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能力的《管理运筹学》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018-02-03胡海清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物流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运筹学课程体系实训

周 静,胡海清 (山东英才学院 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0 引言

作为为地方行业或经济服务为宗旨的新型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特色体现在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1]。基础知识实、实践能力强、学习自主性强、适应性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学生特色,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业人才是其培养目标。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一些本科高校针对性地开设了纯理论课、“理实一体化”课程、独立实验实训课程。

《管理运筹学》课程一直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基础课程,在山东英才学院该课程性质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共48学时,其中,36学时理论教学,12学时课内实训。从定量分析、系统优化角度研究分析生产计划安排、交通运输路线、配送选址、工作指派等各项管理和经济活动,通过资源分析建模,应用科学方法进行统筹安排,使其经济效益达到最优的系统科学[2]。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决策论等。如何在有限教学计划内,让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实训形成最佳的专业应用能力。具备一定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思路与能力,这本身既是课程体系改革目的,也是管理运筹学的课程教学范畴。

1 《管理运筹学》课程体系改革前情况分析

1.1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在山东英才学院属于文理兼收的专业,且有部分对口高考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欠缺一定数学思维,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笔者连续在对本科物流管理12级和13级共120名学生进行教学时,均在首次课上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风情况以及对课程基本认知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概只有近20%的学生为理科生,具备简单的线性代数知识素养,超过70%的学生认为先前所学经济数学与线性代数知识非常难以掌握;有87%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学习会非常困难,同时也明确同意该课程对专业学习与工作的重要性;仅仅有10%的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提前预习并及时进行课后习题练习的学习习惯;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能力比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该课程在该专业的重要性也能得到充分认识。以上所述,均体现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单纯讲解是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也超过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该专业的学生虽然存在数学基础差、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客观事实,但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态度端正,对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旺盛。

1.2 管理运筹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首要目标。但以往本科课程教学中,往往偏理论轻应用,倾向于从经济管理角度讲解函数约束的成立、计算方法的由来,而计算过程的推导均是数学角度,忽视了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论体系各分支差异性较大,知识点多不易掌握

课程体系安排中,理论知识占了三分之二比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支撑。《管理运筹学》课程理论内容是以线性规划、运输模型、整数规划、图论、决策论、动态规划等相对独立的分支构成,是运筹学领域的基本分支领域。虽然各分支差异性较大,但传统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针对问题建立模型,分析特点,使用针对性方法求解,获得最优解。学生在众多的模型与方法学习中,无所适从,抓不到重难点,从而学习主动性与应用能力无法体现。

(3)实训环节缺乏问题导向

目前该课程课内实训是以简单软件演示运筹学数学模型为主,目的是向学生展示现有运筹学计算软件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一下复杂的运筹学模型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得到解决。但实训体系没有引入相关实际的企业案例,并导入问题,使得学生只是简单了解软件的使用,仍然不能很好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能力。

(4)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不科学

教学方式与课程考核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与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体现在以教师为主体,单向讲解输送的局面。而传统的课程考核则流于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形式,多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考核,未能有效体现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形态。这种教学形式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的专业能力也在这种教学形态中不能得到有效发展。

从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可以看出,这门课程在教学中一直以理论知识为主导,数学推导为主要教学方法,存在模型求解繁琐、课堂老师教授时间过多等特点。该课程在经管类专业中理论课时设置不多、且该专业学生数理基础较差等客观现实。这些均造成教师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建立模型、模型求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慢慢就流于一种简单模型、方法繁琐学生不愿学,复杂模型、建模困难老师不敢讲的教学尴尬境地。因此,要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管理运筹学》课程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

针对课程现状以及本科生应用能力要求,该课程体系将从建立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理论+实训’为路径,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启线上线下双向教学机制、构建科学合理考核体系三个方面对该课程体系进行改善。

2 建立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理论+实训’为路径,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

2.1 确立“实际问题为导向,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

“问题导向”教学最初主要应用于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以个案问题为切入点的小组式的问题解释、分析讨论与解决[3]。通过将专业学习置于复杂、真实的问题场景里,激发学生合作意识,使其通力协作分析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得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本课程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通过以问题导向的企业案例作为课堂教学导入,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他们的讨论兴趣,在解决问题的动力推动下,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变自己被动学习为主动合作学习,通过老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提高自学、应用能力的同时,理论知识也被隐形获取。从“问题导向的案例导入”的场景到“学生主动、应用能力”获取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对理论教学体系与课内实训体系设置成为这个过程必不可少的两条路径。通过问题导入,理论教学隐含在《管理运筹学》的各分支模型学习过程中;而课内实训体系,是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协作使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真实问题并展开讨论,从而获得综合应用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实际问题为导向,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

2.2 搭建“项目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路径

针对《管理运筹学》分支差异性大、不易系统掌握等特点,通过对各分支进行横向比较找规律,可以合并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管理运筹学》可根据解决问题过程以及分支特点,整合为数学建模(把各分支通过建模原则、建模要求来实现模型构建并进行横向比较)、线性规划项目(涵盖单纯形法、运输问题、对偶线性规划等章节)、整数规划项目、图论项目(涵盖动态规划)、博弈项目(涵盖决策论)。通过不同问题导入,在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对各项目各分支不同特点得到认知。

同样,在实训体系中,也可通过设置不同项目,首先解决不同分支对应的单项项目,再通过综合开放性项目的分配,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增加运筹学软件的实训教学,让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认识到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实训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立体化实训体系

3 开启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双向教学沟通机制

问题导向的教学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即使建立小组也无法独立完成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因此老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但课堂时间相对有限,小组数量及问题较多,多数问题需要学生们在课下解决,因此,如何形成高效的教学双向沟通机制,已成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随着网络的发展,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除了成为生活沟通的平台,亦可成为师生教学沟通的重要场所。但这些平台对于复杂问题的交流以及知识的传递并不专业,随着微课资源在网络发展,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不同于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偏于流程,现代信息技术多是指物流信息技术的介绍[4],本科物流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计划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利用学校购买的清华大学开发的网络课程平台,通过在平台发布课件、试题库、微课资源、课程作业、问题案例导入等内容,定时发布相关项目的讨论话题,增加关注热度来完善课程的课下线上交流。主要沟通思路如下:发布的微课教学资源,主要是对下次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讲解,时间在15m左右,让学生们通过这个资源,能高效地完成课程预习;课程作业与讨论是检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课件资源是学生在预习与课后复习的教学资源等。通过平台,教师可以适时跟踪到学生的动态,并且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并长。

4 建立科学合理考核体系

传统的期末考试定终身的考核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课程体系要求,本课程计划根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教学沟通机制以及应用能力为主要考核点,通过平时表现+期末考核两位一体的形式进行考核,平时表现主要为案例参与程度、线上参与积极性、实训环节完成度三个环节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以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为主,占总成绩的70%。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束语

《管理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强、分支众多、不断发展的学科,基于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课程教学目标、理实一体化教学路径、线上线下教学双向沟通机制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以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应用能力。且随着学科、网络、学生不断发展变化,课程教学要立足终身学习的立场,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1]曲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理念的内涵及应用[J].教育探索,2009(6):28-29.

[2]韩大卫,等.管理运筹学[M].6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Samy Azer.问题导向学习(PBL)指南[M].王维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

[4]周静,胡海清.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中的整合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267-268.

猜你喜欢

运筹学课程体系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对运筹学专业教育的一些看法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