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18-02-03林丽春
林丽春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意义是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群文阅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由点到面——由一篇文章的阅读带动整本书的阅读;由此及彼——对一篇文章和其他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由点到面;由此及彼;人文主题;表现手法;作家;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2-0073-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和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意义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
一、由点到面——由一篇文章的阅读带动整本书的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之后,可指导学生阅读《草房子》。《孤独之旅》是九上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草房子》。文章中的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跟随父亲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放鸭。远离学校,远离家庭,杜小康备感孤独。在这趟孤独的旅途中,他遇到很多困难,但最后都一一克服,变得坚强了。《草房子》中的陆鹤、桑桑、细马跟杜小康一样,也经历了孤独,遇到很多困难。于是,教师借助单篇课文《孤独之旅》,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草房子》,让学生通过杜小康、陆鹤、桑桑、细马等人的成长故事认识“孤独”,理解“成长”。
(1)阅读《孤独之旅》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出下述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速读全文,画出体现“孤独”的词句。第二,从这些词句中概括出“孤独”的含义是什么。第三,哪句话可以体现出“孤独”对杜小康的伤害。第四,对于伤害,杜小康的态度有了变化,这些变化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现出来。第五,让学生听录音片段,欣赏“暴风雨中寻找鸭子”这一情节,感受杜小康的成长。学生们围绕这五个问题,认真阅读,进行圈点批注。经过思考后,同组学生进行交流、补充,共同解答这五个问题,并得出如下答案。第一,文中体现“孤独”的句子是:1)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2)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3)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第二,“孤独”的具体含义是:1)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2)对未来的恐惧。3)情感世界的孤独。第三,从“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这句话可以看出“孤独”对杜小康的伤害很深。第四,从“我要回家”这句话,可以看出杜小康在逃避这份伤害;从“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这句话,可以看出杜小康能积极面对这份伤害;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这句话,可以看出杜小康已经战胜这份伤害。第五,“暴风雨中寻找鸭子”这一情节充分展示杜小康长大了,不惧风雨,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找到了鸭子。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学生对杜小康在这趟“孤独之旅”中慢慢成长的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2)阅读《孤独之旅》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杜小康在经历过孤独后,慢慢成长了,那么《草房子》中的另外三位少年陆鹤、桑桑、细马经历了怎样的孤独?他们成长了吗?课后,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草房子》,并在文中关键处圈点批注。因为有了《孤独之旅》的阅读经验,学生们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草房子》,去发现这三位少年的“孤独”,去感受他们的成长。经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发现这三位少年的“孤独”各有不同:陆鹤很孤独,因为他秃头,同学们总爱拿他开玩笑。在一次会操比赛中,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自己的轻慢和侮辱,但从那以后,同学们就不理他了,他更加孤独。细马很孤独,因为他不会说本地语言,没办法和老师、同学们交流,最后辍学去放羊。桑桑很孤独,因为他的脖子里有个肿块,整日在爸爸的带领下去各大医院检查,曾经活跃、快乐的桑桑远离学校和同学,特别孤独。但最后,这三位少年都成长起来,变得坚强了。比如,陆鹤在一次文艺汇演中主动承担一个谁都不愿意表演的角色,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细马在经历一场暴风雨后,在他的养父邱二爷去世后,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勇敢地承担起照顾邱二妈的责任,让村里人对他刮目相看。桑桑在病中背着妹妹登一百多级台阶来到古城墙上,为的是能让妹妹看风景,完成她的心愿。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们能够扩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涵盖很多方面,包括提取和筛选信息、记忆、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能力。很明显,学生从阅读《孤独之旅》到阅读《草房子》,做到了由分析一个人物上升到分析三个人物,进而使提取和筛选信息、比较、整合、分析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由此及彼——对一篇文章和其他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1)对“人文主题”议题类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根据“人文主题”的议题,可将《背影》和《秋天的怀念》这两篇文章与《藤野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指导学生体会它们的异同。经过阅读,学生们找出了它们的不同点:《藤野先生》表达的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背影》表达的是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秋天的怀念》表达的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激、愧疚、思念之情。但相同点是什么,学生无法很快分析出来。于是,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藤野先生》中哪句话写出藤野先生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作者为什么給予藤野先生很高的评价?第二,《背影》开头交待家中发生祸不单行的事对下文事件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第三,《秋天的怀念》开头两段写“我”暴怒无常,对母亲的安慰没有放在心上,母亲患上重病,“我”却一无所知,这对下文事件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解读文章,很快就有了重大发现:《藤野先生》中作者把“藤野先生”称为“最伟大的人”,认为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老师”,是因为作者身处异国他乡,孤独又无助,藤野先生对他的关爱让他非常感动。《背影》中的父亲不顾年事已高,坚持过铁道爬月台给“我”买橘子,这样的父爱显得特别伟大,让作者特别感动。《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不顾身患重病,想尽办法激励双腿瘫痪的“我”热爱生活,不自暴自弃。这样的母爱深深感动着作者。通过分析,学生整合出这三篇文章的共同点:师爱、父爱、母爱这三种情感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发生的,因此都拥有深沉的内涵,学生学会了对特定情境下的情感进行解读。endprint
(2)对“表现手法”议题类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师把《使至塞上》和《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雁门太守行》《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几首诗歌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它们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学生经过分析,发现这五首诗歌都用了“引用典故”这一表现手法,作用是表达人物的情感。《使至塞上》引用典故写出诗人报国的热情和杀敌的决心、胜利的信心。《行路难》引用典故表明自己对重回朝廷抱有希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引用典故表达当时社会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雁门太守行》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江城子·密州出猎》引用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通过分析,学生发现“引用典故”的作用是委婉表达人物的情感。
(3)对“作家”议题类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进行诗文总复习时,教师可把“作家”作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比如,可以把教材中苏轼的作品找出来,让学生体会苏轼的写作风格。学生很快找出苏轼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三篇文章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学生们通过阅读、分析,得出以下結论:《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水调歌头》反映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由这个结论,学生得出苏轼的写作风格是豪放、旷达的。
三、结束语
通过“以点带面、由此及彼”的群文阅读,学生能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为语文素养的发展打下基础。总之,群文阅读能不断激发阅读期待,使学生积极开展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群文阅读丰富了阅读的方式,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为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
[3]吴双.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15.
[4]张萍.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范式与价值[J].上海教育科研,201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