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2018-02-03周自胜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6期
关键词:危废危险废物应急

周自胜

(深圳市南方认证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00)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到了新高度。为了满足当下公众对周边环境的新要求,相关部门需重视并做好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工作。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我国环境,而且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加强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势在必行。

1 危险废物与环境风险评价

危险废物指的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单或是通过专业鉴定具有危险性的废物,有较强的易燃性、毒害性以及腐蚀性。

环境风险评价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针对人类开发活动造成的危害,及其对生活环境与社会经济带来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展开科学管理;二是计算有毒物质对公众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概率。从本质来看,环境风险评价指的是预测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我国每年因过量、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万t左右的氮元素流失,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同时,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以温室气体N2O形式逸失到空气里。可以看出,各种各样的污染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事实上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污染物不仅危及某个“点”或“面”,而且通过时空的迁移、转化、交叉、嵌套等过程,会产生新的污染,甚至形成循环污染。因此,必须适量施肥,提倡施用农家肥、有机肥等。

2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制欠缺,可行性不够

对于风险管理来讲,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十分重要,其是确保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也是加强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为此,相关管理人员需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然而目前风险管理机制只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中心,对产品开发、市场销售、生产制造等机制的完善力度不足,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机制过于形式化,导致其实际效用不大[1]。

2.2 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风险预测与识别重视力度不足

危废处置中的环境事故会为生态环境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不单单范围广,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还会带来永久性破坏。诸多企业误将怎样减小损失当作自己的职责,而并没有将事故防范当作重点工作来管理。

2.3 缺乏风险应急管理工作,实效性不高

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处于日常无人负责,而有事蜂拥而上的状况。应急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信息未实现共享。诸多基层员工专业知识欠缺,应变、应急能力低下,致使在灾害来临以前毫无目标,上述问题皆为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阻碍。

3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需遵守的原则

3.1.1 综合性

受危废自身特点影响,在某方面加大了风险评价难度,如物质等,单一的指标不能满足实际目标。人们需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对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实效性。

3.1.2 科学性

评价指标为风险评价的前提条件,涉及的领域与行业比较多,需要反复进行论证。在实际评价中,要遵守科学原则,进行有效评估,如此才能获得认可。

3.1.3 可行性

危废的来源较广,评价指标需要综合考虑数据获取与指标量化,实现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保证评价工作可以充分反映危废处理的各方面内容。加强指标可信度,为评价工作有序开展做好铺垫。

3.1.4 其他原则

另外,人们需严格遵守独立性等原则[2]。

3.2 体系构建

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为综合法、交叉法以及分析法。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需同企业的具体状况相结合,依据危废特点选取恰当的方法。

对于评价指标系统的建构,人们需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物质危害,人们可以通过危废的腐蚀性、易燃性来衡量,如,评价危废对人体组织与金属等带来的危害。二是生产工艺,具体展现在焚烧、物化和稳定性等方面,比如,稳固化评价是对危废固化密封程度进行评价。三是生产设备,其大都通过危废企业环境敏感性体现。四是环境管理,设备维护、人员素养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组建评价指标,例如,工作人员是否依据生产管理机制工作,对生产环节了解多少等[3]。

3.3 指标权重法

指标权重法具体分为两种,一种为特尔菲法,而另一种则是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是为了明确指标意义,展开的专业意见询问活动,并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与整理,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而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需要人们进行条理化与层次化思维。为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充分反映危废造成的影响,人们把指标分成三个层次,明确各指标权重。除此之外,在实际评价中,需给予定量指标足够支持,并利用分值法,依据每个指标具体状况划分等级,常规状况下,把其分为四个方面:低、中、高、极高风险,通过评价企业排放的危废,确定企业危废集中处理各个方面存在的实际状况,并利用对应的处理策略,降低危废对我国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有效对策

4.1 优化有关机制

各地方政府需同当地的具体状况相结合,优化危废处理机制,掌握危险废物的具体流向,动态管理与控制。同时,要构建针对危险废物处理不当的行为处理机制,引导并约束企业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的行为,进而保证企业排放的危废得到有效处理,使我国公众生活在舒适且健康的生活环境中。

4.2 增强监督与管理

构建并实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规定和肆意排放的行为进行严惩,并构建黑名单,依据危废级别,展开分层管理,在实现全程管理的同时,对末端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4]。

4.3 构建应急预案

受危险废物自身特点影响,危险废物处理具有遗撒、泄露等事故风险。因此,需构建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不断优化应急预案,做好机械设备救援和预备抢修等,降低事故发生率。为了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可以布设专门部分,对医疗与抢修等工作人员展开培训,确保及时处理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身安全的危害[5]。

4.4 提升公众环境意识

加强对公众危废有关基础知识宣传与教育,包含危废的形式、防范措施以及危害性等,增强新媒体舆论监督与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大众的危废认识水平,对企业危废处置工作能够起到广泛监督的作用。

5 结语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需明确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的作用,并同自身危险废物排放状况相结合,建构评价指标,选择恰当的方法,实现对危险废物有效处理,并利用相应措施,加以优化与调整,提升危险处理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我国环境的危害,为公众营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危废危险废物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严厉打击危废环境违法行为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非法处置危废”与“无证处置危废”如何区别?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产能不足、去向不明,危废监管盲区依然存在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政策引擎作用凸显 危废处理迎崛起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