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果冷链物流校园配送问题研究
——以郑州市象湖大学城为例

2018-02-03仝好林安阳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物流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水果物流校园

仝好林,任 舒,申 屹 (安阳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追求饮食的健康化、膳食的合理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水果自然成为了人们饮食的重中之重。我国水果物流配送网络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当中,水果的校园配送现状明显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现阶段的校园水果配送模式所存在的配送慢、成本高、配送周期长、配送量少等问题表现明显,研究更加适宜的校园水果配送模式是现阶段满足大学生日常水果消费的关键所在。郑州市象湖大学城位于郑州市东开发区,紧邻郑开大道,靠近中牟。在校大学生大都选择在校园内或者校外的水果摊购买水果,针对一些封闭式的大学网上订购水果,专人配送,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大学生的喜爱和支持,但是经调查发现,校园水果配送的效率极低。因此,本文对当前水果冷链校园物流配送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展开讨论。

1 水果物流概述

1.1 水果物流概念

水果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水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水果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整个过程中的实体流动。包括水果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和信息处理等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水果的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1.2 水果物流特点

水果因其在生产过程当中受到自然条件、人为因素及其作物自身生长条件影响,不同于工业生产,水果消费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分散性的特点,需求弹性系数小。概括来说水果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2.1 季节性和地域性强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扬眉次第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形象说明从古至今,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生产的水果品种或品质不同,水果的上市存在着显著差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地理位置同样的品种也存在差异,古今中外大众对于水果的需求的特点都是多样化、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1.2.2 及时性和鲜活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的品质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俗语说:“尝个新鲜”,新鲜成为了对好水果的基本准则,水果在采摘下之后仍然是鲜活的,大多数水果对于温度都具有很高的要求,热带水果保存温度不易低于8~23摄氏度,浆果类和仁果类保存温度0摄氏度左右,要保持水果的鲜活度就需要在冷链运输途中减少水果的呼吸和蒸腾作用。

1.2.3 易损性和保质期短

水果质地鲜嫩,在采收、装卸、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极易受到伤害。受损的蔬果容易遭遇病菌的侵袭,造成水果腐烂变质。据统计,我国生鲜产品的物流成本占产品销售成本的70%以上,其中蔬果损失20%~30%,水果更是在运输和储存中极易因为温度不当而降低水果的新鲜度。香蕉和桃子等质地较软的摘下后成熟速度快的水果因果实的特性保质期相对更短,在物流当中要使不同的水果保持原有的新鲜度和品质是十分困难的,在不适宜的温度放置一段时间后极易腐败和丧失食用价值。从果园到终端消费者中间经过包装、装卸搬运等一系列中间环节,会延长物流时间,使水果的保质期相对缩短,造成水果生产消费过程中极大的浪费。

1.2.4 多样性和分散性

物流服务对象多样,有集中化的大型果园也有小规模种植的个体户,生产数量庞大,且不同地域种植的水果种类也基本不同,分散性较大,物流服务的范围相当广泛,但是具体到每户,物流规模又相对较少,这也是水果物流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郑州市象湖大学城校园水果配送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配送效率低

水果物流归属于农产品物流范畴。而对于农产品物流而言,对新鲜度相对有较严格的要求,运输、仓储和不合理的装卸搬运都会影响水果的品质,降低水果的食用和经济价值。郑州市在全国属于大学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较多的城市之一,相应地对于水果的需求也十分巨大。

一方面水果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三次物流中心中转,以陕西的苹果为例,批发商从原产地采购,在陕西当地有临时的仓库短暂储存,再从当地的临时仓库转到万邦批发市场恒温仓库进行二次储存,零售商从万邦批发市场购买存入自己的仓库进行第三次储存,然后按消费者购买订单再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从供应地到大学生消费者手中最少需要五天的时间。

另一方面大学校区面积比较大,象湖大学城有5所大学,30多栋教学楼和50多栋学生公寓楼,但没有合理的水果物流配送管理和配送路径,导致校园内部配送时间过长,配送效率低下。多次的重复装卸搬运和长时间的储存,极低的配送效率大大地影响了水果的品质。

