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幼女外阴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2018-02-03宋家欣
宋家欣
幼女外阴阴道炎是小儿妇科常见的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由外阴被刺激物或病原体侵袭引发的感染[1-2]。在幼女外阴阴道炎中,常见的病原体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念珠菌、滴虫和大肠杆菌等,由于幼女内外生殖器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低,大多以药物杀菌为主[3-4]。本文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幼女外阴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中药熏洗坐浴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幼女外阴阴道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5.42±1.24)岁;病程为1~7 d,平均病程为(3.24±1.05)d。B组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5.23±1.37)岁;病程为2~8 d,平均病程为(3.87±1.27)d。C组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5.81±1.53)岁;病程为2~7 d,平均病程为(3.56±1.43)d。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有关幼女外阴阴道炎的诊断标准[5],患者及其家属有知情同意权。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接受聚维酮碘溶液坐浴疗法,坐浴聚维酮碘溶液(生产厂家:遵义华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884,规格:5%),18 min/次,2次/d。
B组:接受导管低压冲洗疗法,将100 ml无菌生理盐水与1 ml乳酸混合,注入导管进行低压冲洗,1次/d。
C组:接受中药熏洗坐浴疗法,配方:防风、生地黄、艾叶、桂枝、紫花地丁、苦参各5 g,黄柏7.5 g,苍术、荆芥、蒲公英各10 g,水煎熏洗坐浴,30 min/次,1次/d,10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一个疗程后统计三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治愈后对患者的复发率进行统计。(1)临床有效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阴痒的疗效标准[6],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分泌物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分泌物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分泌物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分泌物无变化甚至有所加重。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复发率:根据主治医师记录的治疗报告,获取3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实验数据,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三组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秩和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之后,A组痊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0.00%;B组痊愈21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5.00%;C组痊愈33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00%,C组有效率高于A、B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6,P=0.032<0.05);A组有12例复发(30.00%),B组有11例复发(27.50%),C组有3例复发(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7,P=0.009<0.05)。
3 讨论
幼女外阴阴道炎常见于2~8岁的儿童,由于其生理结构以及体内雄激素与成人差距较大,加上年龄较小存在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极易发生感染,引起幼女外阴阴道炎的发生[7-8]。临床上,大多数外用药物不适用婴幼儿,因此,采用中医药方剂能够降低对其副作用[9-10]。在中医上,阴道炎属于“阴痒”“带下病”范畴,发病原因是由于肾气不足、天葵不够成熟导致不能荣养内外生殖器,或脾虚运化失职、蕴积生热等因素导致感受湿热之邪形成阴道炎[11]。在中药熏洗坐浴疗法中,主要采用防风、苦参、生地黄、艾叶、苍术、桂枝、黄柏、苍术等药材,其中黄柏能够补气升阳,提高抗病能力,辅助其它药物具有补脾肾之气,清热解毒,止痒消肿,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局部症状,提高其免疫力,避免疾病再次复发[12]。
在本研究中,采用中药熏洗坐浴,能够利用中药配方中苦参、生地黄、艾叶、苍术、桂枝、黄柏等药材的清热利湿、解毒止痒等功效,有效缓解幼女外阴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阴道分泌物,促进疾病康复。因此,研究结果显示,C组有效率(95.00%)大于A组(70.00%)和B组(75.00%),复发率(7.50%)低于A、B两组(30.00%,2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幼女外阴阴道炎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坐浴在幼女外阴阴道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加强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