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剧本创作如何走出瓶颈
2018-02-03刘晓婷
刘晓婷
摘要:动漫产业以内容创意为核心,剧本是动漫创作的根本。当前动画剧本创作制约着国产动画产业发展,要走出剧本创作的瓶颈,必须在把握动画剧本创作规律的基础上探讨其生存之道:题材和风格多样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尊重创作规律,塑造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深化主题,提升动画剧本的人文内涵。笔者认为只有动画剧本创作能力得以综合提升,才能实现国产动画的纵深发展,才能为广大观众创造更多的动画精品,中国才能真正成为动画强国。
关键词:国产动画 剧本创作 瓶颈 中国创意
从2006年以来,国家重视动画产业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很多规定,中国动画品质的提高、动画产业复兴被提上日程。其中科技的革新、计算机三维立体技术等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但仅依托制作技术的革新是远远不够的,优秀的剧本创作是动画片创作的根基,剧本乃一剧之本,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国产动画剧本创作是薄弱环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国产动画剧本创作能力,努力实现剧本创作质的飞跃,创造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特色的经典作品。
一、海纳百川——题材风格多样化
“动画片是属于小孩儿的”、“动画剧本属于儿童文学”等理念深深影响着动画创作者,国产动画制作“低龄化”思想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这样的创作理念和创作目标导致题材狭窄、想象力匮乏、剧情幼稚化且说教色彩严重,束缚着国产动画的发展。从世界动画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国产动画应以海纳百川之势,以全龄化受众定位、拓宽题材、风格多样化为坐标走出制作理念的误区,创造喜闻乐见的动画精品。
首先,更新创作观念,调整观众年龄定位。动画片不应当仅仅是未成年人的专利,也应当装载所有怀念童真的人们的梦想。许多国外动画创作,如《功夫熊猫》《千与千寻》《花木兰》《超级特工队》等作品,在剧情发展中融入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反思、普世价值和人文关怀,在成年人中反响强烈,获得良好的口碑与不俗的票房。事实证明,从社会影响力角度考虑,成年人远高于儿童,因而一部老少咸宜的全龄化动画片,在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远远高于低龄化动画片。因此,剧作者在创作中应充分发挥想象、以动画思维,在寓教于乐中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这是国产动画长久的生存之道。
其次,注重探索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国产动画常以神话传说为题材,选择单一,虽然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但是缺乏深刻挖掘内在精神气质的力量,竞争力不强,制约着国产动画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在全球化语境下,挖掘具有全球性和普及性的题材是增强国产动画竞争力的题中之意。在剧本创作中努力捕捉和挖掘现实生活中适合动画创作的题材,如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矛盾等现实题材;但在剧本创作中从细节出发,通过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潜移默化的情节设置,将人文关怀、社会反思、深刻的哲学思想等融入创作中,形成多样化的动画题材。
第三,叙事形式、创作技巧多样化。国产动画片多以封闭的戏剧结构作品,叙事手法平铺直叙、简单直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欣赏水平的提升、作品题材范围的延展,国产动画叙事形式应日益多样化,衍生为戏剧式、现实式、文学式等叙事手法。美国动画片《狮子王》采用戏剧性的叙事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辛巴家族权力与地位的争斗,在不断推进的戏剧化矛盾中,辛巴执着勇敢、不畏艰难最终成为森林之王。影片以戏剧性的叙事方式和充满想象力情节设置,通过强化和放大戏剧矛盾营造紧凑、富有冲击力的故事创意,成为永恒的经典。
二、精“艺”求精——塑造经典动画形象
据调查,当下中国少年儿童最喜爱的动画形象大部分来自国外动画片,只有“孙悟空”、“哪吒”等少数属于国产动画形象。由此可见,国产动画片对儿童的吸引力较弱,影响力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动画形象的塑造与生动的创意故事、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深邃的主题思想密切相关。因此如何精“艺”求精,塑造具有影响力、感染力和竞争力的经典动画形象成为国产动画剧本创意与创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动画角色性格具有独特性。动画创作者要在生活中寻求创作的可能性,塑造生动鲜明的角色,以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为观众所喜爱。性格是人物魅力的根本所在,剧本创作的魅力源于性格的魅力。因此塑造动画角色时,在情节中充满童趣的设计人物的口头禅、生活习惯等细节;同时动画形象可以根据性格特点、身份特征,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夸张、变形,增强视觉冲击力和人物表现力,创造令人过目不忘的动画形象。