2.2 物流组织化程度低

在象湖校区附近的水果配送企业万邦水果批发市场是最重要的货源地,万邦水果批发市场拥有廉价劳动力,雇佣周边村民,从事分拣、包装、装卸、运输等环节操作。首先,按照水果分类、分级、挑选后进行简单的二次包装,因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个过程极具随意性,对购买者的挑选、装卸、运输储藏带来很大的麻烦,也会形成巨大浪费。一些商铺面对挑选“不过关”的水果基本上都是就近丢弃,无形之中加大了水果的采购交易成本,也对交易市场的道路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应的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购买水果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在网络上购买的积极性,订单量减少。

另外,网上水果商铺的配送人力和物力投入达不到及时配送的要求。一是物流配送设施设备落后。水果在原产地经过最初的简单分级筛选后,按照等级初次堆放,等收购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满足一次运输的条件后,再经过简易地用珍珠棉、塑料膜、瓦楞纸箱进行包装,整车发往万邦批发市场。然后装车运往郑州市其他水果市批发市场或者网上水果超市。针对校园的水果配送中心仓库设施较差,恒温冷藏储藏能力较低,只能对入库水果作较短时间的低温储藏;且运输配送车辆多为敞篷货车或者电动三轮车,只有极少数的专业冷藏车,这就给水果在空间转移过程中的品质、鲜活、数量产生巨大影响。在校园水果物流管理流程中仅限于优化运输途径、减少运输成本,而缺少对产品在库成本、分配和信息等方面的管理。二是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由于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配送人员大多会选用廉价的大学在校生,因为欠缺相应的配送经验,导致配送效率低。而且,水果的易损性、鲜活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运输配送途中出现意外的挤压碰撞产生的直接消耗,使得它相比较一般快递包裹的配送有很大的区别。各所学校的政策不同也导致了校园内水果配送的效率无法提高,比如一些学校不允许学生校内兼职从事商业活动、不允许外来商用车辆进入、保护校内已有水果实体店的经济收入等。所以,校园水果网上平台的整个物流过程不能形成系统,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和配送效率。

2.3 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差

校园水果配送基本属于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形式,用户主要以高校的学生为主,大部分的水果O2O平台都打着校园内及时送达的口号,但是根据实际调查结果看很少有能够达到要求的配送企业,校园水果“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痛点依旧没有解决。根据调查郑州市所有大学园区都没有较为成熟的做校园水果配送的O2O企业,比如“许鲜”、“一米鲜”、“一米送”等较为知名企业虽然将校园水果配送划入经营范围,但没有专业的配送人员进行配送,大多雇佣廉价的在校大学生承担配送工作,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及时地进行配送线路的规划导致配送效率低下。并且没有接受过客户服务和售后处理的培训,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解决。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根据调查郑州市象湖大学校区在校生可以选择的网上售货平台数量有限,且多为“三无销售平台”,无稳定货源、无专业的配送设备、无成体系的配送团队。

2.3.1 时效性差

水果物流配送模式多为今日下单、明日配送,但多数不能按照预定的时间送达,无法满足客户的即时需求,无法实现用户的极致体验和高密度的市场渗透。在货源采购及物流成本上,这些平台达不到从原产地直采的条件,只能到郑州市内的果品批发市场采购,每周补货的时间和数量都缺乏大数据分析后的较为准确的采购计划,导致会出现送到客户手中的果品不新鲜、配送延迟等问题,不能够在保证果品新鲜和优质的基础上,让利给校园内的消费者。

2.3.2 消费体验差

学生通过微信商城和APP移动端等方式下单,虽然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但是一些过于简陋的网页设计会让一部分潜在消费者失去消费的欲望,配送的不及时更是影响学生的二次消费。校园水果配送如果达到精准配送到学生寝室门口,会因为学生公寓楼层、房间过多,配送人力投入过大;如果配送到学生公寓楼下,学生需要下楼领取;当水果出现质量问题时售后服务不到位,这些问题都会使客户的消费体验降低。

2.3.3 物流配送成本过高

虽然校园水果O2O企业采用的是电商形式,省去了实体店面租金的开支,但是物流配送成本相应增加。在郑州书果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到,水果的出售价格大约是采购成本的120%,外包校园配送人员的配送费用为每单售价的15%,每单的利润仅为售价的5%左右,配送费用占总利润的50%以上。而且想让客户得到良好的消费体验必须实现送货到门的配送服务,象湖校区有50多栋寝室楼,6 000多个宿舍,配送辐射范围大,因此配送人员的投入较大,大多数校园水果O2O平台企业只能通过高销量产生利润。

