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蕨编工艺品产业化开发研究
2018-02-02赵溶罗永常李军
赵溶 罗永常 李军
本文以黔东南蕨编工艺品产业化为例,剖析其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讨论其在产业化过程中的优势与难点,并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工艺品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一、黔东南蕨编工艺品产业化的意义
近些年来,产业化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民间工艺品产业化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对某一具体民间工艺产业化研究较多,但并不全面,且还存在许多不足。黔东南蕨编工艺品作为新兴的民间工艺品发展较为年轻,尚未作为具体的一类民间工艺品的产业化进行研究探讨。因此,本文针对黔东南蕨编工艺品这一具体的民间工艺进行产业化开发研究,探讨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产业化道路。根据黔东南蕨编工艺品自身的特色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与产业化的一般模式相结合,进行一场理论上的探索与研究,并从中找出一条适合黔东南蕨编工艺品发展的产业化道路,为黔东南蕨编工艺品产业化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与对策,以解决黔东南蕨编工艺技术难以传承及保护的现实问题,为其生存与发展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发扬壮大黔东南蕨编工艺。笔者认为,蕨编工艺品开发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进入城市务工,以获得更高的劳务收入,田地荒芜、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携带民族文化因子的人大量外流,导致民族文化无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面临着异化甚至消失的危机。但是,随着我国将文化发展摆上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关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民族文化经济化趋势日益显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诸多村民把握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大好机遇,返乡进行文化资源开发,比如文化旅游、村寨旅游、民族旅游等旅游新业态逐渐兴起。这些实践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一条有益路径。民族文化产业化实践的深入实施推动了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同时民族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黔东南蕨编工艺品的开发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蕨编工艺品的开发,苗侗文化的深层内涵被不断挖掘,提高了民族文化影响力,在现代市场需求下,苗侗文化借助蕨编工艺品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文化内涵。
(二)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助推精准扶贫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也是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历史时期。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适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加大扶贫力度,贫困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其中仅2015年就有1 50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上正常发展道路,2016年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了1 000亿元。但反观现实,我们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扶贫过程中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突出、减贫进度明显趋缓等瓶颈。究其原因,一是当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域偏远、基础设施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的西南西北等边疆地区,这无疑增加了根治贫困问题的成本与难度;二是贫困户识别不精准、贫困户认定评议机制不完善、“被脱贫”“数字脱贫”现象广泛存在、产业扶贫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在推进和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中,既要遵循宏观层面“六个精准”的指导理念,同时在微观操作中要尽可能瞄准贫困人口和贫困问题,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强化发挥传统扶贫方式的功能,也要不断探寻符合当前形势和需求的扶贫方式,将其与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结合起来。蕨编工艺品产业化道路显然是实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选择。
(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受生态环境、地理区位、劳动技能等的影响,民族地区村民多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产生活观念根深蒂固,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并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场景和生态文化遗迹,为后代提供了别具一格的物质资本。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给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比如因过度开采导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又如生产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导致水体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威胁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蕨编工艺的推广和发展,为民族地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思路和机遇。蕨编工艺品的开发和发展,在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助推精准扶贫战略的进程中,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同时,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激发了潜在资源的活力。
二、黔东南蕨编工艺品开发优势与难点
