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8-02-02王大勇
王大勇
核心素养是实现学校教育价值以及检测人才质量标准的基础。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在实际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可以使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观察事物规律,并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提高学生的地图解读能力
认识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当前,地图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也有手机以及导航中的电子地图,因此培养学生的地图解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视觉思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地图解读。学习解读地图可以使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思维程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如在教学“德国鲁尔区工业”时,就利用《鲁尔区区域图》,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区域内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各工业部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各工业部门有什么联系?”“根据图中的信息说一说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有什么不足?今后区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等等。地图解读在高中地理的各项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只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图解读能力,学生才能够在了解地图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在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比例尺的换算,认识各种地图符号等,在此基础上还要会读各种专项地图,如政区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气候图等,这些地图比较形象直观,也包括抽象的等值线图,学习等值线图的读图方法、规律和技巧。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地理时,就要充分利用《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交通线分布图》《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等专项地图,要做到多图合一,通过一张图看到其他内容,加强整体认知,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如在教学“中国东西经济 部差异”的原因时,就选用了《中国地形图》《中国的气候分布图》《中国水系图》《中国的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多幅地图。学生通过多幅图的分析会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导致我国经济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状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地图,既能培养学生的地图解读能力,又可以使学生通过地图加深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空间思维是在地图视觉思维的基础上,结合想象,构建多维地理空间的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可以运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地理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地质构造时,教师可以拿几本书平整地摆放在讲桌上用以代表不同的岩层,然后用手模拟水平挤压让这几本书缓慢发生弯曲,让学生观察。学生们看到,随着手的移动,几本书形态发生变化,中间岩层向上拱起的称为背斜,反之称为向斜。通过适当的地理教具帮助学生对地质构造的褶皱(背斜和向斜)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更加具体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着重观察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从而使学生构建出自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美国的地形”时,为了让学生在空间上对美国的地形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美国地形图,并作出这样描述:美国本土地形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中部平原区,西部山地和高原区。 除此之外还能实现从一维地理空间到多维地理空间的扩展,使学生能够在看到某一地理地图时,就可以从脑中还原出地理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不同地区气候特征差异”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气压带、海陆位置图等,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脑中自主构建出地理模型,例如,南北纬30-40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同纬度大陆西岸则为地中海气候,就是从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来进行分析。还有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则为热带草原气候,可以通过对《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地形图》的观察和分析,从风向、地形和洋流等角度进行分析,避免简单的识记,让学生在知道结果的同时,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只靠教师的口头说教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将地理环境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从而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构建地理空间模型,避免学生盲目地分析地理环境。例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当讲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单凭教师口头描述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地球是如何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的,在视频上学生会看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公转的轨迹、昼夜的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这样地球的运动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积极为学生争取各种有利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气象观测、天文观测等地理活动,或者去参观天文台、地质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习活动,将地理教学从教室内拓展到教室外,让学生与大自然近距離接触,变抽象的文字学习为直观的实践体验,在亲身实践体验中学到知识,比如讲解河流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河边去实习,边看边讲解,可以在户外实践活动中学习地质地貌和植被类型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拓宽眼界,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书本中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将地理知识变得生活化,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增添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例如,在探讨我国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除了分析雾霾的出现给人们造成的困扰以外,还应分析形成雾霾的原因以及雾霾的空间分布。再如,大气污染的防治,实地观察分析一下本地的热电厂布局是否合理,排放的气体是否达标;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发挥监督员的作用,监督生活中有没有节约用水,本市有没有污水处理厂,河流的水质变化情况等。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要进行观察、调查和思考,将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国家政策;城市商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周边交通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有什么好的建议;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与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相关,我们都可以去分析,例如,在进行中国四大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比分析时,就可以从衣、食、住、行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入手,通过直观印象、亲身体验来感受差异的真实存在,进而来分析产生一系列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地理学习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避免了纸上谈兵,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高中地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观念,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