校园水果配送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台的自营配送模式,另一种是外包配送模式。自营配送模式,提高了水果配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少了水果的损失和客户流失,但是需要大量的配送人员才能实现及时配送。还需要企业自行采购运输设备和承担员工配送时的意外风险,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费用导致自营配送的成本较高。外包配送相比较自营配送来说成本相对较低,但对于客户流失和货物安全以及客户服务方面都存在着隐患。最为重要的是象湖校区大部分的高校对外来商业活动持排斥的态度,有些院校甚至会为了保护校内已有的水果销售实体店,对进入校内的配送服务收取高额的“进门费”,这样大部分的O2O平台把配送的业务外包给在校的大学生,但学校也根据在校生代理配送的情况收取一定的费用。配送费用的提高必然导致水果售价的提高,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并没有得到实惠。

3 郑州市象湖大学校区水果配送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构筑成熟专业的配送体系

配送是物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物流的成本主要来自于运输和配送的费用,构建成熟的专业化的配送团队能够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利润,相应的消费者购买水果时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

3.1.1 熟悉校园内部学生作息时间

学校区别于其他场所,大学在校生每天有相应的课程,而且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上课时间和休息时间不同,配送员要根据合适的时间准确及时地将水果送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做大量的数据统计和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一些不成熟的配送员在午休中间段进行配送,一方面影响学生午休,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其对产品和配送服务质量的评价,对配送团队和销售企业的口碑产生负面评价;另一方面,配送效率会受到影响,消费者会延迟签收或者拒绝签收,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当天的配送计划会无法实现。只有熟悉掌握学生的作息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进行配送,才能提高配送效率和消费者对配送服务的满意程度。

3.1.2 配送路线的合理规划

校园水果配送中配送线路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配送线路的优化是配送优化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配送的速度、成本、效率都取决于配送的线路设计是否合理,校园的水果配送不仅存在种类多、配送点多、道路网络复杂、路况多变,对进入校园的车辆车容量、行驶距离有所限制,而且配送服务区域内需求网点分布不均匀、不固定,使得校园内部配送的路线规划成为一个多项有解方程式。象湖大学城5所学校较为集中,但是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因为大学校园面积较大,有些学校还分为两个校区,学生校园生活区多临近人流量集中的小摊贩违规占道的小街道,配送车辆行驶难度大,配送效率低。以A、B、C、D、E表示象湖的5所学校,根据客户准确的地理位置,可以按照离配送中心的远近经行A-B-C-D-E配送,也可以根据客户区域客户需求量的大小安排经行E-D-C-B-A等配送方式配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车辆配送路线的选择遵循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要为目的,且成本最小化地实现及时准确配送。配送中心根据数据分析和电脑软件的模拟提前制定好路线,配送人员按照既定路线进行配送。

3.1.3 配送标准化

配送标准化在校园水果配送的优势表现在降低固定成本,保证和提供高效的配送服务上。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已有的和潜在的需求,降低水果在配送途中不合理的包装、装卸搬运和摆放导致的损耗,标准化的配送能有效地降低配送成本。配送标准化要求水果销售企业从产品包装设计开始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大学生有了水果需求后再考虑怎么包装和配送采用那些技巧去降低配送成本。校园水果配送要严格运营标准化管理、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效益,尽可能地保证满足客户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标准优质的配送服务。水果的销售企业和配送中心要从水果的包装、配送时间、交通线路、顾客分布等因素进行考虑。

3.1.4 配送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当代科技发展迅速,电子产品的推广普及,使得配送朝着智能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校园水果配送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较低,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配送管理上。校园水果配送团队将产品识别条码BC、MIS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有机的结合起来,用于校园水果的配送,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在校园内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2 配送中心合理化