其次,根据不同年龄段,创作符合观众审美的经典动画形象。动画的寓教于乐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侧重不同的内容。如英国的《天线宝宝》、《托马斯火车》益智类动画片,就具有明确的教育性,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识文断字的能力。针对启蒙时期儿童的动画片,孩子认为动画是真的,因此要通过孩子的认知能力决定动画的类型。二三岁儿童的动画片应当色彩鲜艳,节奏缓慢,声音柔和,具有亲和力;四五岁孩子需要有知识性的内容加入,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礼仪知识,同时需要加人恶作剧的桥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摔跟斗会笑,节奏应稍快;七八岁孩子需要幽默娱乐的元素多一些;而到了十几岁二十几岁有变化,需要丰富的类型,有青春系列动画片;有幻想系列类,在动画作品中暗示理念,寓教于乐中吸引观众,引导他們。同时在不断开发塑造新的动画形象时,对于拥有众多拥趸的经典动画作品,可以激活若干经典形象,拓展和延续原有的故事情节,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和美学意义。中央电视台2013年重磅推出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美术设计、情节设置、语言表述等方面,融入现代生活元素和行为规范,展示出现代生活中的精神内涵,突破撒娇和闹脾气的小孩子思维,在真实的生活中解读生活乐趣和人生哲理,更加符合现代家长和儿童的审美观点。
第三,追求视觉美感和细节塑造。与日本、欧美动画相比,无法媲美的视觉盛宴与生动细腻的情节塑造是国产动画创作亟须提升的重要内容。日本动画在追求视觉美感与注重细节表现方面充分重视视觉元素,宫崎骏作品中精致唯美的画风、鲜明生动的视觉造型、恬静安谧的乡村,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美好记忆。欧美动画通过浓烈的色彩、唯美的画面,营造出独特的视觉盛宴,给人以美的享受。《功夫熊猫》精细传神的动作,唐装旗袍、青瓷红印、卷帘飞檐等中国元素,无不展现出精益求精的细节追求。国产动画在细节表现上则需进一步加强。细节的塑造在于人物一言一行的塑造,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我一定会回来的”的细节描写和重复使用使观众也印象深刻,展现了灰太狼锲而不舍的品质,同时营造出幽默的氛围。动画形象的塑造是优秀动画的重要指标,不仅能衍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角色传递的文化价值更具有艺术魅力。endprint
三、“文”以载道——创意无极限
动画的本质属性是一门视觉艺术,“视觉的审美是指生动、流畅、华美的形象给受众视觉的愉悦感”所以,再强大的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思想价值预设,也必须运用恰当的“造型手段”与“审美符号”来进行受众审美需求上的匹配:“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承认国产动画的“商品性质”与承认国产动画在“载道”的历史使命中依然具有“独立自主性”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因此,未来的国产动画以“中国创意”承载普世价值,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深入儿童的世界中去观察、想象和创意;挖掘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元素,在寓教于乐中展现深层的民族文化,使“中国创意”成为中华文化的名片。
首先,创意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艺术源于生活,许多成功的动漫作品均来自于编剧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热爱。宫崎骏的父亲是一家生产战斗机零件军工厂的公司理事,而他从小对飞机感兴趣,并成为终身爱好,其作品中形式各异的飞行器以及千变万化的飞行姿态,均来自于他对飞翔的热爱。《功夫熊猫》的导演是功夫爱好者,正是爱好给予了作者们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创意。
其次,寓教于乐,艺术化地以儿童视角展现生活。动画片以孩子的视角观察生活,卡通化、儿童化的言行艺术化地展现生活,因此趣味性和想象力是角色塑造的重要手段。根据角色性格塑造语言和行为,以天马行空的想象、风趣幽默的语言,趣味十足的行为展现动画形象的独特个性和角色魅力。《狮子王》在富有浪漫色彩的流浪经历的同时讲述了责任的担当,《功夫熊猫》讲述呆板憨厚笨拙的熊猫阿宝个人奋斗打拼的励志故事;《花木兰》在插科打诨的木须龙的帮助下实现了自我价值;《玩具总动员》通过玩具们曲折惊险的经历和真实细腻的情感启示人们珍惜童年并善待身边的人和物。这些经典的动画作品无不在寓教于乐中承载着最主流的价值观——人性中最普世、最值得提倡和拥有的可贵品质。
第三,文以载道,剧本的文化立意附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动画片通过剧情发展、角色塑造、主题彰显向观众传达着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人们通过日本动漫已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日本动漫已经成为宣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形象的文化名片。宫崎骏的电影成功秘诀在于人物性格中寄予着厚重的人文关怀和对现实问题深刻的思考,蕴含着豐富的人情味和普世价值,为受众所认同。因此国产动画剧本在创作中要充分重视民族文化的融合,既要融入文化元素,又要融合鲜明的时代主题和民族精神。“好莱坞”拿来主义”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虽然《花木兰》、《功夫熊猫》成功组合中国文化元素,但在影片创作理念和文化内涵上仍带有西方文化主导的印记。在动画角色创作中开掘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融合现代思维,赋予时代内涵,既要借鉴和学习有益于国产动画发展的方法,使动画形象更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点,也要强化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使之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