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二次污染防控思路与措施
2018-02-03陈峰
陈 峰
(上海环钻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821)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场地污染问题日渐凸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1]。我国污染场地主要是工矿、化工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随意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具有污染类型多、分布较为广泛、污染物来源与成分复杂的特点,因此关于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污染场地的治理与修复至关重要,已成为我国污染场地研究的热点和重要问题[2]。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到地方针对污染场地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环境调查和监测以及污染修复工作。但是,关于污染场地的二次污染防治的研究比较缺乏,现有相关法规尚未有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和方法。本文在实际防控修复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探索了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的二次污染来源及危害,重点探讨了某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关于二次污染的防控措施,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以期为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二次污染防控措施的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1 二次污染来源及危害
我国污染场地进行环境调查时所产生的二次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其会对场地内的水体、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3]。污染源主要通过空气扩散、地下水渗透、地表径流、土壤外带等方式造成污染,对作业人员及场地周边敏感人群造成健康威胁,危害生态环境,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比如重金属扬尘污染,挥发/半挥发性化学物质(VOCs/SVOCs)造成的大气污染,污染地下水径流造成的周边地表水体污染,它们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环境影响较大。除此以外,环境调查过程中含固体废弃物的土壤被外带、撒漏等也会造成场地的二次污染[4]。
2 实际工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控措施
某地历史上为化工厂,存在高浓度污染,需要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全面的调查。初步分析化工厂在生产、物料存放、废水排放和废物废液管理等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情况,确定化工厂主要的污染区域为原化工产品生产车间、物料储罐区、废水收集与处理装置、物料临时堆放地、固废堆场周围以及污水排放沟道沿线区域。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为苯胺、氯代苯类、多环芳烃、总石油烃、氯代烷烃、氯代烯烃、苯酚类和苯系物等[5]。此次项目施工过程的二次污染防控工作为重中之重。工程实施准备阶段,针对场地情况编制二次污染防控专项方案,组织协调相关单位进行二次污染防控技术交底工作,对入场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在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根据场地二次污染防控环境管理要求,采取封闭式施工。施工过程中在建井区域地面铺设HDPE光面土工膜以达到防渗效果,同时做好导流槽将渗出的泥浆收集至泥浆池中,防止施工过程中泥浆渗入到地下或径流至地表低洼处造成二次污染。钻探采样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和泥浆分别收集至50 L储存桶和5 m3桶中暂存,现场密封并转运至场地内指定处理车间存放。经浓缩处理后的污泥和污染水分别密封外运至有处理的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施工现场配备PID定时对钻探作业井进行检测,如出现超标警报立即停止钻探,作业人员撤离至作业井上风向,及时喷洒气味抑制剂。现场作业人员均佩戴口罩、眼罩、手套、扎紧袖口后方能进行施工作业,每个钻探点位均配备急救箱。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手套、采样管等残留污染物的废弃物收集至放置桶中,每日工作结束后收集并堆放至场地指定暂存区域[6]。
3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二次污染防控措施
3.1 做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对于污染场地进行二次污染防控至关重要,是污染防控的总纲[7]。在我国,关于二次污染的治理工作往往需要正确、及时的政策性导向,但目前关于二次污染防控措施的相关政策并不明朗,导致一些不同地区的治理工作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关于污染场地的二次污染防控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指南。其不仅包括污染场地的二次污染防控的法律依据、技术体系和实施路径,还应包含关于二次污染防治的税收、信贷、补贴和保险等经济政策,以及组织架构与资金保障等,做好污染场地的二次污染防控的顶层设计。
3.2 强化技术
污染场地的二次污染防控技术体系是有效进行防控的重要技术基础,因此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污染防控技术研究[8]。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成立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或者技术中心,研发适宜的防控技术、方法和相关设备。另外,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污染防控理念、防控技术手段和防控体系管理模式等,引进国外先进的污染监测、调查方法与设备,提高我国污染防控的技术水平。
同时,还应注重对污染场地实施环境调查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提升其污染防控专业知识和污染防控意识[9]。污染场地的环境监理对于污染场地的二次污染防控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监理单位应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指导污染场地区域进行科学的污染防控,为及时处理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等提供咨询和指导。
3.3 完善监测机制
污染物的渗入会增加土壤的孔隙水含量,提高其饱和度,其间,土壤的电阻率随着含油量的增加而呈线性降低。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污染物不断深入土壤中,土壤中的孔隙水含量持续提高,导致土壤含水饱和度上升,进一步提高了土壤的导电性。与此同时,污染物的含量也会导致土壤中孔隙水的导电性变差,进而降低土壤的导电性,但与提高含水饱和度相比,这些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通过探测土壤的电阻率变化,人们能够判断出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但是,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我国现行的二次污染监测机制不完善,其间出现污染转移和污染渗透等问题,导致污染场地的污染防控具有动态变化性。因此,应建立环境预警和防治机制。人们应完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强化实时动态监测。同时,要充分发挥环境监理单位和民众对污染防控的监测作用,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出现的二次污染问题,使其制定科学的污染防控方案。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场地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的一个严峻问题,引起各方关注[10]。为防止污染场地在环境调查中的二次污染对环境、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人们应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但是,我国在污染场地研究中存在顶层设计缺失、源头控制不足、污染监理不到位和相关技术缺乏等问题,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的二次污染防控仍然处于初级层面。人们应进一步研究关于污染场地污染防控的相关技术指南,以规范和指导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从而有效避免污染场地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