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现状及成效
2018-02-03王江华刘士烜
王江华+刘士烜
摘要 建立健全农业综合执法制度工作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基本权益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商水县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现状及成效,并提出了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工作重点,为规范商水县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农业综合执法;现状;成效;问题;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F322;D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256-02
1 基本情况
商水县辖19个乡镇、3个办事处、1个国营农场、1个工业集聚区,总面积1 263 km2,耕地面积8.81万hm2,农作物种植面积逾15.33万hm2,种子、农药、肥料的使用量较大。全县农资经营户达313家,种子加工企业3家。
2 工作现状及成效
2.1 领导重视,完善队伍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农业局党组高度重视农业执法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主抓副职任副组长,相关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领导小组。根据执法工作需要,选拔了年龄较轻、学历较高、素质较好的技术骨干进入执法队伍,充实执法力量。选配人员时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等法律规定的选拔标准,优化执法人员知识结构。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综合执法大队现有持证人员9人。
2.2 落实制度,规范执法
2.2.1 健全农业综合执法制度。先后制定了《行政执法人员廉洁从政,文明执法制度》《错案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农资市场监管日记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考勤制度、卫生制度、财务制度、奖惩制度、农业行政执法任务目标、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守则、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十条禁令等多项制度。执法人员资料上墙,向社会公示。
2.2.2 规范使用执法文书。从培训执法人员规范使用执法文书入手,健全了农业执法档案。
2.2.3 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要求生产经营企业、门市部建立健全台账记录、票证索取等制度,与农资生产经营者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保护公平、诚信的市场消费,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
2.2.4 重大案件协查通报制度。同工商、质量监督等兄弟单位齐心协力,密切协作,确保了涉农案件及时查处[1-2]。
2.3 广泛宣传,净化环境
为提高群众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水平,净化农资经营市场。商水县农业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每年录播逾8次电台讲座,出动宣传车逾560台次,张贴标语逾2 800条,公告逾22 000张,过街联逾300幅,发放“假劣种子、农药、肥料的鉴别常识宣传单”逾60 000张,“致全县农资经营者的一封信”逾2 000封,大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增强农民识别假劣农资、正确使用农资能力和农资经营户的依法经营意识。同时,每年举办有关法律、法规培训逾 4期,提高农资生产经营者对农业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和依法经营水平。
2.4 突出重点,打查结合
2.4.1 为加强监督检查。每年出动执法车辆400台次,对商水县农资市场、经营门市部、种子加工企业进行不间断巡回检查,对重点场所部位突击抽查;举报电话24 h值守,有举报案情随时出动、随时处理;坚决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流入市场,并邀请新闻媒体介入,对农资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给予曝光,震慑不法分子,同时增强消费者的防范意识。
2.4.2 加大许可管理力度,严格农资市场准入上做到“五查五清”。一查主体资格,清无证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二查产品质量,清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和经营变质失效农资产品的行为,严禁不合格产品和违禁产品流入市场和生产领域;三查产品许可,清生产、销售未经登记、审定、批准使用的农资产品,对未取得登记、审定、批准使用的产品,禁止销售;四查产品广告,清利用广告或其他手段对农产品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等作虚假宣传的违法违规行为;五查经营行为,清超范围经营和伪造、涂改产品生产农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有效期以及有关质量标识的行为。
2.4.3 加强鼠药治理。经常性地对市场进行清查,针对未取得“杀鼠剂定点经营单位”资格的门店,禁止经营任何杀鼠剂,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出售毒鼠强,规范了商水县鼠药市场[3]。
2.5 注重引导,加强自律