蕨编工艺是龙冰霜大师根据黔东南特色资源——蕨草,通过数十年的研究与设计发展起来的新兴编织工艺,在中国传统编织工艺中是最年轻的一种编织工艺。它主要是利用蕨草较好的柔韧性与传统手工编织方法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编制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在与龙冰霜大师的交谈中得知,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设计超过2 000种作品,其中既有民族特色浓厚的作品,又不乏时尚实用的作品,也有以自然万物为灵感的作品。通过会展进行展销,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得到了各界参会者的赞赏及认同;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活动,斩获多个奖项。笔者通过走访发现,目前蕨编工艺得到市场的认可,主要在于其有着其他民间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当然,随着民间工艺的蓬勃发展,对蕨编工艺品的文化内涵、技术革新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一)优势
1.有利的竞争态势
编织工艺品自古有之,其常规的编织原材料主要是绳索、竹、藤條等,而黔东南蕨编工艺品是利用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编织而成,环保健康,与此同时,蕨编工艺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文化消费,使其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具有更持久的活力。
2.良好的社会形象endprint
蕨编工艺品参加各类活动及比赛,以其绿色环保的理念、不断创新的新作品以及始终保持民族文化与作品相融合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及赞许,在社会中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高质量的作品
蕨编工艺品一直都是纯手工制作,毫无机器生产的痕迹。此外,手工制作过程也是精益求精。在编织蕨编工艺品的过程中,力求完美,从外形设计到加工制作,再到会展展示与投入市场,整个过程都浸透着高效环保、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
4.市场份额高
龙冰霜大师带着蕨编作品参加大大小小活动无数,每一次的活动都会吸引大批的参观者前来观看,蕨编工艺品不仅受到国人的青睐,在国际市場也是小有名气。一次,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王昌顺在参观蕨编馆时,曾拿着条篮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当我们说这是蕨编作品时,当即便问:“能在一个月之内做出一百万件这个(条篮)吗?”不仅如此,部分作品被国外人士购买或通过外交手段赠送。
(二)劣势
1.缺乏技术人员
由于蕨编技术还处于口口相传的传统传承手段,尚未形成书面教材,一旦传承出现断裂,蕨编技术也会随之逐渐消失。加之蕨编工艺品尚未形成规模企业,经济收益不稳定,故而自愿学习蕨编技术的人较少,能称为技术型的人才就更少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稀缺导致咨询、交易无法正常完成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位风景区总经理欲长期订购蕨编作品以装饰景区,但因缺少技术人员导致无法按时完成需求量致使交易失败;又如某店面老板欲以蕨编作品装饰店面,然而在洽谈中因技术人员的时间安排出现问题而宣告交易失败。由此可见,技术人员严重缺失,不仅是蕨编工艺品宣传、销售面临瓶颈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导致蕨编技术步入失传的窘境。
2.生产规模小
目前,黔东南蕨编工艺品的生产模式还属于小规模家庭生产模式,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个人的、小量的需求,无法满足市场的、大量的需求量,这也是黔东南蕨编工艺品遇到的困境之一。小规模家庭式生产模式适用于自给自足的经济背景,满足人们较小的需求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机械化时代已经到来,要满足较大的市场需求,必须顺应时代趋势,采用机械化生产。
3.原材料难收集
首先,蕨编所使用的材料是生长在原始森林的野生蕨类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要求相当严格,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这也造成了蕨编材料的量与质的不稳定。其次,蕨类植物是生长在深山老林里,潜在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进入森林采集时需要极其小心,但现在极少有人进入森林,对森林也不甚熟悉,大多数人甚至不认识这种蕨类植物,采集材料的过程困难重重。再者,蕨类植物的处理过程是比较原始的,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完成。调研发现,目前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会处理,年轻一代已经不会了,甚至不知蕨草是何种植物。在前往从江、榕江调研采集蕨草时也是问题不断:在小黄调研时,问了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壮年男子是否认识蕨草,此人表示只听老一辈人说过,遂带来了一种植物给我们看并问我们是不是就是这个,看了后才知,此物是一种藤类植物,也是用来编织东西的。在宰芽调研时,本来与当地几位村民商量好上山采集材料,出发前却反悔了,还说:还不如在桌子上数现钱来的舒服。由此可见,材料采集不再容易,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困难。
三、黔东南蕨编工艺品产业化开发探索
蕨编工艺品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抓住民间艺术大发展的机遇,成绩卓著,当前蕨编工艺品的产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新产品
龙冰霜大师应邀参加各种大型展览和比赛,并根据展览与比赛主题设计制作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和消费需求。为蕨编工艺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市场
蕨编工艺品通过各类博览会与比赛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在国内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同时瞄准国际市场,积极主动参与,逐步形成了较广阔的国际市场,进一步焕发了蕨编工艺品的市场活力。与此同时,蕨编工艺品,不仅投身于民族工艺品的竞争大潮中,也立足自身实际和特色,打造蕨编工艺品的专门市场,为蕨编技术的交流和传承、为蕨编工艺品的展览和销售提供了一个更加专业、集中的舞台。
(三)新需求
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人们的生活理念逐渐趋向于绿色环保,开始追逐绿色环保的产品,而蕨编工艺品是由野生植物加工而成的作品,符合人们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其次,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人们的对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文化探索行为逐渐增多,而蕨编工艺品是与苗侗文化相融合的,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符合人们对文化探索的心理。当然,除了采取一些常规的宣传促销方式,还应该努力打造一个蕨编工艺品的完整产业链,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实现蕨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助推蕨编工艺品经济价值的实现,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丰富产品多样性,实现市场定价合理性
