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积极心态与良好品质的研究
2018-02-03张丹
摘要: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过程中,学生青春期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初中阶段如何把握和分析学生性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和良好健康的学习品质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班主任这个德育教育的主要角色,分析当前初中生消极心态的成因和危害性,提出具体解决措施,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良好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班主任;德育;心态;品质;培养
一、 背景和现状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良好品质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本人从教14年,除了承担学科教育工作以外,还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而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与良好品质是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然而,从小学升入中学,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生长发育高峰,自我意识发展导致思想意识出现改变,同时,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理压力增加,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化,以及人生理想追求、社会角色转变等原因,往往会使学生心理发展失衡与不协调,受到压抑的心态长期不能得到有效释放,表现出情绪消沉烦闷,思想偏激,有时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 问题成因与分析
凭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学生消极心态和不良品质的形成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的独立人格逐渐形成。
伴随身体的生长发育,学生对知识经验不断地积累,智力水平和生活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独立判断决策的自主需求逐渐显现,不喜欢别人再当自己是“小孩子”,反对别人插手自己的“私事”。但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处世尚浅,经验不足,经济不能独立,学生往往只会出现单一的思维方法和心理需求,根本没有完全自主支配的理性意识和行为。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不能完全依靠自身能力来解释和处理一连串的各种矛盾,经常会感到心里没底,不能肯定自己做出的判断,自信心不足。
二是学生的封闭心态亟待开放。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逐步丰富成熟的关键时期,希望被老师和家长理解,更希望被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所认可和接纳,有更广阔的交际圈、朋友圈。同时,加深独立自主意识,丰富情感体验,但是,他们通常不会直接谈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是有选择性地寻找同龄人和“知己”作为倾诉交流的对象,逐渐与父母产生代沟,有意无意地在身心上处于戒备状态,不善于营造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加深与他人的隔阂,有时会孤僻、烦躁、猜忌、冷漠、不善言语,出现“闭关锁国”心理与内心需要的矛盾。
三是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满足。
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往往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课堂知识。学生会对所有未知领域和陌生环境都感到特别好奇,特别新鲜,都能够引发其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如瘦身、时装、追星、网恋、足球、异性话题等。但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成熟度较低,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相对简单,缺乏是非分辨能力,难免良莠不分。
四是学生的压抑情绪不能缓解。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状态是人形成个性化性格的关键时期,相对于小学和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除了丰富、活跃、富有感染力这些积极的情感表现外,有时他们也会出现亢奋、冲动、易悲易怒的不稳定情绪,喜欢“凭感觉做事”,常常出现缺乏冷静思考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变成自己任性驱使下的“奴隶”,会突然喜欢或讨厌一个人或一件事,思想上追求刺激出新,行动上常常和大人抵触,产生常说的“叛逆心理”。
五是学生的现实接受能力降低。
当前,我国初中生心理还都相对单纯,对美好理想憧憬度较高。而当现实与理想不一致时,他们会陷入苦恼、挫折。例如,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身体残疾等。都有可能摧毁学生对未来的信心,甚至是生存下去的勇气,其危害程度非常令人担忧。
那么,作为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做人品质呢?
三、 采取的措施
(一) 培养学生正确适当的自我意识,“学会认知”
要向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必须先培养他们养成正确适当的自我意识。只有教育者重视学生对自己各方面主观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增加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有效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客观对待自己的环境定位,营造“做我真好”的心理氛围,慢慢增强学生自尊、自知、自信、自勉和自控的能力,形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从而促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 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创新思维,“学会做事”
科学创新思维是学生快速成长成才的催化剂。教育者应以现代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教书育人的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求职探索的强烈欲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与时俱进,增强自学创新能力。
(三) 培养学生适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共处”
首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困惑和期盼,此时,教育者要像医生一样对症下药,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找出病因,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朋友,积极沟通,鼓励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寻找更广泛的友谊和期望归属感,从而,培养他们真诚、主动、热情、开朗的性格品质;其次,要完善学生个人发展的教育机制,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创造良好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时刻都能吸取对心理发展成长成熟的有益养分。
(四) 培养学生意志顽强的抗挫能力,“学会生存”
目前,初中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事缺乏耐心,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果断性,特别是对顽强意识的缺乏。因此,教育者应当采用毅力训练、挫折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安抚暗示能力,从而降低学生初中阶段乃至以后人生中由于精神压力和事物刺激出现的极端过激行为,或者消沉萎靡情绪的几率,磨炼其意志品质。
四、 结束語
总之,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生长的“花季时期”,也是心态转变发展的关键期和危险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导致的心理问题,学校、教师和家长等教育者应面向全体,针对个体,全面、深入地探索青少年心理成长规律,主动发现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采取正确的解决办法,促使矛盾向有利于心理健康面转化,注重“养成教育”,使之获得“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审美的、创造的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走向明天,走向成功。
作者简介:
张丹,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市四十五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