统的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以此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院将立足于学院的传统文化特色社团“匹诺曹”木偶社,在大中小学和各类文化场馆精心编排和巡演中华德育经典故事。木偶戏是由表演者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我国传统戏剧形式,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社团已在奉贤区厚才小学、同汇小学、崇明区长兴镇爱心学校等多个学校,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崇明少年文化宫、宋庆龄陵园等各场馆开展了一系列与木偶相关的实践活动,累计表演150余场,受众达千余人,用实际行动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的途径顺应了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在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将整合学院资源,以学院教师教育专业特色和学院传统文化社团为支撑,以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建设网络支教品牌项目,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技能,打造志愿服務的专业化形象,完善志愿服务专业化评价机制,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助力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冷开振.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2(3).

[2]张科,等.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青年研究. 2010(2).

[3]谭建光.中国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及其政策分析[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3).

[4]宋著立.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路径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6).endprint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