产品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是一个企业吸引顾客,抢占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每一个企业都应不断丰富创新产品内容和形式,发挥出比较优势,达到抢占最大市场份额获得最大效益的目的。与其他工艺品相比,黔东南蕨编工艺品有其独特的亮点,能吸引大量的顾客。作品的质量主要是靠检验和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编织技术。在检验这一块,需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检验标准,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其次,定期进行技术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编织技巧,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蕨编工艺品具有浓厚的苗族侗族文化底蕴,因而在创新方面须考虑与苗族侗族文化相结合,在此大前提下,可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总体而言,蕨编工艺品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住时代潮流,设计与时俱进的作品;第二,把握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第三,不断创新产品的表现形式。品牌是产品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产品增加不少的利益,可为产品走向市场保驾护航。所以,必须重视宣传,打造知名品牌。除此之外,价格是产品的价值尺度,在市场定价过程中既需要考虑生产成本,还需要考虑市场平均购买能力。蕨编工艺品的种类繁多,不同产品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地方,也具有不同的价值,不同的价值会有不同的价格。因而,在制定价格时,不仅需要考虑成本及顾客的购买力,还需要考虑蕨编工艺品的价值,根据其价值的大小来定价。可在产品大面积销售前进行市场调查或者通过预售的方式进行估价。endprint
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市场份额
公共关系是指为社会做一些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在社会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可。黔东南蕨编工艺品也需要公共关系,在社会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可。但公共关系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一边发展经济一边树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新闻传媒是目前较为迅速且有效的一種宣传方式。可利用新闻传媒的力量对外宣传蕨编工艺品的好处,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促销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蕨编工艺品的促销方式还是比较适合参加各类博览会以及比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向更多的人展示蕨编工艺品,使他们了解蕨编工艺品,进而达到宣传工艺品的目的。当然,还可以通过公共关系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巩固顾客心中的形象,吸引新客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销售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便是网络销售。采用多种销售手段共同销售,形成一个立体的销售网络。在大型超市中,可以成立专柜;在旅游景点可以设立销售点;可以在世界各地寻找代理商或者销售点;还可以在网络上成立销售网站,进行网络销售。多渠道的销售途径,不仅可以扩大销售面,还可以吸引多层次的顾客,有利于促进企业产业化发展。
3.加强技术培训,激发创新活力
蕨编艺术人力资源体系主要包括技术人员、设计师及管理人员,其中,技术人员与设计师的专业技能是关键因素,管理人员对于市场的把握及决策为蕨编产业化道路指明方向。笔者认为,应将技术人员及设计师的培养计划纳入教学体系,培养技术骨干。凯里学院成立了“民间编织工艺”基地,现在基地内主要教授蕨编编织技术,已经教授了近200名学生,其中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编织技巧及技术,有望在后续的培养中成为技术骨干。由此可见,纳入教学体系是可行的。纳入教学体系需要有计划稳步推进:第一,将培养人员送入学校进行集中培训,其目的在于尽快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投入生产之中。第二,与学校合作,学生编制作品经检验若有合格的可付酬金,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而有成的学生可聘请为企业员工。第三,在高学历的技术人员中有计划地培养其管理能力,培养管理人员。蕨编工艺品的设计师与其他平面设计师有所区别,主要在于蕨编工艺品的设计是立体的,需要考虑外观设计、实用价值、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因素,而平面设计主要考虑的是线条的流畅,整体的美感等问题。设计师可以在技术人员当中寻找或者继续学习设计方面的知识,培养设计人员,成立专业的设计团队。第四,留住员工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优越的薪金酬劳是挽留住员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可制定出较为合理的酬劳方式及酬金,此外,还需给予员工人性化的关怀以及丰富的业余活动。同时,入股分红的模式可以将员工从“利益无关者”向“利益相关者”转变,激发员工的工作创新活力,助推蕨编工艺产业化顺利进行。
四、结语
蕨编工艺作为黔东南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政策的扶持下,在文化消费市场的刺激下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吸纳民族地区群众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受技术条件有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市场需求分析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蕨编工艺品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也没有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甚至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蕨编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因此,建立一个从上至下的蕨编工艺保护传承体系迫在眉睫,这既要政府的政策保障和投入,也需要培育和强化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感,更需要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旅游管理学院)endprint