为打击“忽悠团”,商水县于2015年3月成立了种子、农药、肥料协会,协会成立3年以来,积极协助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农资打假、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等工作,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净化农资市场,推广合格的新品种、新技术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5.1 商水县种子、农药、肥料协会成立背景。农资市场放开后,种子、农药、肥料经营门店遍布集镇、乡村,繁荣了市场,方便了群众,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大力發展,但随着种子繁育、加工企业的增多,名目繁多农药品种的出现,大量中、小型复合(混)肥料企业的产生,不法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将一些假劣种子、农药、肥料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了市场,部分农资门店经营者业务水平不高、职业道德较差、缺乏行业自律性,将部分假劣种子、农药、肥料通过虚假宣传加以销售。部分不法商贩组成“忽悠团”打着科技讲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的幌子,到集镇、乡村推销假劣种子、农药、肥料。农资门店经营者对环境较熟,假货存放隐蔽性强,执法人员不易发现,监管难度大。“忽悠团”充分利用其灵活性,与执法人员“躲猫猫”“打游击”。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由于人员、车辆的限制,接到举报不能及时到位,执法工作无法做到监管全覆盖,打击无死角。假劣农资严重危及农业生产安全,农资打假工作形式严峻。endprint
2.5.2 协会组成形式。根据种子、农药、肥料市场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商水县农业局党组高度重視,在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变被动巡检执法为行业自律、群防群治、重点打击。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牵头选取县域种子、农药、肥料批发商20名、乡级零售商58名以及业务水平较好、组织能力较强、影响辐射范围较大的农资批零人员成立种子、农药、肥料协会。积极协调工商联等相关部门为协会办理相关手续,并为协会提供了办公场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从协会中聘请了7名农资市场监督员和77名农资市场监管员协助执法并监督执法。
2.5.3 协会工作开展情况。商水县种子、农药、肥料协会成立后,农业局立即邀请协会成员参加了商水县2015年农资打假工作会议,会后根据协会的建议,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与协会共同组织了为期1周的农资打假、市场整治宣传活动,活动共出动宣传车20辆,人员200人次,在乡村、集镇、人群宜聚点张贴《告农民朋友书》(如何购种和维权)、备案合格种子《通告》等共计逾1 000份。发放《假劣种子、农药、肥料鉴别常识》等宣传页1万份。通过宣传,广大群众的识假、辨假的意识明显提高,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充分调动了群众防假、打假的积极性。协会对县级批发商、乡、镇、村经营门面进行行业监管,发现有违规违法经营者立即举报。协会及乡、镇、村经销商发现“忽悠团”,立即拨打举报电话并发动协会阻止其逃离现场,为执法人员赢得应变时间。这样就形成了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为点,协会成员为线,乡、镇、村经销商为面的农资打假监管体系。
目前,商水县种子、农药、肥料协会共协助治理违规经营26次,打击“忽悠团”18起。通过治理及时纠正了违规销售行为,把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忽悠团”逐渐消失,为“三农”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协会的成立弥补了综合执法存在的人员、车辆、经费不足的短板,有效提高了综合执法的效率,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协会成员、各级经销商及辐射带动消费群众参与打假、防假、拒假意识的提高,真正达到了群防群治的效果[4]。
2.6 规范市场,定点经营
为树立“重合同、守信誉、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便于市场监管,为群众供应“放心”农药、种子、肥料,商水县整顿、清理种子、农药、肥料批发、零售市场。一是全面清理县域批发、零售门市部。对有营业执照,固定仓库、门头的批零商户,重新进行登记建档。二是制做批发部标牌70块,零售部标牌243块,印制“告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万份。三是召开全县批零门市部负责人会议,邀请县、局有关领导参加,会议安排部署了对批发、零售门市部清理整顿工作。四是对清查整顿合格的批零门市部发放标牌。五是发动乡镇经营户分包村庄,在村室、卫生室、超市等群众集聚场所张贴“告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引导群众到正规的经营门市部购买种子。六是全面清查、取缔、打击乡村非法经营者[5]。
3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工作重点
商水县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新《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足,部分经营者对于种子经营档案、购销台帐记录、票证索取制度落实不够,执法经费不足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商水县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应严格落实经营者种子经营档案、购销台帐记录、票证索取制度;加强与公安、工商、质监、电视台等部门的协作,增加信息来源,及时受理举报投诉,调解处理涉种消费纠纷,减少农民损失;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同时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办案水平、工作效率和业务技能;大力宣传、贯彻实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4 参考文献
[1] 周华银.浅析重庆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7,11(16):73-75.
[2] 刘水英.临汾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5):25-27.
[3] 吴辉.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J].山西农经,2017(2):27-28.
[4] 修惊芳.对当前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96.
[5] 马俊海,孟正国,谭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32(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