3.2.1 配送中心选址合理化

配送中心的选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配送效率和效益。假设校园水果配送中心服务于象湖大学城地区的5所大学,这5所大学分别为中原艺术学校、河南职业交通技术学院、郑州工商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这5所学校的具体位置结合郑州市东区城市地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坐标为(X,Y )以河南交通技术学院为坐标原点(0,0 ),再确定其余4所学校坐标为中原艺术学校(0,-0.35 ),郑州工商学院(-1,0.7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8,1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2.2,1.8)。同时假设5所学校的单位运输距离的运输成本相同,采用重心法模型计算出配送中心合理的位置坐标为 (-0.12,0.61),再根据坐标还原地图上查找位置,进行查阅确定实际的地理位置点在文明路与郑开大道交叉口路向北500米路西,如图1所示。

图1 象湖大学生水果校园配送中心位置坐标图

3.2.2 配送中心规模合理化

在确定配送中心规模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要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本市乃至本省大学生日常水果消费量(规模的确定和实施步骤没有必然的联系)。要根据资金、市场等具体条件确定,可以选择分步建设,也可选择一步成型。从微观角度来看,结合配送中心的配送的周转量,确定本配送中心一天能够配送水果的吨数,入库峰值和出库峰值。因为水果的保鲜时间特殊,按照水果的不同在库时间也要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平均在库时间在一天。根据季度不同水果的消费量也相应的不同,夏季属于水果消费旺季,冬季属于淡季,预计每季度的增长率。同时校园水果配送要保证水果质量,提供给消费者绿色健康的水果。

校园水果配送中心规模的确定,采用经验估算法,从总体规模上估算:(1)筹建8吨小型电磁辐射或者气调水果保鲜冷库,建筑面积在50~80平方米,投资约10万元;(2) 筹建水果包装车间40平米;(3)购买水果捡货系统,捡货区域约40平米;(4) 收货、出货区域约40平米;(5)购买小型低功率载重5吨左右保鲜冷藏车一辆;(6) 建立50人左右的专业工作团队。

3.2.3 配送中心标准化

水果由于保存的特殊性,保鲜时间较短,耐挤压程度与大多数物品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配送中心要求各个方面都要遵循标准化的原则。

(1)水果产品采购、配送规模化原则。企业销售和配送的水果产品,要根据不同水果成熟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出所要销售和配送的水果种类和数量,保证水果采购和配送的规模化,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配送成本,消费者也能够得到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

(2)配送流程单元化原则。细化配送环节,采用模块化、单元化的作业方式,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把责任细分,可以大大提高配送效率,尽可能地减少配送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减少人力投入。

(3)物流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原则。配送中心购进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用机械代替人力,用智能程序代替人的脑力,虽然增加短期成本投入,但能极大程度地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人员开支,从配送中心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必要的。

(4)配送信息化原则。完善配送信息共享体系,构建从水果采购开始到送达消费者手中一些列信息都能第一时间共享。可以实时了解货物状况,提高配送的安全性和及时性,配送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够大大减少配送不及时和货物短缺的情况。

3.2.4 配送中心的整合

整合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信息、保管、结算等环节,在商家和大学生消费者之间建立一座能够直接沟通的桥梁,每个环节都尽量实现高效化、合理化、科学化,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配送活动,不追求单个环节的最优化,注重整体系统的最优化。重新整合配送中心,建立开放式的物流配送中心,优化内部物流,提高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配送成本。配送中心辐射区域进行细分,避免出现重复覆盖区域和空白区域。规范配送中心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物资投入。整合配送资源,建立信息平台,保障物流配送。

3.3 构建校企合作水果配送模式

3.3.1 企业进驻校园

产教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学校和企业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一方面企业可以依托专业而庞大的校园团队,开展广泛的校园宣传;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企业进驻校园,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校内实习的机会,通过激活校内已有的实训室,提高在大学校园内的配送效率。同时,通过校园内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软硬件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企业减少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也能通过成本的降低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低价高品质的水果。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通过校园BBS广告代理、校园海报宣传等各种宣传方式,建立大学生的配送队伍,减少企业在校内的配送环节,只需要提供水果质量问题的售后服务,降低了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有利于学生的客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3.3.2 学校接纳企业

