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8-02-03石洪影赵茜瑞孙秋君
石洪影,赵茜瑞,孙秋君
(1.黑龙江中科瑞合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哈尔滨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28)
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也显露出多样化的趋势,其排放种类与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固体废弃物作为主要污染源之一,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危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此,我国近些年来陆续出台了部分相应对策,对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进行更为严格的规定。但是,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管理当前仍存在漏洞,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适当措施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科学管理,这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特点
1.1 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来源
农村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主要有以下来源。一是生活中的固体废弃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塑料制品与一次性物品。这类废弃物难以被腐蚀分解,给环境带来了严重负担。二是农业固体废弃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种植方式与养殖方式发生了部分改变,农业地膜、塑料大棚、秸秆以及动物粪便等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大增。三是乡镇企业工业固体废弃物。对于农村地区而言,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乡镇企业也给当地带来了较多的固体废弃物,部分乡镇企业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不能满足日常处理需要,给农村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四是其他固体废弃物。这类废弃物的种类更为复杂,包括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固体废弃物、随意丢弃的医疗垃圾、电子垃圾等,这类物品数量众多,其中所含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会对农村地区的土壤、水源等造成严重危害[1]。
1.2 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总的来讲,农村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数量庞大、种类多样、成分复杂、分布较广且难以回收。一方面,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大,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较多。另一方面,随着一次性物品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包装废弃物不断上升,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一次性用品废弃物,包括尿不湿、包装袋、一次性餐盒等。此外,随着部分农村地区在液化气上的普及与使用,大量有机垃圾未被利用与还田,催生了大量的固体垃圾,给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带来了困扰。
2 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原因
2.1 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
当前,由于农村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还存在意识淡薄的问题,固体废弃物在管理上仍存在较多不足[2]。首先,部分农村地区的固体废弃物没有集中处理,存在随意丢弃、堆放与焚烧等问题,使得部分有害固体废弃物没能得到科学处理,对土壤、水源、大气等造成危害。其次,在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相关部门虽设置了固定的垃圾处理区域,并安排专人管理,但具体执行仍存在较多不足。塑料瓶、易拉罐等垃圾虽得到部分回收,但更多的固体废弃物垃圾仍是采取简单填埋、露天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没有得到专门回收,这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影响空气质量。部分电子垃圾含有重金属元素,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破坏,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2.2 影响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因素
2.2.1 国家对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一直着重于城市,对农村的关注度不足,使得治理资金在分配上存在明显偏差。但实际上,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较缓,基础设施较为滞后,难以通过自身力量吸引社会建设资金,更易产生环境治理问题。因此,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建设资金,没能设立专门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区域,给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带来麻烦。
2.2.2 环保意识宣传不到位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度不够,仍将经济发展作为当地建设的第一原则,没有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并未开展专门的知识讲座等向农民普及环保意识,使得部分农民没能在思想上树立环保观念,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农村生活习惯早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农村居民不懂得如何利用固体废弃物,使其变废为宝,这一观念一时难以转换。
2.2.3 乡镇企业缺乏资金与技术支持
现阶段,乡镇企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上还存在较多问题。首先,部分乡镇企业由于资金问题,没能建立完备的固体物处理系统,在生产中难以科学处理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其次外,部分乡镇企业员工文化程度低,难以解决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难以有效利用多数可回收的垃圾,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3 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对策
3.1 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首先,人们应当意识到,解决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的根本举措是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其在思想上树立环保旗帜,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处理固体废弃物。当前,虽然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民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一时难以改变部分陈旧观念,这不利于改善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现状。对此,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地方环境部门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台、标语等现有资源做好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完善乡镇工作的公众监督机制,及时向村民通报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最新进展与工作成果,用胜利的果实鼓励人们继续努力。同时,相关部门对于固体废弃物处理环节出现的问题,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使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中。
3.2 改变方法,实现科学化管理
为了更好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问题,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将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中,通过一系列措施有计划、有安排地搞好农村固体废弃物治理工作[3]。首先,要做好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工作。相关部门要针对固体废弃物的性质、种类以及可回收程度等,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回收部门,从而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其次,相关环保部门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固体废弃物运输模式,对于部分零散村落,相关部门要制定合理措施促使该地与周边临近乡村联合起来,实现区域村落之间有关固体废弃物的联合处理,建立起一个具备较大规模的转运系统与处理站,该举措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资金与技术合作的形式产生规模效益,使垃圾处理更具规范性,还能够有效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水平,满足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需要[4]。
3.3 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措施
当前,我国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处理农作物秸秆时仍按照传统做法,一烧了事,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秸秆中的丰富肥料,还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关资料显示,秸秆焚烧所产生的烟雾已经成为北方地区秋季大气雾霾的重要成因之一。对此,人们要转变废弃秸秆的利用形式,可以采用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与生物炭资源利用技术。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是指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或进行生物质能转化,从而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包括生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热解及制备生物质柴油等。生物炭资源利用技术是指将秸秆通过缺氧炭化处理等步骤,使其变为纤维素及其他复杂有机碳混合物。这样可以减少碳排放,而且生成的有机炭材料也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在吸附污染物、改良土壤肥力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3.4 筹集资金,用于废弃物处理工作
建设资金的充足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进程。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没能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理部门。对此,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将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处理农村固体废弃物,保障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大资金向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倾斜,鼓励当地企业投入部分资金支持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利用建设专项资金完善固体废弃物处理机制,满足农村垃圾处理的日常需求。
3.5 发展科技,采用无害化治理技术
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当前并不能做到一劳永逸。在对部分生活生产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与循环处理后,其中残留部分有毒废弃物与无利用价值废弃物,包括废弃电池、建筑垃圾等。这些物品必须采用更为专业化的无害化治理技术,实现固体废弃物的降解处理。当前,国际上所采用的无害化技术主要包含焚烧、卫生填埋等方式,但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焚烧处理后的残渣也难以进行科学处理。因此,当前我国农村主要采用卫生填埋这一方式进行固体废弃物治理。但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卫生填埋的规范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填埋场所的防渗防臭措施,并制定出完整的填埋实施方案,实现固体废弃物卫生填埋的标准化[5]。
3.6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固体废弃物
在部分农村地区中,相关部门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当地的未来发展纳入行程安排。一方面,农村地区要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充分利用当地环境强大的自净能力,包括现有的水体、土壤、大气等资源对部分固体废弃物进行降解,例如,将人畜粪便集中处理,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将食品垃圾进行生态堆肥,满足部分农业生产所需,从而建立一个包含稀释、扩散、降解、吸收、转化全方面环境自净体系,减少废弃物的堆放。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还可以通过扩大绿植覆盖面积、推广生物防治等方式实现废弃菜叶的肥料化。这些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利用固体废弃物,减少垃圾的排放量。
4 结语
当前,固体废弃物的科学处理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进程。对此,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看到当前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措施,通过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分类回收、发展处理技术等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水平,争取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