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网络舆论引导
2018-02-03杨海基卢美凤
杨海基+卢美凤
摘 要: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舆论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悄悄地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跟上新媒体的步伐,在网络舆论的处理环节把握重大突发事件,化解网络舆论危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正面舆论引导工作,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得以成功应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管理及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管理;预警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不断积累后,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后果,而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应对,应该从预警机制入手,从而防止突发事件先起条件的产生。同时,现场处置机制也是紧急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事件的信息可能已像野火燎原一般,在网络中飞速传播。因此,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机制也是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现状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师生在校园中引发的事件,并且由于传播迅速且广泛,容易形成大量舆论,使得事件的危机加速发生。通过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最新相关数据可发现,截止在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高达8.8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8.3%。而社交网络平台则是通过微博、微信和人人网等网络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得以兴起,其中的网络舆论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近年来,媒介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2016年共发生74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热点事件,其中因网络爆料而吸引社会公众关注的事件为32起,约占所有事件的43%。不同于传统的BBS和博客对主要网络舆论阵地的占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将超越传统的网络舆论载体,成为曝光社会热点事件新的主要位置。
(二)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舆论力度也因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动而变得更强。其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系。其一是形成网络舆情,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网络媒体新闻关注点;其二是通过互联网的焦点进行突发事件报道,产生了强烈舆论共识的传统媒体[1]。目前,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是通过新媒体与网络媒体两个环节的联合行动进行传播,从而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度,以至于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三)在社会舆论中新舆论阶层和公民报道者的地位迅速上升,更加突出了舆论领袖的作用。舆论领袖是新舆论阶层和公民报道者的核心,其愿意让公众对自身进行了解和认识,并直接与相关领导和部门沟通,并在直接交流和对话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二、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呈现的特点
(一)舆论主体的虚拟性
人类通信中的时空障碍可以通过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进行有效克服。陌生人可以通过在网上聊天,并在网络上尝试现实生活中不敢进行的事。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或文字网民就可以将自己的身份进行伪装掩盖,这也使得高校进行积极的网络舆情引导更加困难。
(二)舆论内容易扩散性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在互联网上,高校学生十分活跃,他们的话语往往能在朋友和同辈之间传播间产生巨大能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扩散,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信息都比較方便。并且,由于视角的不同,面对同时出现的突发事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产生。这些不断激发大学生对这些观点的关注和讨论,也迅速催化了网络舆情的扩撒传播。
(三)舆论传播渠道多元化
目前,大学生大多通过个人电脑和手机上网,并且多数高校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已经基本实现,学生使用网络几乎达到了百分百的覆盖率。同时,学生们大多通过微博、微信、QQ、论坛以及其他交流软件进行信息的传播,从而为舆情的传播扩散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
渠道。
三、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封锁当事方信息,建立报道障碍
高校媒体的应对策略对事件的处理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高校对网络舆论的应对误区却往往加大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理难度。大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但同时也存在身心发展不够成熟,价值取向存在片面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因而,当他们对突发事件进行关注后,可能会对问题进行以非理性或扭曲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传播到社会媒体上。而如果高校将信息进行封堵,并对报道设置障碍,就会错失应对和解决危机的最好机会,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
(二)信息发布迟缓,舆论应对不力
不可预测性是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有引起连锁反应的作用,而网络舆论在传播上具有快速、隐秘性等特点,而两个特点结合后则会产生广泛议论突发事件的现象。一旦突发事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则很容易延误信息发布速度,以至于无法有效应对舆论。
(三)对新媒体的作用重视不够使校园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缺失
广播、校园网、官方微博、校园论坛、校报校刊等都是高校校园媒体平台,是引导高校舆论的主要阵地,但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这些校园媒体平台仅仅是学校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工作的传播途径,学校自身并没有通过这些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这就导致平台沟通的功能性大大减弱,没有得以彻底发挥[2]。此外,大多高校也没有充分意识到新媒体的作用,如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对其认识不够深入也是校园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缺失的关键因素。
四、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一)主动公布真相,杜绝谣言产生
高校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应发挥权威和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要对舆论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有效避免谣言的散布,不至于使事件达到无限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步。有相关资料记载,若想有效清除人们第一时间得到的信息,则需要比第一信息多数倍的信息量才能做到。所以,高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首选是将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释放,主动公开事实真相。同时,大学应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明确网络舆论的指导方向,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点建立网络舆情分析处置机制,使高校网络舆情规范化和制度化,为高校的发展服务。endprint
(二)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化解舆论危机
高校发生突发事件后,媒体炒作容易使其产生负面信息。因此,校方应建立新闻发布系统的相关制度,建立并培养高效、准确、权威的信息传递的部门,将社会公众对高校的不良印象进行极力挽救。并且高校应秉持有益于事件处理的原则对事件进行及时、准确、适度的处理,并在接受采访时应以不同媒体的特点为根据,发布正确新闻。
(三)构建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方案及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引导网络舆论走向
在众所周知的高校突发事件中,如:云大马加爵碎尸案、川师大腾刚杀人案、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金城学院袁某刺死室友案、上海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等等,通过对事件发生后出现的反应以及相关舆论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有很多居心不良的人通过对舆论的恶意运用将事态恶性化,从而将冲突和危机升级,且事件往往引发更严重问题的出现。所以,对已发事件的解决方案以及事前预警方案是处理事件的必要步骤。它的完善与否将对事件处理的最终结果产生直接影响[3]。因此,通过这些突发事件中舆论经验的累积,应作出如下事前预警机制和相关工作来引导网络舆论走向。首先,应专门开设入学安全教育课,避免大学生因入学后的学业迷茫以及安全知识涣散而产生突发事件。其次可以组织相关的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提高大学生的预警防范意识,在本质上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后建设健全的心理工作部門,建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资队伍,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正常发展,避免学生因生活、学业等多种复杂因素而产生心理失衡的现象。最后,应将工作预案进行落实,构建科学合理的反应机制,促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做出应对,对网络舆论进行及时把控,避免事态恶化的现象产生,从而有效的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和解决。
五、结论
作为文化和学术传承的公共场所,高校不容忽视。各种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在这种成千上万人聚集的地方发生并诱发不良的舆情导向,而高校通过针对新媒体网络的特点制定相关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可以在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把控事态局面,避免事件被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舆论的不良导向将事件推向恶性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芮萌.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50):186.
[2]梁辰.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67.
[3]付婷婷,徐小强,何兴杰. 网络舆情语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置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