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以理论教育为主,虽然也建有实训实验室,配备各种设备,但是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实训室还停留在软件系统模拟、实物操作的初级阶段,实训室高昂的设备采购和养护成本与效果的性价比太低,引进企业入驻,走“校中厂”的实训模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尽量的缩减设备采购的成本,真正地激活学校已有的实训室,让学校和企业在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学校接纳正规水果销售配送企业入驻,可以方便校内大学生的消费,提供有偿的实习岗位;也可以为一些较为贫困的学生提供一些帮助,这相比较单纯的贫困补助更能让学生接受。校企互动的模式既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技能训练又解决了实训材料设备经费紧张的矛盾,是实现校企双赢的模式。

3.3.3 校园内部配送的合理化

学校属于一个特殊的场所,校园内在校大学生数量多、相对集中,学校对于校园安全十分重视,企业的配送活动会因为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出面干预甚至阻止,大大影响了水果校园配送的效率,会出现在校学生有需求但是校外企业不能及时配送的矛盾。现阶段能解决这种矛盾的最合理方法就是利用校内在校大学生充当配送员,校内实训中心实训教室充当校内配送中转中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购买需求,也提高了水果销售企业的配送效率。学校可以以班级或者院系为单位自建校园配送团队,或者允许企业在校园内部找校园代理,学校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企业提供管理经验和培训及专业设备,组建校园大学生实训实践中心。企业以运输到校内配送中心为终点,校内配送团队以校内配送中心为起点进行水果配送,对企业来说减少了运输距离和配送的人员投入,对学校来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回报。

3.3.4 发挥“智能物流柜”的作用

通过互联网智能物流柜提高校园水果的配送效率,智能物流柜投递箱是基于物联网的一种可以简化配送流程,通过信息识别进行暂存、收发、管理的物流设备,与PC服务器相连接,通过信息代码收发货物。在水果的校园配送活动中,通过智能物流柜,能够减少配送活动的配送流程和配送时间,很大程度地提高了配送效率,既方便了配送人员的配送活动,又保证了消费者购买的水果的安全性和打破了消费者领取水果的时间限制,通过智能物流柜配送给大学生消费者,带来一种高科技消费的好奇心,也相应地提高了消费者因好奇而产生的冲动消费,这种配送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消费时的猎奇心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新的消费刺激点,从最初的送货上门到送货进柜大大节省了配送活动的投入,也方便了消费者,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需求。

4 结论

郑州象湖大学城作为郑州市东部最大的大学集中区,大学生在校人数多,水果的需求量高,校园水果的配送需求缺口也相应的十分巨大。部分水果销售企业针对大学校园的特殊区位情况,围绕着提升校园水果的流通效率和校园消费的高性价比,调整配送路线和配送时间等方案,提高配送的人员的专业素养,更新专业的配送和仓储设备,在合适的区域建立配送中心能够有效提高水果校园配送的效率和效益。校企合作的模式适用于现在大多数的高校,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分析,这种模式一方面具有教学实践意义,大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得到实习实践,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水果在校内的配送效率。把整个配送过程分割成为两个部分,校外配送和校内配送,通过配送中心合理化选址和构建专业的配送团队,提高校外配送的效率,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学校内部构建一个二级配送中心,保障了配送的时效性和服务性。

[1]王青燕.B2C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物流配送模式探究[J].中国储运,2015(2):116-119.

[2]逄艳波,王亚娜.大学经济带蔬菜配送中心可行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7):389.

[3]张越.不靠冷链的生鲜水果配送[J].中国信息化,2015(5):36-38.

[4]陶涛,陈璐.大学生水果配送网站对创业者的启示[J].农产品加工,2014(6):52-53.

[5]姚宇,杨晓芳.基于多级货损的水果物流配送优化模型[J].物流科技,2015(5):23-26.

[6]朱晓静,裴岩岩.水果O2O共同配送方案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6(9):101-102.

[7]吴晓明,吴信才.考虑配送中心弹性库存的果品采购优化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6):1743-1747.

[8]沈斌.水果生鲜O2O市场下冷链物流优化措施研究[J].物流技术,2015(16):27-28.

[9]曾静,高雪.果蔬同城配送模式优化研究——以石家庄五七路为例[J].河北企业,2017(4):128-129.

[10]康健,谢如鹤,陈春桥.新疆特色水果冷链物流网络分析与优化——以葡萄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5):62-66.

猜你喜欢

水果物流校园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水果篇之Cherry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水果畅想曲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