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冲突背景下卫生类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育人有效路径研究

2018-02-03郭守文张丽萍

考试周刊 2017年92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

郭守文+张丽萍

摘 要: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影响医疗事业的发展,更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医改方案的全面出台及逐步实施,卫生类职业院校德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卫生类职业院校德育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德育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完善德育体系等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德育实践育人,提高德育实效。

关键词:医患冲突;卫生类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育人;有效路径

随着日渐严峻的医患冲突逐步升级,医患紧张局面给社会各方面都带来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对卫生类职业院校来说,从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方—医务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因素入手,探寻卫生类职业院校在德育实践育人环节,构建科学的德育实践育人路径,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从根本上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紧张局面,是新时期卫生类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育人工作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 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德育理论教学过程实践性和开放性

目前,卫生类职业院校普遍开设了德育理论课,然而卫生类职业院校的德育理论课教学需要整合德育体系,改革教学模式,采取对话、开放型教学方式,加强德育理论教学过程实践性和开放性。

此处的德育理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主要是指在德育理论课堂上,授课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利用现实的相关最新案例,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得以发掘。比如,可以通过对时下频繁发生的医患冲突具体案例的讨论、辨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学生职业服务理念,让学生在吸收新思想与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职业、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职业和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

此处的德育理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在德育理论课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及能力入手,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实践能力。其主要体现在德育理论教学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及评价等领域的开放性。以德育理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为例,其可以体现在将宣读医学生誓言、观看医患关系警示片、签署执业承诺书、学习《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引入德育理论课堂,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医患关系的现状等,明确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要求与相关法律规定等。

通过加强德育理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医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为适应职业岗位做好准备。这样,他们在将来进入职业岗位后,能够妥善处理医、护、患三者的关系,进而将医患冲突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二、 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德育实践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

医患冲突背景下,增强德育实践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卫生类职业院校德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虽然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全国统一版本的教材,但这是不分教育层次的大纲式的教材。卫生类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不适合据此“照本宣科”,而应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个人和专业特点,注重德育实践育人,有针对性地加入人文关怀教育,加强情感教育,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将德育课堂延伸到课外。

在德育形式上,比如我们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医学检验技术系,从2011年就开始探索在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开展分批次到医院见习的职业体验活动,对新生的德育也由此开始。而在学期中间,除了正常的实验实训外,系部还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健康宣传、义务诊疗、行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德育也贯穿这些实践活动的始终。通过专业实践,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本专业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感受自己未来职业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仁德”精神,以及“精诚”的职业行为规范意识。通过此类专业实践活动,发挥了专业德育带动育人功能,把专业实践育人功能融入德育各环节,对学生进行职业归属感、职业自豪感、职业真实感和职业敬畏感教育。这种德育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对于从根本上破解医患冲突的紧张局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德育内容上,比如我们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探索这样的德育方案: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德育以人文知识背景下的职业理想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德育结合医患和谐典型案例,开展讨论与分析,促进学生医德情感转化为医德意志和医德信念;在学生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德育结合医患冲突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分析、探讨解决职业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医患难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德育专业化和社会化,有利于从根本上破解医患冲突的难题。

通过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德育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医学技能、技巧的同时,学习并继承和发扬“大医精诚”等传统医学美德。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德育实践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患者的医学人文精神,医患冲突的紧张局面才能从根本上得以破解。

三、 尊重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德育育人创新和实效

每个人都是“顏色不一样的烟火”,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家庭状况、成长环境以及人生经历等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卫生类职业院校德育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身体、心理、年龄等特点,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活动的参与欲望和激情。这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个性化的精准德育方式,突破了传统“一刀切”的德育方式,能增强个性化德育育人实效,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用灵活的方式处理遇到的各类医患冲突事件,从根本上有利于破解医患冲突的时代难题。

比如,在我们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对于德育实践课,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部教师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周末、假期等节假日时间进行自主实践,写出自我感受。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心得体会所反映的不同价值观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重点讲解、正确引导,同时为典型问题学生提出发展建议。通过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精准德育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感性的心灵,让学生对生活处处留心,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处理好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人格和思想基础。

四、 完善德育体系,体现“三全育人”机制长效性和职业性

随着人们对卫生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对卫生类职业院校德育体系的深入研究已经展开。而完善卫生类职业院校德育体系,势必要健全“三全育人”机制。“三全育人”机制长效性和职业性的构建,就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医疗机构、互联网等各种德育资源。

首先,全员育人需要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然而很多卫生类职业院校却没有构建一个全员育人的有机网络体系:班主任辅导员队伍未得到应有配备和加强、德育理论课师资薄弱、党政管理部门对德育重视不足、家庭德育教育意识缺失、社会德育教育滞后甚至链条断裂,德育阵地的合力建设未得到应有的加强;其次,全程育人要狠抓三个阶段:学生进校时的入学德育教育、入学后的德育理论教育,以及学生毕业离校前的创业、就业相关能力教育。抓住学生在校的不同阶段,调整德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侧重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德育教育。但是,很多卫生类职业院校却错过了适时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良好时机;最后,全方位育人中,在引导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各种教育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卫生类职业院校还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

“三全育人”机制对于德育体系设计起着谋篇布局的作用,对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卫生类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德育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使命感,树立学生“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观,体现“三全育人”机制长效性和职业性,为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够妥善处理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础。

在职业教育视角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问题,卫生类职业院校需要完善实践育人德育体系,探究有效的德育实践育人路径。这是破解日趋紧张医患关系难题的阵地前移教育方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卫生类职业技术人才,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斌,李岩鹏.构建开放性高职德育体系的重要意义[J].统计与管理,2013(3).

作者简介:

郭守文,贵州省贵阳市,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张丽萍,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
浅谈高校校史档案管理的价值及有效路径
基于国家治理角度的国企审计有效路径分析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网络谣言治理亟需“四位一体”新路径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